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语法教学模式的改革

2019-10-30翟艳蕾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改革教学模式

【摘要】我国高校的日语语法传统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主讲为中心,由于语法教学内容较多,教师为了多讲授知识而大多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教学问题非常突出。为此,笔者针对日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为改善日语语法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好的思路。

【关键词】日语语法;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日语语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语法规则的讲解和练习成了语法教学的主要内容。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讲解语法句型,从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掌握了句型用法,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不具备应用能力。

世界最具权威的日语能力测试在2010年进行全面改革,其中,日语语法部分增加了新题型,一是文章语法测试题型,二是排列语序的题型。此类题型既考查学生对句子逻辑关系的理解与相关语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又考查学生掌握句子的连贯能力,对于学生驾驭整个句子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新日语能力测试更多注重的是学生的活用能力,而不再是死记硬背语法词条的能力。但目前大部分学校的语法教学都是传统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相对处于被动的地位。

二、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主讲为中心,由于语法教学内容较多,教师为了多讲授知识而大多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逐个讲解助词的使用、句型的接续,并进行举例说明,学生则忙于记笔记,机械地记忆。这种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发挥主动性的机会,使学生觉得语法课枯燥无味,导致日语语法教学效率低效和无效。

其次,教学使用的教材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教材层出不穷,为了适应新日语能力测试的改革需求,教材也在不断更新,新增最新真题例句,以便学生了解考试中频繁出现的语法点。对新增题型也配备了大量的习题,供学生参考使用。但书中都是使用汉语讲解的,而且例句也都带有翻译。在日语语法中很多近义句型,翻译成汉语很难区分,如果采用日语解释,学生根据语感可以进行区分。例句带有翻译也不易于学生加深对句型的理解,学生不需要动脑思考,所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是至关重要的。

三、语法教学改革的方式

(一)运用多媒体和微课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对句型讲解时,在制作PPT过程中加入日本有代表的图片。例如:文法~をはじめ~をはじめとする、意味:「一つの主な例を出す言い方」

例:日本には金閣寺をはじめ、いろいろな古い建物がある。讲解这个句型时可以以日本的金阁寺为例,在制作PPT时加入金阁寺的图片,并講解关于金阁寺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日本地理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句型的使用。使用多媒体可以提供更多的影像资料,使用图片动画等素材,将原本枯燥、抽象的单词语法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增强学生的认知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课堂效率。

微课是近两年兴起的新教学模式,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的核心组成是课堂教学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教学资源。

日语语法知识点较多,如日语被动态、授受动词、敬语等语法知识,可以制作对此类相似知识点进行详细说明的微课,学习日语授受表达之后,可以制作微视频介绍授受表达背后所隐藏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日本的社会和文化,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文化知识导入日语教学中

“我们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语言。”这是语言学家拉多在《语言科学:科学的方法》中指出的。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在人文、风俗、文化、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很大的不同。语言的形成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也就不能学好一个国家的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了文化的特点,语言交际受到文化语境的制约。如果不理解日本的思维模式,在交际中就容易出现错误。如拒绝对方的邀请时,日本人一般不会直接拒绝,而是委婉地使用“すみません、今日はちょっと……”。向对方提出建议或向对方推荐某物时,“~はどうですか、いかがですか”显得很委婉,没有强加于人的感觉。如“コーヒーはいかがですか”,接受时可以直接说“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拒绝时直接用“いいえ”会显得不礼貌,可以说“今は結構です”、“さっき飲みましたから……”。在日本文化中,认为直接拒绝对方会给对方添麻烦,所以日语中很少会出现断然拒绝的表达方式。日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这个文化背景才能够理解省略之外的含义。

风俗习惯是人类社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是文化差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由于日本一个岛国,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因此日本人对天气格外关注。日本人见面打招呼会谈天气,如“今日はいい天気ですね(今天天气真好啊)”“よく雨が降りますね(最近老是下雨啊)”。在写信的时候有关天气的寒暄也成为固定的模式,如“今年は例年にない寒さとのことですが、皆様いかが過ごしですか”。而中国见面经常会说“你去哪呀?”“吃饭了吗”。如果按照中国的寒暄方式去问日本人,“これから何をしに行きますか”,日本人听了之后就会非常的尴尬。

寒暄的内容和方式因各民族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以及社会心理不同而各异。譬如,中国人喜欢握手,日本人喜欢鞠躬,西方人则更习惯于拥抱,诸如此类都有很深的社会渊源。至于在语言表达方面,更是互不相同,都与各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乃至人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追寻寒喧语特征中的文化渊源,要从日本人对万物的感恩,与自然的融合入手。因此,在语法教学中,讲解语法的同时要说明日本人的语言表达思维和表达方式。

(三)培养学生敬语意识

敬语是日语语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日本人使用敬语十分频繁,在工作中的交流使用敬语尤其重要。要想准确使用敬语就必须先了解敬语的分类,通常根据谈话双方的年龄大小、级别的高低、关系的亲疏,日语的敬语分为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

尊敬语是对对方或者话题中出现的人物表示敬意的一种表达方式;自谦语是一种以自谦的态度叙述自己或者自己一方人行为的方式来间接地向对方表示敬意的表达方式;郑重语是通过对话题中的事物内容和语句的尾部进行郑重的表述来表示说话人郑重其事的谈话。敬语由于与交流的人不同及场合不同有着不同的变化,在交往时要根据地位的高低、身份的尊卑、关系的亲疏等不同因素使用不同的语言,达到完美的目的。对于很多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敬语是比较陌生的语言知识,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

敬语也是每年新日语能力测试中必考的项目,特别是关于商务日语方面的敬语。如:

2014.7N2 35.山田「私、青木先輩のようにカメラマンの仕事をしたいと思っているんです。ぜひ青木先輩のお話を( )いただけないでしょうか。」

青木「ああ、かまわないよ。」

1聞いて 2聞けて 3聞かせて 4聞かれて

39.森田「村山さん、Y社の川西部長が( )。會議室でお待ちです。」

村山「わかりました。」

1参りました 2承りました 3見えました 4伺いました

因此,在讲授日语敬语知识的时候,不仅要讲解日语敬语的理论知识,还要接受敬语隐藏的日本的内外意识。

敬语的使用规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下关系,即职位低的对职位高的、年龄小的对年龄长的要使用敬语;二是亲疏关系,即对生人、外人使用敬语,对亲近的人、自己人使用敬语。

在公司内部,没有外部人时,对上司当然要用尊敬语。例如:在忘年会上,主持人说,①「ただいまより、田中社長からご挨拶をいただきます。」(下面请田中社长来讲几句话)由于使用了「いただく」这个尊敬词,说明在这里田中社长是被尊敬的对象。但是,当有外部客人在场时,就应改为:②「ただいまより、田中社長からご挨拶を申し上げます。」(下面请田中社长来讲几句话)尽管讲话的是社长,在客人前也要用谦让语「申し上げる」。说明在这里外部的客人是被尊敬的对象。也就是说,从这个「申し上げる」上可以判断出该主持人和田中社长属于同一集团,站在同一立场上。翻成中文时两句话基本上一样,译不出什么花样来,而日语却完全不同。因此,在日语语法教学中,根据交际画面认识到敬语的重要性,培养学习者的敬语意识。

四、结语

日语语法教学离不开日本特有的文化环境,在日语语法教学中要与时俱进,重视语法教学方式的改变,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精心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日语语法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学生运用日语语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永明.日语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2]潘晶.漫谈日语教学经验[J].科技资讯,2009(4).

作者简介:翟艳蕾(1983-),女,汉族,吉林省镇赉县人,硕士,讲师,齐齐哈尔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改革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