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9-10-30唐雪沁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才发展

唐雪沁

摘 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迭的年代,传统人才培养的模式已经渐渐被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所取代。新时期,大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给现在的高校教书余人带来新的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一群体的特点,培养模式。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培养内容和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的有效模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新时期;校;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由高度重视规模发展向注重质量提高的转型阶段,在新时期的背景下,多样化是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每一个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进一步指出要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一、地方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既是社会经济区域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高校发展的需要, 也是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理性选择。

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非均衡状态,各个区域对人才呈现多样化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不断调整,使得人才的流动性和竞争性不断加剧,这种多样化需求变得更加明显。高校传统的教育以专业为核心、培养过程教育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在已经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具有相对的一致性会被打破,现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是要适应性更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落后的教育理念和陈旧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抑制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创造性,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1]。

二、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体现

2.1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质量立校的体现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我国高校大多是教学型大学或是正处于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的时期,高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人才,在具体的质量标准上,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存在着不同的标准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在具体的质量标准上也是有很大差异。从质量规格这个视角来考察,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的确存在较大的差别,但从抽象的概括的角度,还是可以为不同高校所培养的人才确定一个统一的质量,有学者认为,这个质量就是“三个符合”: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要求。[2]而结合自身条件、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多养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面。

2.2、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中的体现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概念,但人才培养模式的界定却十分复杂。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涵义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有学者对此进行了十分全面的归纳,“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人们对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度的增强,相关的研究迅速增多,形成了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界定: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周远清);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钟秉林);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含培养规格)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龚怡祖);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体制、教学环境等方面按一定规律有机结合的一种整体教学活动 ,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教育本质的反映(刘红梅,张晓松)等等”[3]。

2.3、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体现

(1)新时期用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同时,高校生源的成分越来越复杂。大学生在这个群体中的个体差异日增大,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求学意愿和价值取向,都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正是高校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必然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地方高校实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也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2)教育本身就体现了“ 多层次”性:以全日制本科人才培养为主, 这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同时也发展研究生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开展研究生教育一方面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另一方面也为有志学生提供学习平台,满足在科学研究上的需求。同时,学校还着力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从而培训出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专门人才。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学要求和求技的需求,也满足了社会人员再学习的机会。高校可以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合作模式,不仅借鉴了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模式,而且彰显了地方特色,传播了地方文化,同时为学生留学开通了绿色通道。

(3)高校必须根据不同的培养规格制定不同的课程体系,确定不同的培养内容。学校“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中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4]。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大调整,为学生提供了自己选择的空间,增强了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教学改革的总体趋势,强化社會实践和创新,学校建立了与理论教学相平行的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多样化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5]。总体而言, 弹性、柔性、灵活性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和优势,它能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随时作出反应,及时完善教学内容。

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体现

而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长期以来忽视学生个性的培养,因而新时期高校如何培养,挖掘学生的潜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备创新的态度和创新的能力。我党在2005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口号,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了这个时代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它要求人们具备一种批判精神,时时刻刻都追求的崇高的境界,都有着奋斗的目标。而新时期高校的多样化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许多的高校鼓励学生参与学科竞赛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更为关键的是在教育的各个环节都加入创新的理念,鼓励学生要有敢于创新的意识、敢于创新的想法,和敢于创新的能力。

四、总结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是一个持续推进的过程 ,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也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进行理论总结和教育实践。在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需要不断改进、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适应受教育群体的不同需要,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教育理论的精华,将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程 静.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诠释与应对[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2]王伟廉.人才培养模式: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9 ( 3).

[3]刘献君,吴洪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制约与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

[4]潘懋元.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于与特色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7).

[5]孙伟民.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人才发展
人才云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