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黎手稿》中文化思想的特征

2019-10-30熊仕刚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0期
关键词:特征

熊仕刚

摘 要:马克思从工人的工资入手,分析工人生活现状,揭示劳动的异化,并探寻异化劳动的形成原因,最终提出了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从整篇行文逻辑、分析目的可以清楚的得知,《巴黎手稿》中的文化思想始终以人类的生存境遇为出发点。不仅如此,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区别入手,指出人类所具有的独特性,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却磨灭了人类的独特性,为使人类摆脱这样的现实,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路径,追寻人类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

关键词:《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特征

分析《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的特征,需要对《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的逻辑起点、逻辑思路、核心旨归等进行整体把握,从而总结出《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的特征。由于《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的特征是马克思文化思想独特性的重要表现,是马克思文化思想先进性的表现,所以,加强对《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特征的整理、分析,有助于把握马克思文化思想的核心旨趣,有助于体现马克思文化思想的伟大性。

一、人生存境遇的现实关切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到,马克思一生有两大发现,一是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史唯物主义,二是剩余价值,然而我们深知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根植于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现实关切,即对人类特别是工人阶级非人状态的批判与革命。

马克思对人生存境遇的现实关切是其一贯的行为。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中阐述到,伊壁鸠鲁使用原子脱离直线作偏斜运动的观点对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进行纠正,暗示人类打破命运的束缚,从而通过自然的角度来表明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将哲学的关注点由“彼岸世界”转向“此岸世界”,对人的关注由“抽象的人”转向“现实的人”。马克思关切人民、劳动者的言论自由权利,在《关于新闻出版自由和公布省等级会议辩论情况的辩论》中表明,報刊应具有“人民性”,报刊应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是人民言论的场所,是个人同国家联系的纽带。在《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中马克思第一次直接研究贫苦劳动群众的物质生活条件,探讨“国家与法”同“物质利益”的关系,公开捍卫贫苦大众的利益,抨击普鲁士的制度,在后面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明确提出,法的关系和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由其本身来理解,也不能由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植根于物质的生活关系中,即植根于市民社会中。在《论离婚法草案》中马克思要求法律要成为人民意志的体现,同人民的意志一起产生,并由人民的意志所创立,决不能要求人们盲目地服从超伦理的和超自然的权威。马克思广泛收集大量文件和资料,并对摩泽尔河沿岸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深入考察,最终撰写《摩泽尔记者的辩护》,为贫苦大众发声。总而言之,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现实关切是马克思的一贯特征,不仅从人们的精神世界,还从物质世界、言论自由等多方面为人们发声。在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人们”不是指资本家、统治者,而是指劳动者、人民、贫苦大众。

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开篇就讨论了工人的工资,工人的工资仅仅能够维持工人自己以及家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而这样的工资对劳动者而言是奢侈的,因为劳动者还受到资本家对劳动者需求的调节,即部分劳动者还无法过上牲畜般的生活,无法使自己的生命机体得以延续。出于对劳动者生存境遇的现实关切,马克思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工人如此窘迫的生存状态。马克思从劳动者的现实劳动入手,其发现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付出,并未获得与自己劳动付出等量的东西,即大部分劳动成果被非劳动者所拥有,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人类不是在进步,而是在倒退,倒退到动物般的状态,进而劳动者也就无法进行文化享受。

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的现实出发,借助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其发现异化劳动的根源在于私有财产,因为私有财产的存在,使劳动者与劳动资料相分离,从而使劳动者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地位、被剥削地位。为了变革这样的现实状态,马克思提出现实的共产主义理论,并与以往“粗陋的共产主义”相区别,提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1]。诚然,马克思在这里并未向《共产党宣言》那样提出明确的奋斗目标和无产阶级的行动纲领,缺乏一定的号召力和行动力,但是其已经为广大劳动者指明了大致的行动方向、勾画了蓝图。

马克思从工人的工资入手,揭示出劳动者如同动物般的生活状况,为分析工资现状的形成原因,其揭示出现实劳动的异化,提出“四异化”,为进一步探寻异化劳动的形成原因,其揭示出私有财产,并且为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马克思提出了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从马克思的整个行文逻辑,以及马克思的分析目的可以很清楚的得知,马克思所做的这一切均是出于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现实关切。

二、自由与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很少使用“文化”“文明”等词语,放眼马克思的所有著作,其都很少使用“文化”“文明”等词语,于是就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没有文化思想,进而没有系统的文化理论,其实马克思的文化思想贯穿其一生。从《巴黎手稿》到晚年的人类学研究笔记,其都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一种内在的逻辑贯穿其中。

在《巴黎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区别入手探讨人所具有的独特性,指出人是有意识的、自由的、具有创造性的存在物。按理,当人类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时候,就应该与动物区别开来,在人类意识的支配下能够进行自由的生产,并且自由的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自由地促进人类才能的全面发展,然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是禁锢的、缺乏创造性的,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状态。在资本主义分工劳动的支配下,劳动者只熟悉自己的劳动环节,对资本家而言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对劳动工人而言人的发展越来越片面化、机械化、呆板化,如同动物一般日复一日的重复着单调劳动,不仅劳动者无法全面发展自己,资本家在资本的支配下也无法全面的发展自己,因为资本家要不断的、不停的让资本再生资本,让资本带来更多的资本,总之,资本家被资本所奴役,这时整个社会都是片面的存在。

为变革人类所处的这种片面性,马克思提出自我的共产主义思想,通过发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由“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状态”向“全面自由发展阶段”的迈进。马克思为了阐述自己的共产主义理论,将其与“粗陋的共产主义”“政治性共产主义”进行区分。“粗陋的共产主义”者认为应该用“普遍的私有制”来取缔“有差别的私有制”,虽然其也反对私有制,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是将私有制进行普遍化,例如“公妻制”(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做了专门讨论)。与“粗陋的共产主义”一样的“政治性共产主义”同样没有看到否定私有制的根本,因为共产主义不是简单的要不要国家的问题,而是要发现私有制的历史发展规律,指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现实。在区别前两种共产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对人的本质的真正领有”的共产主义,此种共产主义不再通过批判财富不均来达到所谓的“平等”,而是通过借助于德国的哲学传统,来发现私有制的发展规律,即借助于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思想、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哲学,于是就出现了德国以“哲学”为核心的共产主义,以青年黑格尔派哲学为基本原理的共产主义。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马克思之前,康德在《从世界公民角度看的普遍历史概念》中就提出,历史在经历磨难、牺牲等痛苦之后,历史将会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黑格尔也指出社会和国家的目的在于使一切人的潜能在一切方面得以实现和发展等思想。马克思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全面发展思想。其全面发展思想首先是指个体能力的发展,能够满足、适应不同劳动的需要;其次是人的各种潜能、创造力得以激发、挖掘;最后是由个体过度到社会,促进社会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并且这种全面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即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伴而行的是自由,自由是全面发展的前提,人类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每前进一步又将获得更大的自由。

总体而言,马克思从人与动物的区别入手,指出人类所具有的独特性,即人类的文化性,然而资本主义社会却磨灭了人类的独特性,使人类与动物的差距越来越小,使人类的发展越来越片面,于是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路径,从而使人類摆脱这样的现实。从整体的行文逻辑与马克思的最终价值诉求,都体现了马克思为人类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而努力。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所追求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不是面对部分人,而是面对所有人,这也正体现了马克思的文化思想是群众的文化思想,是大众的文化思想。[2]

结  语

文章从马克思的行文逻辑、价值诉求出发,揭示了《巴黎手稿》文化思想具有“以人类的生存境遇为出发点”的特征;从马克思的人与动物的区别出发,即从人的独特性角度出发,指出《巴黎手稿》文化思想的最终价值诉求是“共产主义,是追寻人类的自由、解放、全面发展”。但是,整片文章与“中年”“晚年”时期的马克思对话较少,没有很好体现“青年”马克思文化思想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巴黎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2]孙麾,林剑主编.马克思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猜你喜欢

特征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具有两个P’维非线性不可约特征标的非可解群
月震特征及与地震的对比
如何表达“特征”
被k(2≤k≤16)整除的正整数的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詈语的文化蕴含与现代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21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的鉴定与特征
基于特征筛选的模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