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书画装裱的重要性及各种问题的预防措施

2019-10-30马云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修复书画

【摘要】伴随着书画传统艺术而产生发展的书画装裱,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装帧工艺,至今已历经多年。现在,我们能见到拥有悠久历史的绘画、书法、碑帖,关键一点是它们经过了装裱,可见古旧书画重新装裱对文化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书画;装裱;修复

【中图分类号】J211.7 【文献标识码】A

一、书画装裱的背景

绢帛以及后期纸张出现之前,我国古代基本都是在器物上记录文字或者绘画,如金属、石头、竹木还有兽骨,这些器物不方便文字或者绘画的收藏与传播。绢帛与纸张出现后,绘画与文字各自才有了发展与提升,成为了独立的艺术类别。可见,无论是绢帛还是纸张对绘画艺术、书法的发展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且是装裱工艺出现的先决条件。此外,书法、绘画与丝织、造纸技术的相互影响又促进了装裱工艺的提升。

所有事物都会经历一个从零到一、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书画装裱也是如此。考古学家在1973年于湖南战国楚墓发现了《人物御龙帛画》,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认识到了书画装裱的发展规律。而后,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更是为书画装裱开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二、书画装裱的意义

古代,宣纸或者绢是我国书画的主要载体,由于它们具有柔软易碎、质地薄的特点,不利于长久性观赏,古人便开始研究如何提高其保存时长。最初基本是用布帛、麻纸等材料加固书画背面,这个过程称为“裱褙”。裱褙通常是一层到多层。后来为了追求美观,人们除了在书画背面裱纸或者布帛以外还会对其进行装饰,如用绫、绢做成用于镶嵌书画的边框,这样既能让画更舒展、美观,又能提高牢固性和观赏性,让书画以悬挂的方式供人欣赏。可见,书画传统艺术是促使装裱工艺诞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装裱工艺又能提高书画作品的价值,让其能够长久保存,得以发展。因此,装裱工艺和书画艺术的发展是彼此联系的,宛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成。

书画文物的修复一般都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技能水平和丰富的理论知识,不仅考验修复人员的知识、技巧与经验,还考验其鉴别能力、悟性、创造能力,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

三、书画装裱中常见的各种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托画心跑墨混散问题

由于文人墨客书写、绘画的时间、地点、题材、技法、内容以及意境都有所不同,因此,他们所选择的纸、墨也会有所不同。对此,装裱人员在小托之前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细心识别其材料与颜色。一旦发现,可采用以下措施:

(1)在作品的正面,整幅喷一遍胶矾水,或局部涂抹一次胶矾水;

(2)或将作品用白报纸包好,放在蒸锅里蒸半小时左右,再进行小托即可;

(3)或者采用飞托、覆托的技法进行托心。根据画心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就不会出现跑墨混散的弊病。

(二)装裱中出现中空、重皮问题

无论采用小托工序,还是覆背工序,裱件下墙后时常会出现一种问题:中空、重皮现象。它们的位置有的属局部性,有的整幅通遍都有;有的呈顺粒状,呈巴掌大,甚至更大,给人们保管、悬挂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影响了装裱质量。根据我个人在装裱字画实践中的经验,首先应将覆背下墙后的裱件进行打蜡、压光,然后卷起,第二天輔平,观察是否有中空,重皮现象,若有的话,视毛病的轻重对症下药。如在局部视颗粒状,可用注射器,毛笔注入适量浆水的办法,将裱件压平,然后通幅洒水湿润,四周抹浆上墙,可以解决中空、重皮的问题,否则前功尽弃,要进行重裱。裱画中出现中空、重皮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使用了失去黏性的糨糊(太稀、变硬);

(2)糨糊刷不匀,有漏刷、遗刷现象;

(3)糨糊太厚、太浓;

(4)覆托纸时用力轻浮,棕刷排刷欠实,存有气泡;

(5)选用了夹宣、次等宣等。

上述问题只要在装裱过程中出现一种就会导致裱件的重皮、中空现象。有的装裱人员为防止裱件中出现这种问题,在调配的糨糊里偷偷加入少量乳白胶或白矾水。这种方法确实能防止中空、重皮的出现,但是,这幅字画以后需要揭裱的话,那时所付出的时间、劳动是几倍、甚至几十倍,给下一步装裱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麻烦,严重的对字画的完整、厚薄都有所危及。这种亡羊补牢的方法在装裱工作中应属一大忌,千万不能使用。

(三)导致幅面凹凸且变形的原因

书画装裱要经过一系列的工序,如制糊、小托、方心、下料、镶嵌、覆背、装杆等。若装裱好的字画悬挂时平整、挺直、贴服,就会令人满意。装裱差的字画,悬挂时有的画心向外凸,出现鼓腹现象,有的字画两边向外翘,而内部凹陷成一个半圆形或者弧形,不但影响观赏价值,还会弱化书画艺术本身的感染力。因此,裱件字画的凹凸不平的问题是我们装裱人员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大难题。对这些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理论学习,我深深体会与下面几个方面有关:

(一)排刷使用方法不对

上托纸时,水份不能太多,排刷的次数不能太多,要有规律去排刷,每次排刷的轻重一致,不要或轻或重,特别是大幅画心,伸涨率更明显。覆背纸排刷时要顺着条幅竖排,不宜横排。

(二)书画在墙上的时间不足

一幅完整裱件,因纸、绞(绢、帛)的收缩率不同,所以对上墙时间有一定的要求。然而,有些装裱人员让裱件下墙时用于装裱的材料还未干透,时间过短,影响了书画的品质。常言道“要得好,墙上老”,这充分说明书画在墙上干透的重要性。

(三)书画镶边的材料和方法不对

心子与边镶接时,边(或心画)镶得太紧、太松,里出外拐,都有可能使日后裱件变形。如镶得过松,会造成荷叶边的毛病,如镶得过紧,会造成裱件的画心部位鼓腹现象。

在一幅字画中,心子两边的绫子与天头,地脚绫子的花纹方向一样:在镶巨幅字画时,天头、地脚花纹方向一样,两边的绫子花纹的方向一样,不能天头与地脚的花纹不同,两边的绫子花纹不同。否则,即使其他工序都做好了,裱出的字整幅凹凸不平的现象也会出现。凹凸不平变形的裱件字画,向外凸或向内凹的主要原因,从理论上分析,正面的拉力大于背面的拉力,或背面的拉力大于正面的拉力。只要一面拉力大于另一面拉力,它就会向大于那一面拉力变形,只有当两面拉力相抗衡时,字画的幅面就处于同一个面,裱件就平整了,凹凸不平的问题就解决了。

(四)糨糊调配不佳

糨糊是书画装裱中最不可或缺的东西,它贯穿了整个装裱工序过程,会对字画的牢固与观赏性造成直接影响。因此,调配糨糊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若糨糊调配不合适就会使字画在装裱后出现凹凸不平的问题。现阶段,水冲法、锅熬法、蒸汽吹法是们制糨糊的主要方法。装裱人员根据时间以及字画的数量酌情考虑采用哪种糨糊的制作方法。我认为,除了正常掌握糨糊的制作方法和生熟程度外,在各道工序中糨糊浓度的掌握也很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几种糨糊不可用于书画装裱。

①忌用糨糊保养不当和时间保存太长而引起变质的糨糊;

②忌用各大商店、市场出售的糨糊;

③忌用调好使用过剩而存放到第二天的糨糊;

④忌用熬制的糨糊太热或未熟不含标准的糨糊。

以上这些糨糊,有的失去了部分黏性,有的完全失去了黏性,为了保障字画的装裱质量,对糨糊的应用,千万要慎重又慎重。凹凸不平而变形的裱件原因,除上述五个方面外,还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也是影响裱件的因素:一是保管方法,二是装裱的方法。通常,两种因素只要细心处理是可以避免其对书画造成影响的。

而上述的五个方面掌握的难度大,费的时间长,对我们装裱人员,特别是初学者极不容易掌握。但是,只要装裱人员从理論上分析,实践中摸索,向老师傅求教,这些问题是会解决的,裱出的作品也会使人满意。最后殷切希望广大从事装裱工作的同志们,让装裱字画艺术永放光芒!

四、结束语

书画装裱工作是用手、用脑、用心的工作,是知识集约、技术精细、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同时,一个没有书画知识的装裱工作者,是谈不上书画的装裱的,更成不了装裱师,装裱工作者要集书、画、鉴、理论于一身。只有具备相应的书画艺术素养,装裱师才能解读作品的内容,并基于传统知识理论,借助不同的艺术手法对书画进行完善和延伸,让装裱形式与书画内容能更好地融合、统一,提高作品的价值、美感以及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增木.中国书画装裱[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3.

[2]杜子熊.书画装潢学[M].上海:上海出版社,1986.

[3]王红梅.中国书画装裱的起源与发展[N].中国文物报,2008-08-29.

[4]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马云(1980-),男,回族,本科,文博馆员。

猜你喜欢

修复书画
小小书画廓
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中外比较
WebSocket安全漏洞及其修复
现代道桥工程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探析及修复对策分析
自体骨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快速修复技术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