APP下载

朋友圈适度

2019-10-31作者李丹崖

幸福 2019年28期
关键词:公德心牢骚类人

作者/李丹崖

随着信息化和自媒体平台的日臻成熟,社交平台的重要性越发凸显。“朋友圈”的滞留时间,或者称之为“浏览时间”,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据统计,有人能一天“泡”在朋友圈超过六个小时,简直不可思议。而这时候,一个人的朋友圈表现,就能体现出他的成熟与否。

我认识一位女孩,平均每个月朋友圈也不更新一条,但是,她浏览别人的朋友圈,也给别人点赞,就是很少有人能捉摸到她在朋友圈的痕迹。于是,她的追求者急得抓耳挠腮。因为,要追求一个女孩,首先要了解她的生活习性、个人爱好等,但是,女孩这样的朋友圈,简直只能让人隔山打牛,凡事全部都要猜,或者是试探,真的好辛苦。有很多人把这类人称之为“朋友圈冷淡”。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的另一位在媒体工作的朋友,朋友圈“日更”7-10条,要么是转载一些心灵鸡汤类文字,要么是众人已经从新闻媒体上熟知的大政方针,要么转载一些健康养生知识,不厌其烦,乐此不疲。却从来没有自己的原创朋友圈出现。而且这种做法,也浪费了别人浏览朋友圈的时间,可以成为“二手朋友圈”,造成了资源浪费。

还有一类人,他们的朋友圈发表倒大都是原创,内容是什么呢?在单位遭遇冷遇的牢骚,在公交车被隔壁座汗味熏得受不了的吐槽,甚至买了假货对购物平台的咒骂,还有就是充斥着生活不如意的吐苦水,这类人的朋友圈从来没有给人传达正能量,还渴望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实则自己的朋友圈已经成了“雾霾朋友圈”。

微商就不要说了,这一自媒体骨骼强壮之后诞生的副产品,瞅准了时机,好比苍蝇瞅准了有缝的蛋,迎头而上,绵绵密密,不绝如缕的发布,日更朋友圈至少可达30条,你若是加了他们为好友,霸屏式的朋友圈发布,让你至少一分钟开外,看不到别人朋友圈的任何消息。这类朋友圈被人称之为“掮客朋友圈”,或者是“朋友圈暴力”。

朋友圈的确是个好东西,但是,它毕竟是一种沟通交流、展示美好的平台,它不是市场,也不是垃圾处理厂,更不是泔水桶。所以,评价一个人的成熟与否,原来看仪表、闻谈吐、观处世,现在还可以加上一条,就是看他的“朋友圈表现”。个人觉得,一个人成熟的关键标志之一,还是要有一些“朋友圈适度”的,“朋友圈适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理解为“朋友圈温度”,不是孤傲不群的冷冰冰,也不是牢骚太盛的滔滔不绝,更不是没完没了的兜售叫卖,而是一种融合了智慧的温和,一种维持圈内良好生态的公德心。

猜你喜欢

公德心牢骚类人
类人生物大起底
中国社会“人情味”与 “公德心”的冲突及其消解论析
你的手指长度,决定了你的性格!
口头禅暴露性格
公德心培养,从爱护校园公物与环境开始
小学思品教学对学生公德心培养作用初探
我是牢骚“小神偷”
门店的公德心
新一代类人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