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

2019-10-30李晓非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摘要】美术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有必要将德育内容渗透到美术教学的各个体系中。本文在对美育与德育相互融合的意义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对名家名画的欣赏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促使使学生能够理解美、创造美,在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关键词】审美素质教育;理解美创造美;正确的道德观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要进行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综合性教育。“德育”为五育之首,充分体现了德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已有计划、有意识地纳入各科教学之中。美术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学生 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学美术集德、智、体、美、劳和创新精神等综合一体,德育内容渗透到美术教学的各个体系中。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将技能、技法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应将德育教育纳入教学之中。

一、美术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相互融合的意义

首先,在美术教学中推动美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充分挖掘美术教学的德育价值。美术教学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功能,如美术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养成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展现美术作品中包含的真善美、呈现美术艺术者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思想等,推动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唤醒学生所具有的正确行为,从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此同时,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鉴美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美术作品乃至自身日常生活中发现美,进而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并为学生践行美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美术教学具有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式,无论是野外写生还是社会实践等,都有利于拓展学生眼界,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以及文化自豪感,而学生在这些实践教学活动中所开展的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这对于推动学生对美术教学中德育教育内容的内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美术教学中推动美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弥补传统德育教育工作的缺陷。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往往以思想政治课程为主要依托,而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学方式则以教师进行知识灌输为主要方式,教学内容也多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在这种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而教学内容也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兴趣爱好产生脱节,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成效的提升。在“大思政”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重视推动德育教育工作向各个学科渗透,从而实现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在美术教学中推动美育与德育的相互融合,是中学德育教育改革优化工作的必然要求与必然趋势,对于提升中学德育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二、美术教学中美育与德育相互融合的策略

(一)在欣赏中实现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周围的一切对他们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校处于城乡结合地区,由于学校外的因素,家庭的误导及学校内部对美术课的不重视,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学生普遍缺少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很多学生对美的认识只局限于明星的纸贴照、卡迪画上,几乎每个学生的课本上、文具盒上甚至作业本上都有当红歌星、影星的贴纸照。课上经常不注意听讲,独自去“欣赏”这些贴纸照,影响了学习,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是学生缺少对美的东西的感知。虽然 感受美的意识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人的感官如果长期不去感知就会变得迟钝。美术欣赏课能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欣赏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时,让学生感受作者通过构思、构图、色彩表现了普通劳动者在劳动中优美的体态,体会劳动者特有的质朴的笑。这些表现普通人的劳动场景的美术作品与同学们喜欢的矫揉造作明星照相比更能拨动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奋发向上。在欣赏维米尔的作品《倒牛奶的女佣》时,在画面极度纯净的光线和画中人物的动态中,同学们告诉,我 这幅画感觉很亲切,我问他们为什么?同学们说:自己的母亲每天都在重复着这样的动作为他们准备早餐。这些同学早已习以为常的动作原来可以被画家描绘的这样美,让同学们真正体会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美的存在,同学们应该用自己的眼光去寻找生活中真正的美。同学们在欣赏中国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被画中所描绘人物的之多而且个个生动有趣所吸引,都专心致志地看着画。这时我引领着他们去理解、领会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美,学生感受到了中国艺术文化的瑰力,感到无比的自豪,不仅对他们进行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欣赏课的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画,而且教师对学生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教育。这些地直接说教的效果更好,也更易为学生接受。

(二)采用正确的方法合理诱导,使学生理解美、创造美

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对美有着强烈的渴望,这种渴望主要表现在着装上。由于受社会大环境和传媒的影响,很多学生在着装上追求奇特和标新立异,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喜欢戴各种各样的饰品,对《中学生守则》中所规定的“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化装、不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不能很好地遵守。老师不止一次听到学生抱怨校服“太傻”,缺少个性,听到学生的这些反映,通过《我为校园添色彩一服装设计》一课可以帮助学生对校园着装有了新的认识。上课时,我首先展示了从德育处借来的几幅照片。照片是同学们做操时和进行小型多样体育活动时拍的,照片上的同学们在做操时身着统一的校服(我校的校服是运动服),队伍整齐统一,动作规范有力。在进行体育活动时,飞扬洒脱,充满朝气,同学们自己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声。这时,我拿出了课前准备的一个着西装革履的单人照片,轻轻贴在图片上,引来同学们的哄堂大笑。我问同学们,这样的情况是不是有时也出现在我们之中,有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接下来我出示了一个模特图片和几样鞋子、帽子首饰等物品,让学生进行现场搭配,没有一个同学将皮鞋与运动服搭配在一起的,也没有一个同学将项链、耳环等饰物给身着运动服的模特戴上。这时同学们都明白了学校以运动服作为校服是因为它简单、大方便于运动,更能体现出中学生生动活泼、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因为衣服是无声的语言,他随时向外人传递着你的性格与爱好,过于成人化的装束不适合我们学生。既然同学们对着装有着不同的审美,我就让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设计一套你认为最漂亮的学生服,我们可以将好的作品拿给学校做参考,再订校服时应该多听听同学们对校服的建议,同学们听后都高兴地画起来。

(三)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

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在把美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传输道德规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在学习《托物寄情》这一单元时,我以校园中不文明现象为主题,让学生们用壁报的形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看到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时, 真让我吃了一惊。同学们的作品图文并茂,不仅指出了校园中许多不文明现象,李新宇同学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提到了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问题,既污染了校园环境,又让一些不法分子觉得有利可图,更加猖獗地砍树木了。她建议让同学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把小钢勺,告诉同学们保护环境从点滴做起,张子扬同学的《网络时代》揭示了很多同学常旷课去网吧的现象,阐明了上網对中学生的利与弊,倡议中学生应好好利用网络帮助学习,扩大视野,而不是让它成为我们学习中的绊脚石;还有王力凯同学以课间十分钟校园内骂声不绝耳为主题创作了《语言的污染》,揭示了很多同学课下不骂不说话,开口就骂街的不文明现象。让同学们做好相互监督、相互提醒,让脏话远离校园。我把很多好的作品在校园内展出,在同学中产生了很大影响,老师没有一句说教,但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礼。

总之,在今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改变过去以传授学生技能技法为唯一目的的教学认知,应该利用美术教育这一独特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未来的路很长,我们应该不断努力,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艺术乐园。

参考文献:

[1]陈鸿.试论思想品德教育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融入[J].文教资料,2019(6):92-93.

[2]王婷.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8(20):181.

[3]周毅.在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32,37.

[4]任可心.刍议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与整合[J].文学教育(下),2017(11):166.

作者简介:李晓非(1972-),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美术教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