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电影中“萌”形象的视觉文化

2019-10-30朱琳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消费社会流行视觉文化

【摘要】视觉文化是当代社会文化在新媒介影响之下新的研究范畴,视觉的到来的含义在于影像图片已经占据了我们文化生活的主要地位,视觉在传播时打破传统叙事手法、重新构成主体的认知结构、加强受众客体表征视觉体验。在当代消费文化的引领下“萌”也随着视觉体验应运而生,一方面,“萌”与生俱来,有着娱乐化的特征,以故宫文创为例由精英主义向更亲民的大众文化转变,越来越多的视觉的“萌”加入故事或人物设定,凸显出“萌”积极的一面;另一方面“萌”具有迷惑性的意识形态编码,以一种更具亲和力的视觉形式无一不刺激受众的感官。其次,在崭新的媒介语境当中,视觉在人的感觉器官当中占据主导地位,人的视觉感官颠覆了以往的书本阅读观看方式,人的理解方式也逐渐在从理性文化到快感文化的转变。海德格尔认为:世界成为图像[1]是现代之本质,由于媒介的快速发展而展现出在世界范围内视觉的庞大导视作用,视觉文化也展现出其独特于其他学科的一项重要的学术门类,不同的媒介也在其形态和风格上相互影响,衍生出别于以往的新文化。当代社会的“萌文化”属于视觉文化范畴的小型分野,在反映新文化的同时它也映射出了当代社会接受程度高度年轻化,及年轻化对现代互联网视觉文化的冲击。青少年为萌文化的主要开创者和引领者,以反对主流文化为其主要的潜在意识,在艺术发展史的阶段划分中有一定后现代主义的色彩倾向。本文试图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分析理解大众对“萌”始终不减的热情及电影中屡次出现的萌物现象,为电影中的萌物爆炸的视觉文化现象提供有价值的分析。

【关键词】萌文化;视觉文化;青少年;流行;草根文化;消费社会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当代电影中对“萌物”元素的使用方法和对“萌文化”的潜在电影语言有着一定的自身独特的吸睛方式,使得中国的电影与欧美的电影“萌物”相比更加本土化。同时,双方又有着部分相同的受众人群。与其他产业相比,电影中的“萌物化”比社会文化当中的视觉萌物更为深刻和典型,其“萌物”的視觉特征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电影中萌的形象符号表达

首先,电影中最普遍的“萌的符号表达“为“萌的人物角色”设定,电影作为意识形态的集合,有着自身独特的视觉构型,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视觉符号体系,凸显着有着视觉文化研究理想的演绎模板,同时,对广义的社会问题和风气进行针对性探讨,其中,“萌”便是当代电影中的一个不突出的集合体。萌物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符号在其语言表达中凸显自身的优势位置,在当代电影中地位不可小觑。

以动漫为例,在2018年末上映的成人动漫《白蛇·缘起》中的次要人物以狗的模型制作的角色设定“肚兜”,在白蛇这一中国古代经典的故事片中以幽默风趣的方式给受众带来轻松感和愉悦感,用“萌”的幽默风趣的方式来消解古典庄重、严肃的电影氛围;再以《银河护卫队2》格鲁特和《捉妖记》胡巴为例,2015年《捉妖记》以25亿的票房摘得贵冠,在 2015年之前的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占据了主要地位。IP电影占领大面积市场,如《速度与激情》24.24亿票房,《复仇者联盟》14.65亿票房,《捉妖记》如一匹黑马突破24亿票房摘得贵冠,从社会宏观的角度来看,《捉妖记》的票房不仅是萌物的角色设定的功劳与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有着一定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同时相比当时的其他电影,萌是其主要优势。

2019年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bilby》中的萌物小鸟,从短片故事情节上看,一只毛茸茸的小鸟受伤而激起主人公兔耳袋狸的保护欲,从而引出8分02秒的一路守护的短视频,虽短片没有获得第一名,但是在Instagram中却比以往的短片获得更多的点击率和转发率,这也凸显出了大众文化的一种普及性和时效性,也由此看出萌物电影成为电影受众的一种别致的消费和审美对象,“萌物”也在转移社会矛盾和减弱观看电影中所出现的对立观者情绪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作用。

如图1所示,《白蛇缘起》是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的故事改编,电影中本身自带严肃性,肚兜角色设定在以成人动漫中仅有的萌物形象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电影中的“伤痕”气氛,在观看中给予受众视觉的舒缓,在电影故事情节中,每次肚兜的出现都会缓解电影中的严肃意象。

二、电影语言表达手法中的“萌”

其次,从萌的潜在电影语言运用角度,萌被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带入电影空间叙事中,在青春类型的电影中,“萌”潜在涵入男主和女主的人物设定,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现实生活,人总是会找寻一种依托和寄托实现自己的保护欲,将保护欲应用于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满足。

众多综艺如前两年热火的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火箭少女101“锦鲤杨超越”、鹿晗《重返20岁》、迪丽热巴《克拉恋人》女二的人设,等流量明星主演的综艺、电影、电视中都有明显吸睛成分,这类明星的特质为“自带柔和感”,所谓“柔和感”正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一种暖心或安抚,广受影迷追捧,这也就是为什么新生小花旦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原因之一。虽然在我国传统青春题材电影中都有“伤痕”甚至“残酷”等色彩,但消费文化席卷、冲淡了原有的伤痕本质,各大综艺、电影也很显得娱乐化和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很多大牌的护肤产品为了打入中国市场也不惜降低自身趣味来迎合大众的口味需求。在当代电影语言运用中,“萌”被插入运用各种叙事和故事维度,无论是语言、角色设定、故事情节,都有少许“萌”元素纳入其中,“萌文化”变成反作用于博人眼球的特殊产物,这种表象即“萌”的无意识表现特征,也是视觉文化领域中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在这样的“萌物”吸睛状态下中国影视产业也有可能面临着原创力缺失的风险。

从美学角度上分析,萌为电影内容增加了表达方式和手法,开拓了与以往不同的新领域,是一场新的电影领域的革命,又是当代社会电影的心理萌形象的社会表达,也是放松观者绷紧氛围的一种娱乐手段,主要目的是缩小电影与观者的距离感,显然电影中的“萌”元素在中国古代的美学表现手法之上更倾向于“儒家”“大同”的理想层次,把冲突性的矛盾变得平和。其次,“萌”对电影中棱角的消解更尤为体现了“萌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符号,是沟通不同文化、性别、群体之间的一道桥梁,使得受众没有地域上的划分,萌物成为连接不同群体的新型语言方式,将其凝聚到一个整体当中。在美学上,“萌”不仅在电影中存在,也在当代艺术中增添了许多趣味性,以日本的艺术家奈良美智为例,艺术中小孩大大的眼睛展现着愤世的目光,奈良美智背离了原有创作形式和素材,将大众素材发挥到极致。与生活密切相关,作品中儿童素材的萌中带着些趣味性,似真非真,似假非假,模糊生活与艺术的边缘,创造出一种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萌物”形象,给予后代艺术家很大的创作想象空间,无论从电影还是艺术上分析,无疑萌拓展了传统意义上的表达手法,更新了电影语言表达方式。

三、电影中存在的萌的柔性政治

萌作为一种后现代的产物,有着符号化的特征,消费社会中萌系产品除了自身的功能外也加上了情感、档次、气氛、品质等人为强加的特殊性质,表达新青年对社会生活的认同。其产品除了本身的使用价值外成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表达使用者除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某种心理诉求和认同感。安德烈巴赞认为,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在电影中观察萌物更能凸显萌物的潜在性质。首先,萌在电影中充当着缓解气氛、娱乐性质的符号表达作用,尤其萌自身娱乐性和轻松化能更好地使观众的视觉达到舒缓的目的,然而,正是由于其非正式化和娱乐性的因素,使人们常常忽略其中隐含的政治维度,而当成是一种视觉的消遣,因此,萌物自身只要营造出一种柔弱的外表便能让人放松对其的警惕性,对于迷恋萌物的人更是如此,已经不在乎其内在是怎么样的重点,外在是什么样的形式,对于其中的善恶问题则被搁置。“萌”发展的同时也带着“未长大”的意味,在迷恋萌物的人群中,谁又会去为难一个孩子呢?于是“萌”开始进行一種萌物的伪装而展开视觉暴力。

在日本电影《大逃杀》当中就存在着明显的柔性政治的范例,用萌的动作和语言给予学生不良的引导,为其潜在的目的做其所谓”善良”的辩护,披上“萌”的外衣,意图营造出在学生中符合常理,却在现实生活中违背人性的动作和极其残忍的行为。该影片中,日本颁布了一项法案《BR法案》即每年抽出一个班的学生到荒岛上生存,生存的同时互相残杀,直到剩下最后一人才可以离开荒岛,影片开头为了向学生解释新颁布的法案为学生放一段录像,在这个录像过程中全程由一个打扮的非常“萌”的主持人来解说,用日本的来语言讲就是“极其卡哇伊”,用特别萌的动态、声音、姿势活泼讲述和演示相互残杀的游戏规则,及杀人武器的使用方法,用可爱的形式传达泯灭人性的内容,这就是最令人寒颤的“卖萌”。在短片中,主持人对人性的善和恶并没有过度隐藏,把最凶残的人性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影片中的学生及观看影片中的受众,内容和故事情节毫无违和感,给影片中面临生死的学生们毫无恐惧感觉将她们送上刑场,在软萌的视觉暴力下让观者的心理毫无触动,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游戏,激不起学生的认知及情绪。

虽然上文中呈现的是电影中萌系视觉暴力个案,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能讨论出个案之中存在的柔性政治还是有的。原有的电影或者生活中的卖萌会消除原有事件中的棱角,让受众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在同情心和保护欲的驱使下对善和恶的反思不明显,我们要谨记波兹曼说到《娱乐至死》的时代里的警告,把握好自身的思维与价值,无论是电影中克里斯蒂安麦茨的镜像论,还是画框论或窗户论,需要不停地反思与当代社会的表象与拟向,探索真正的真理。

当代,萌文化作为一种亚于精英文化的新型语言,“萌”渗透在现代电影中,一方面,萌物角色设定可以带来吸睛量,消解电影中存在的压抑氛围;另一方面,有些极端的观者对萌物达成萌主式迷恋,引导社会不良风气,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博弈中,我们既不能摒弃原有的精英文化,也不能抛弃现有的大众文化和草根文化,卢卡契曾说:“读莎士比亚是由于责任,而看侦探小说则是为了消遣。”在电影中,“萌”也要更多的从正面社会价值观出发建设出真正的意义上的“萌”,取缔鱼龙混杂的状态,更好地融入中国原有的主流文化中,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大众,同时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254.

作者简介:朱琳(1998-),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学士,学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猜你喜欢

消费社会流行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流行”的历史衍变
网络语言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试论对武汉地区大学生瑜伽消费情况的研究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探析鲍德里亚思想的研究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