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角下传统手工技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

2019-10-30杨若麟杜文玲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手工技艺创造性

杨若麟 杜文玲

引言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文明成就的根本动力源泉。传统手工技艺则是稳定永恒的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

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改变,人民的物质需求不断改善,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改善。在此情况下,文化供给侧也要升级,以解决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均衡两大问题。

在此背景下,传统手工制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文化自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域下,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造物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一、文化自信视角下传统手工技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

“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自信心、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最终要坚持文化自信。”[2]传统工艺是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处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的重要手段。

(一)中华传统手工技艺是文化自信的媒介和载体

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基础,是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明确认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形成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党的领导人在革命、建设、改革、生根培养的革命文化和先进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的依托,其中的优秀部分正是中国人民自我文化认同感所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也是加强民族认同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新时代下,手工技艺这一既有历史文化内涵又能在当今时代大放异彩的方式理应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媒介和载体。

(二)文化自信为中华传统手工技艺提供方法论指导

中华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继承和发展方式,如何创造性地实现中华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与发展,与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现阶段,实现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反过来又会影响生产力”[4]。目前,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是生产力,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富有成效的关系。党和国家提出了基于中国社会发展现状的文化自信是对党和国家新时代和现实未来的深刻认识,是中国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目标。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文化自信为如何实现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造性遗产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方法指导。

二、传统手工技艺的现状分析

传统手工技艺是劳动者的艺术,它出自民间,服务于大众,兼顾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正因如此,传统工艺的独特作用被凸显出来,其价值和魅力已赢得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必需品。

(一)传统手工技艺的现状分析

当今的手工技艺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手工技艺而言的概念,它是一种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与现代社会人们的文化需求相结合,革故鼎新的艺术形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大部分雷同的产品仅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所需,难以满足人们个性化、情趣化的需求。在此条件下,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中國传统手工技艺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态,具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审美与艺术观念不断更新换代,工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新型材料大量出现,推动传统手工技艺向现代形态转变成为了必然趋势。

(二)传统手工技艺当前发展的困境

1.传统手工制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制造工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工业制品的制造技艺越来越高,然而,传统手工技艺多为家庭式、小作坊的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在大机器生产制造工业高度发展的背景下,如果没有清晰明确的发展规划,那么在这种生产模式下所生产出的商品其质量极易参差不齐。如果传统手工技艺产业分布过于分散,那么将会对前期原材料采购、后期销售等各个环节造成不同的影响。

2.对手工技艺文化价值挖掘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传统手工技艺作为载体,需要以传统手工技艺自身价值为依托,这就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手工技艺的文化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技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下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国人对手工技艺的认识多停留在折纸、黏土、剪纸等方面,常常忽略了手工技艺的文化价值。

3.现代教育体系缺乏对手工技艺的宣传教育

传统手工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在目前的现代教育中鲜有培养学生手工技艺能力的理念。就如今的多数大学教育而言,只有在个别人文学科教学中,例如语文、历史等课程中个别教师才会提及,且多为理论教学,往往忽略了实际动手操作。

三、传统手工技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与发展的有效路径

在文化自信建设的大背景下,虽然手工艺品在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方面仍然存在障碍,但仍有必要继续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遗产和发展,以便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转化为现代文化的内容,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服务。

(一)以新时代新思想为指导,推动手工技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

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非常重视文化建设的发展党的十八详细阐述了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指出:“要处理好创造性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必须注重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5]这就明确了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以新时代新思想为指导,推动手工技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

(二)深入挖掘手工技艺的历史文化价值

手工艺品是稳定永恒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我们要深入挖掘手工技艺的历史文化价值,将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对手工技艺的宣传学习。

(三)利用互联网技术扩大传统手工技艺知名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技术性和便捷性逐渐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发展传统手工技艺理应从中拓住机遇,利用其优势对传统手工艺进行营销推广,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

例如,建立传统手工技艺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关于传统手工技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文章,努力让其成为传播传统手工技艺的途径。

(四)传统手工技艺进校园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所有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应该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力量。在学校开展关于传统手工艺的课程和竞赛,不仅可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而且可以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能学会一项技能。

四、结语

手工技艺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有重大影响,人们应认识到手工技艺这一技能的重要性,参与其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J].理论导报,2016(8):7-9.

[2]黄振华,徐龙.从文化自信探求中国自信之源[J].人民论坛,2017(34):130-131.

[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曲玉波,朱成全.马克思主义哲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5]王艺霖.习近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知行关系为例[J].党的文献,2016(1).

作者简介:杨若麟(1999-),女,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猜你喜欢

手工技艺创造性
传授技艺
传统技艺:匠心传承 技精艺湛
手工剪纸
手工DIY
珍贵的手工面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黄杨木雕的传统技艺谈
怎样提高健身球的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