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儿童注射时心里护理措施研究
2019-10-30高岩
高岩
【摘 要】 目的:进行此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根据门诊注射儿童的心理特点找出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把我国某个医院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接诊注射的360位儿童作为调查的对象,把他们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常规的注射方法,另一组在注射前后以及注射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鼓励儿童接受治疗,之后对比两组儿童的表现。结果:第二组儿童的配合效果比第一组好,过激反应比第一组少,更容易开展注射工作。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儿童对注射的配合程度,对治疗的过程有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 注射;心理护理;门诊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155-01
门诊输液是为患者提供综合治疗的重要场所,在医院门诊的输液病人中,有较大的一部分是儿童,因为儿童的身体素质的特性,儿童的疾病大部分都具有发病急、病情的发展速度较快等特点,在发生相应的疾病之后,家长都会立即选择就医,而目前门诊输液已经成为治疗儿童疾病的重要手段。在儿童进行注射的过程中,因为他们的心灵较为脆弱、承受疼痛的能力较弱、对打针以及医生有较强的恐惧心理,所以在进行注射的过程中就容易发生过激反应,不配合,对注射工作有较大的不利之处,为了解决儿童在门诊注射时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此外,要对儿童注射前后以及注射过程中的相关心理进行研究,本篇文章对门诊儿童注射时心理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调查选择的是我国某个医院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接诊注射的360位儿童作为调查的对象,这些孩子的年龄在2到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2岁到6岁的孩子有244人,8岁到11岁的孩子有116人,男孩有198人,女孩有162人。所有的孩子都是由父母陪同注射,把这些孩子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常规的注射方法,不进行任何的心理护理,另一组在注射前后以及注射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护理方法,之后观察两组儿童的反应。
1.2 方法
对第二组的儿童进行心理护理,主要的做法如下:在注射前的护理,相关的医护人员对待孩子的态度要温和,用微笑迎接进入注射室的孩子,让他们不害怕医护人员。在与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态度要温和,通过相应的肢体语言对儿童进行引导,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消除对注射的恐懼心理。比如,可以主动抚摸儿童,对他们微笑,鼓励表扬他们,对他们的穿着或是长相等特别的地方给予肯定,和他们聊天,询问他们与周围小朋友的关系等,用平等的身份和他们交流,获取他们的信任[1]。在进行注射的时候,鼓励他们勇敢接受注射,告诉他们打针只有一点点疼主动征询儿童注射的部位,以及注射的姿势,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注射工作中。
注射过程的护理,在进行注射的时候,为了使他们对疼痛的感受降低,要采取合适的方法里转移他们对输液的注意力,比如和他们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者给他们讲笑话等方法来减轻注射对他们造成的疼痛感.
注射后的护理。在完成注射后,医护人员不要马上离开,要对儿童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就算在注射的时候孩子不太配合,也要给孩子信心,鼓励他们,这样在下一次进行注射的时候就不会更加抗拒,而且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勇气,以后的配合程度可能比这次好。
1.3 统计学方法
在此次调查中采用的是SPSS19.0把相关的资料与数据通过软件进行分析比较。
1.4 评价标准
在注射前对儿童进行心理干预之后,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儿童视为配合良好;刚开始积极配合,但在注射的过程中因疼痛而哭闹、不配合,最后在诱导之下又配合完成输液的儿童视为较为配合;无论是做好心理干预后还是在注射过程中进行安慰鼓励都不配合治疗,需要强制进行输液的儿童视为拒绝。
2 结果
在进行心理干预后,第二组儿童的配合效果比第一组好,过激反应比第一组少,更容易开展注射工作,第二组儿童在心理护理前后的情况如表1所示,两组儿童在注射的时候的配合情况如表2所示。
3 讨论
在儿童进行输液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会具有恐惧焦虑的心理,从而做出抵抗的行为,从而哭闹、挣扎等。通过研究发现,对门诊注射儿童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之后,他们对门诊注射的过激反应明显降低,儿童的紧张害怕行为也消失了大半,并且逐渐安静。而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首先家长对疾病不了解,过于紧张,其次是儿童对门诊的环境、陌生人以及注射时的疼痛等导致他们紧张焦虑,从而不配合治疗,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经过心理护理的孩子与没有进行心理护理的孩子相比配合医生注射的程度更高[2]。
孩子由于心智还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弱,对疼痛的忍受度较低,所以在进行注射的过程中往往会哭闹不止,如果在进行注射的时候,掌握孩子的心理,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那么就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解决孩子不配合的问题。所以这就要求相应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开展门诊儿童注射工作。
综上所述,对在门诊进行注射的儿童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这样才能消除儿童对注射的抗拒,让他们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注射,提高注射的工作效率,而且这对相关医院的形象树立也有较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建立,这种方法应该在实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兰正花.浅谈门诊儿童注射时的心理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37):213-214.
[2] 任 乐.门诊输液患儿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3):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