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民族文化在高校服装设计教学中的传承与融合
2019-10-30徐加娟
【摘要】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文化作为其中一个分支在历史的演变中书写了华美的篇章,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以苗族的民族传统文化为主,受到封闭的地域环境和落后的生产能力的影响,苗族的民族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形成了苗族传统文化体系。尤其在盛大节日时,苗族所展现出的民族气息充满着庄重和神秘韵味带给了服装设计行业艺术的灵感,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服装设计相结合,制作的服饰受到了大众一致喜爱。本文以苗族民族文化为线索,探索在当前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能够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有形的文化信息以艺术元素形式呈现给人新的视觉享受和审美体验。
【关键词】苗族刺绣;少数民族文化;服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苗族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云南地区,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苗族在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苗族文化,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审美价值,尤其是苗族的刺绣工艺对现代服装设计专业起着关键性作用。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将苗族元素和现代元素相结合,不仅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实现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国民综合素养是社会也是时代的主题。
一、苗族民族文化
(一)刺繡
苗族主要聚集在我国的贵州和云南部分地区,受地理因素的影响,其发展与内陆地区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恰恰是这种原因,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体系,尤其是苗族的刺绣工艺在盛大民族盛典或是节庆上呈现了神秘的韵味。[1]苗族刺绣的题材非常丰富,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固定的主要有龙、鱼、花卉、蝴蝶、鸟,还有一些主要呈现了苗族部落的发展历史。苗族刺绣主要有12种技法,图案多是围绕苗族部落生活化的场景或是日常的居住环境,但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多种文化的碰撞,苗族的少数文化逐渐被同化,在接受国家教育的同时,走出了曾经与世隔绝的生活环境,不再受限于地域环境和当地落后的生活条件。而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只有一部分苗族老人在默默地坚守,造成了传承人的老龄化,苗族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前景不容乐观。
(二)蜡染
苗族蜡染技术多存在于我国贵州地区,是世代相传的传统技艺,按照苗族的习俗,所有的女性都有义务进行蜡染技艺的传承,由此古老的蜡染技艺才得以保存并发展。蜡染的主要产品是生活用品,包括日常的服饰和床单、背包以及丧事用的葬单等。主要有点蜡和画蜡两种工艺,在图案上又可分为几何纹和自然纹两个种类,制作的工具主要有蜡笔、瓷碗、水盆、骨针、染缸等。随着现代纺织业的发展,蜡染技术在发展传承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威胁,在追求市场经济的同时,对苗族蜡染技艺合理地开发和传承是当下的关键性任务。[2]
(三)服饰
鱼是苗族人民崇拜的载体,源于在战乱的过程中苗族注重种族的繁衍和生存,在自然界中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因此在苗族传统工艺中,鱼纹服饰也成为了苗族代代相传的工艺。鱼纹服饰制作过程中不是将鱼本身的样子进行还原,而是利用点线面的方式在服饰上呈现,虽然看起来比较夸张随意,但是造型非常多样,在鱼纹服饰制作的过程中,对称的鱼纹图像就像是互相依靠的男女,装饰性非常强,对现代服饰设计起到了关键性作用[3]。
(四)苗族民族文化的美学特征
1.空间美
在空间上可以将苗族民族文化分为两种,一种是源于生理上的真实感的空间美;另一种是来自心理的意想空间美。苗族民族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图案呈现的是少数民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构想自由,图案的设计通常都比较大胆创新,随意发挥,将同一物体的每一个角度全部展现出来,不注重主次之分,对图案主题不做过多的强调,给人的感觉是疏密而又聚散的,采用多种的手法将苗族文化充分展现,带给人新的视觉享受和美感。[4]
2.动感美
在苗族文化中,刺绣图案的展现多以各种曲线为主,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改变了传统构图当中的平衡对称性,构图相对来说更倾向于动态上面的平衡,创作相对来说比较大胆和随意,正是这种不定向性呈现给人的感觉是不同凡响、别具一格的动感美。
3.色彩美
色彩斑斓是苗族民族文化中比较鲜明的特征,无论是在日常的穿着、刺绣图案,还是在宗教信仰、图腾图案上都有所体现。在五色当中经常运用的颜色是红、黑、蓝色,间接地展现了苗族人的心理意境。红色对于苗族人来说代表着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内心神圣的使命,黑色为冷色系,象征着神秘和高雅,将红和黑色相结合,展现了图案的色彩美。苗族人尤其钟爱红色,源于在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苗族基本上都是以神话或者是历史为主,比如在苗族民族文化中的鱼纹服饰,源于鱼纹对于苗族人来说有着特殊的含义,在千年的战乱和迁徙过程中苗族人死伤不断,使其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注重民族的繁衍,于是将鱼作为繁衍的象征,鱼也因此成为苗族崇拜的载体,将鱼纹绣染在日常的服饰上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求,在代代相承的过程中,鱼纹的类型也更加丰富多彩。
二、高校的服装设计教学和苗族民族文化相融合
(一)知识的填充实现设计的创新
在现代教学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学生对知识的搜寻更加方便和快捷,结合当下信息化的时代背景,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思维的创新变得特别的重要,而将苗族少数民族文化进行融入,将民族的文化符号进行灌输,能够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分析少数民族符号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并通过对精神的解析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服装要素的进一步运用,比如苗族服饰的色彩搭配,在上文中我们已经讲到苗族的色彩运用相对于传统来说比较随性和大胆,给人造成的视觉冲击力比较强,在色彩搭配上比较随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能刚开始对苗族的色彩搭配不是特备的理解,但是追溯苗族的发展历史,对服饰搭配之后所传达出来的情怀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苗族是蚩尤率领的九黎部落的后代,在战败之后流离转徙,长期被中原的统治者称为蛮,受到驱赶和追杀,在清朝时受到了清政府残酷的屠杀,纵然是在这样的打击下,苗族人仍然没有对苦难屈服,在新的环境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化,就像是在民族服饰上所展现出来的色彩一样,在黑暗中去歌颂生命的美好。在对苗族的历史进行导读之后,学生可以借鉴苗族文化的灵感进行服装创作的过程中不受空间结构的限制,以民族的精神做主要的引导,结合现代的审美特点,通过对民族元素的重组和取舍进行文化的创新。具体到设计的环节,无论是线条的简约还是面料的悬垂性都能够展现苗族人的乐观,多尝试突破性的设计会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去感受文化的熏陶和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既传承和发扬了苗族民族文化,又在服饰设计中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二)寻求根源,充实自我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发现,实践动手能力的操作要远胜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手工制作的过程比课堂理论教学更加充满魅力。因此,结合苗族的民族文化,将实践操作和少数民族文化相结合,既能因材施教,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源于苗族的民族文化趣味性比较强,拥有非常丰富的少数民族故事。比如,关于蜡染的民间传说就非常有代表性,传说苗族姑娘为了美丽将蝴蝶的鳞粉装饰在服饰上,而蜜蜂为了不再受风雨的洗礼将蜡染的方法传授了苗族女孩,至此苗族姑娘拥有了永不脱落的漂亮衣服。虽然是苗族民间的传说,但最传统的蜡染技术所用的蜡液就是从蜂蜡中得来的,苗族人用非常有趣的故事将文化代代传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文化故事了解了蜡染的历史,不仅提升了文学素养,更对蜡染和刺绣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开展相关的研究活动,跟当地的绣娘学习基本的刺绣方法,通过对苗族服饰文化的图案、色彩的了解加深对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寻找文化的根源,充实自己的设计。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苗族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历史传承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与世隔绝的地理环境让苗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受战乱的影响得以传承和发扬,而古人的聪明智慧在岁月中形成了丰富的苗族文化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苗族民族文化运用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寻求历史发展根源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能够实现服装设计上的创新和突破,融合民族文化,实现苗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晨琳,王群山.黔东南苗族服饰鱼纹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设计,2019,32(2):102-104.
[2]段春华,郑梦菲.贵州苗族刺绣在服饰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J].智库时代,2019(1):121-122.
[3]杨阳.苗族刺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J].染整技术,2018,40(5):50-52.
[4]张文婧.苗族刺绣在设计中的应用与传承[J].大众文艺,2017(16):107.
作者简介:徐加娟(1980-),江苏盐城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