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2019-10-30梁欢
【摘要】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是基于澳门多元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希望发挥艺术的创造力,通过社区建设、居民参与的力量,为澳门的空间规划注入澳门特有的历史文化及地区个性。本文通过研究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的模式构想,创造多样化的艺术表达,为澳门城市空间寻找恰当的文化艺术载体,以艺术的整体性策划与多元化表达方式改善当下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方式,提升参与度,增加社区认同感。同时,可以通过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建立具有澳门个性与特色的社区文化空间,带动社区经济发展,带动澳门旅游业的发展,分散澳门旅游仅集中在少数热门景点的人群承载压力。本文第一部分对论题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诠释及定义;第二部介绍澳门目前公共艺术和社区文化发展现状,提出目前公共艺术在社区中的发展存在的问题,对澳门社区文化建设进行SWOT分析;第三部分提出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发展的必要性;第四、五部分提出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建设的发展策略及具体模式探究。
【关键词】澳门;公共艺术;社区文化;城市空间;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一、澳门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建设基本概念诠释
(一)公共艺术
广义上的公共艺术是指设立于公共空间中的一切艺术,本文所指的公共艺术形式不仅包括绘画、摄影、雕塑、园艺、装置艺术等静态的、可长久保存的艺术作品表现形式,还包括动态的短暂性的艺术表演、艺术活动等。公共艺术实现的前提是公共空间与公众参与,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公共性以及互动性,[1]注重社会效益,某种程度上是对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干预,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探索。
(二)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普遍认为,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的人口数量、地域范围、设施规模,一定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组织。这部分人群往往存在相关的生存利益,居民之间有着共同的意识和较密切的社会交往。总的来说,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社区文化的建设在于从历史、文化、环境等要素上塑造地方认同感和社区集体意识,注重社区凝聚力、公众环境、社区经济的提升。
(三)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的建设
公共艺术强调大众参与的艺术特性,通过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的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较为正面的文化理念植入居民的生活,通过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丰富居民的精神生活和优化生活空间,使艺术活动与居民的生活习俗活动相结合,激发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承社区的社会文脉和历史风貌,通过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共同建设社区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等。
二、澳门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澳门2016年第二季度游客及居民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状况
2016年第二季度,澳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人数共30.23万人,本地居民参与文化活动有25.79万人,[3]占文化艺术活动的人数的大多数,可见外地游客参与文化艺术的比率较低,艺术活动对于澳门旅游业(外來游客)的创收较低。澳门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率为54.9%,按年上升2.1个百分点,可见澳门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率较高,且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其中,男、女性的参与率分别为51.6%及 58.0%,分别上升0.7和3.3个百分点,澳门文化艺术活动吸引的女性观众多于男性观众,且差异比例在逐年扩大。具体情况如表1。
澳门参与率最高的文化艺术活动是去电影院看电影,参与率为整体文化艺术活动参与人数的35.2%,按年增加3.2%;其次是去参观博物馆或世遗景点,参与率占25.9%,上升3.9%;参与率较低的为观看艺术表演,包括观看音乐剧、话剧、粤剧、歌剧、音乐演奏会、演唱会、芭蕾舞、民族舞等,占参与文化活动人数的17.5%,同比下跌1.7%;参与率最低的是参观艺术展览的人数,包括参观摄影、绘画、书法等视觉艺术及陶瓷、刺绣等手工艺的展览,仅占7.4%,如下表2所得。由此可见,在澳门参与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的人数极其不平衡,艺术表演类和展览类参与人数较少,而艺术表演和艺术作品是最有效介入社区空间,影响社区文化发展的方式。由此可见,需要提高艺术表演的质量和介入社区生活的方式,提升其影响力,更进一步提高澳门艺术活动参与率,从而提高社会文化效益及社区经济效益。
根据图1分析可得,2012—2016年,澳门参与文化活动的总人数及本地居民人数均呈现较平稳的发展趋势,增长变化幅度小;从另一方面分析,五年来,澳门文化艺术活动的发展水平未有明显提升,可见艺术文化活动对于澳门经济的发展贡献有待提高。从参与澳门文化艺术活动的整体人数和本地居民的参与人数比较可得,2012年参与艺术活动的人数中本地居民占85.8%,直至2016年,本地居民占参与总人数的比例仍然高达85.3%。由此可见,外地游客对澳门文化艺术活动的参与率低,澳门当地的艺术活动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澳门旅游业创造经济收入。希望通过艺术介入社区文化的方式增加艺术的生活性;通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力量,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参与艺术活动,分散澳门旅游景区过度密集的状况;通过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社区空间,同时提高社区经济和文化双重效益。
根据图2分析可得,在澳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整体人数中,2016年参与4类或以上活动的比例仅占13.0%,按年上升2.3个百分点;仅参与1类活动的比例高达41.5%,减少3.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澳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人群中,参与1-2类活动的人数达到大多数,人们参与的艺术活动不广泛,而且大多数集中在去电影院看电影,可见其他类型的文化艺术活动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澳门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整体上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出现的问题有:第一,参与艺术文化活动的总人数中,本地居民的参与度较高,外地游客的参与程度较低,可见文化艺术活动对于旅游业发展的贡献率较低;第二,人们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偏好性较强,多数集中在参与电影院看电影,对于艺术表演、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展览的参与程度较低,艺术表演和艺术展览的质量和形式需要提高。艺术表演、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正是本文中提到的公共艺术的重要范畴,可以通过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形式,一方面可以通过社区居民参与的力量,增加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的生活性,提升人们对于公共艺术的参与程度和了解程度,提升社区的精神文明生活;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艺术介入社区发展,建设具有澳门特色的社区文化空间,提升社区经济和社区文化双重效益;同时,通过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可以分散澳门过度集中的游客,目前的游客仅仅集聚于少数几个景点,带来旅游景点承载压力过大,通过社区空间的发展和利用,可以带动澳门旅游的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同时使澳门旅游活动更加多元化。
三、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社区文化一方面是有形的物质文化形态构成;另一方面是无形的精神文化、观念、制度体系的构成,有形的物质文化可以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面貌,通过城市空间的建设,表达蕴含的城市文化。[4]精神文化的打造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影响与植入,包括思想、体验、记忆等;另一方面是通过以物质作为载体的表达、留存和传播。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正是以艺术作品作为有形的载体,以一定的地域文化为题材,影响和作用于无形的意识形态,成为社区发展的软实力。
(一)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创造澳门特色的社区空间
澳门是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地,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地商业贸易的汇合点。澳门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澳门文化呈现多元发展的状态,澳门作为对外开放和交流的平台,使得澳门艺术发展更具有国际化和专业化的特征。澳门可以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发自身的无形资产,打造具有澳门特色的艺术活动、艺术表演和艺术创作,并利用澳门多元风格的建筑,通过艺术介入社区空间的设计,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化。例如,创作一些优秀的公共艺术品,利用在地社区空间组织策划艺术展览,通过艺术连结人们对这个城市的整体感知,将这座城市的精神文化与社区的人文景观相结合,使澳门城市和澳门社区更具文化艺术气息和人文气息。
(二)提升居民文化权利及幸福感,促进社区融合
澳门是多元民族集聚的地方,了解居民对社区环境要求和情感的需求,创造出具有体现居民共同价值的艺术作品,公共艺术的表达趋近平民化和生活化,更具人文关怀,可以更好地融入社区文化建设,真正使大众欣赏和理解艺术。通过艺术活动的举办,可以提升居民的艺术修养和品位追求,增加居民对社区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加强社区融合与人文建设。
(三)提高城市旅游质量
通过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丰富澳门地区的旅游资源,包括旅游文化资源、物质资源和空间资源,可以利用社区空间的接待能力分散过度集中的客流量。澳门国际音乐节、澳门艺术节、澳门城市艺穗节等艺术活动吸引大量各地区的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與,带动澳门旅游业的发展,也提升了澳门城市旅游质量,物质享受和精神文化体验,使澳门旅游的元素更加丰富和多元化。通过公共艺术建设提高了社区环境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澳门城市的美誉度和城市影响力。
(四)社区文化的传承与表达
城市的文化艺术是构建城市生命的必要元素,城市的发展随着社会和历史的变迁而变化着,而艺术和文化记录着人们生活习俗和历史演变,成为各群体精神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公共艺术的方式凝聚城市和社区发展历史,承载社区居民的共同记忆,使艺术作品成为澳门本土文化的记录和表达,可以避免城市化建设带来的建筑、环境千篇一律的视觉印象,也使艺术成为社区文化传承和表达的一种方式,承载在地居民的共同记忆和感情。
四、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策略
“社区营造”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的日本提出,我国台湾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了“社区总体营造”概念,[5]这是一个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对共同的生活环境进行质量提升,对社区的文化、产业与经济进行复兴,对共同的精神家园进行重塑的过程。日本宫崎清教授认为,社区营造主要围绕这五个方面进行:“人、文、地、景、产”。
人,指人力资源,社区居民能够在艺术环境氛围中产生对社区自身价值的认同,形成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文,指文化资源,利用社区原有的文化特征进行艺术创作,形成当地文化艺术的融合,增加社区的特色;地,指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艺术创作结合社区在地资源,保护当地地理环境并开发社区资源;景,指的是景观资源,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建设,创造独特的社区生活景观;产,指的是产业资源,将产业结合艺术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或形成新的衍生产业。对于澳门社区建设而言,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建设的具体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增强“澳门新故乡”的在地者认同
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历史文化面临流失的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可以透过艺术的方法重新挖掘历史和文化。例如新加坡的戏剧盒艺术团,2007年,创作《不知鸟》社区剧场,响应国民“失忆症”的现状,帮助人们找回由于政治原因被遗忘的历史故事,2009年,以当地食物、场景和生活状态为题材,创作《不知鸟的欲望》,除了观看演出,印发剧场中出现的区域地图,让观众去探索真实社区中寻找不为人知的故事。2014年,戏剧盒在“河水山”地区进行了更深入的社区项目,前期用9个月时间做调研,了解在地居民的生活,与群众建立良好关系。期间,在社区举办社群参与的艺术工作坊,通过更加亲和简易的艺术方式,让艺术生活化、大众化,使当地居民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艺术活动。同时,因为艺术活动更贴合社区居民的共同生活,能唤醒居民的共同记忆,增加对社区的认同感。
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通过艺术创作和艺术活动表达人们的共同需求和愿望,特别是对于移居到澳门的居民,可以通过艺术方式增强对“澳门新故乡”的认同;对于一直生活在澳门的社区居民,可以通过艺术再现历史文化,唤起人们的共同记忆和觉醒,增强凝聚力。
(二)“文”:增强澳门与其他地区的艺术文化交流,开放社区
澳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地,在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澳门可以加强与粤港、东南亚、葡语系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文化交流,建设世界文化交流平台。例如澳门国际音乐节,目前已经举办三十届,2016年由文化局主办的第三十届澳门国际音乐节于十月一日盛大开幕,云集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葡萄牙、蒙古国、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世界顶尖音乐家及乐团,带来二十项、共二十七场精彩演出。[6]澳门可以利用已有的文化资源和艺术活动品牌开放社区空间,提供各地艺术家和观众聚首的平台。
(三)“地”:地理位置优越,可以集聚和整合优质资源
澳门地理位置优越,紧邻大陆,区域联动性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和即将开通,“9+2”泛珠三角经济体系的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使得粤港澳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将更加紧密,加之中葡经贸平台的搭建,澳门成为中国与葡语系国家交流的桥梁,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区域性服务平台。澳门利用自身特殊的地理优势与政策优势,可以通过文化艺术的区域合作方式集聚和整合地区文化金融、文化IP、文化产业资产等优质资源发展社区经济。
(四)“景”:运用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打造特色艺术空间
古老的教堂、西洋式炮台、中西风格结合的民居,以及相邻的广场和街道构成了“澳门历史城区”,2005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澳门历史城区包括25个古老建筑和8个广场,经过街道的串联,构成“点、线、面”综合体,主要集中在澳门半岛中南部,也就是500年前葡萄牙人登陆以及后来主要生活的区域,是澳门城市文化的核心。[7]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小学城,中西交汇融合共存就是澳门最大特点,充分利用澳门历史城区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打造特色艺术空间。
在艺术介入社区空间的设计中,又可以分为三种:点式艺术装置及建筑,这是澳门社区的重要节点,例如社区入口、交叉路口等;线状街道空间,这是澳门社区内的主要交通道路,以线性的设计满足人民在通勤途中的艺术需求;面域艺术空间,主要是社区内部较完整的开敞空间和艺术公共场所,如公园、开敞空间等。[8]通过这三种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式,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社区空间,打造澳门特色艺术社区。
(五)“产”:推动社区文化产业化发展
推动社区文化产业化发展,服务于产品精品化、定制化,通过人机合作改变营运及服务模式;通过打造澳门本地的强IP,发展社区文化;利用大数据进行人流、客流量、受众的分析,包括市场构成分析和市场趋势分析,利用数据精准艺术活动与艺术市场定位,分别打造服务于居民、内地游客、外国游客的公共艺术。澳门的文化产业可以结合澳门当地的旅游业、博彩服务业等资源,打造以公共艺术为主题的沉浸式体验社区,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与公共服务价值,提升社区经济发展。
五、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建立文化艺术创新创意的强大枢纽区;文化艺术内容和消费的优质服务区;文化艺术投资与增值的财富中心区;文化艺术娱乐与旅游的优质体验区。创新澳门社区空间利用方式,以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融合科技艺术作为创新源;公共艺术结合产业进行设计与开发,以澳门社区资源为依托,进行公共艺术活动与艺术品的产业链建设,推动社区经济发展;进行社区空间的文化生态建设,以社区自然景观和人造空间为背景创造演艺娱乐旅游休闲体验空间。澳门在进行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中,提出了以下几个初步艺术空间策划实施构想。
(一)澳门社会调研
调研包括:社区居民生活习俗、饮食文化;社区居民共同意愿与要求;社区的利用现状;社区公共艺术发展的现状与政策支持。
(二)公共艺术主题确立与目标规划
根据社区艺术建设的需求,澳门在各个社区多元文化艺术特征的基础上思考公共艺术的类型、主题,力求最大程度发挥公共艺术功能,艺术生活化,使社区居民参与艺术活动和社区建设。
(三)澳门社区空间规划
对于澳门历史城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位,要在保护的基础上,不影响原有实体景观和建筑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社区空间;对于澳门历史城区以外的其他社区,要考虑空间规划的层次。社区空间规划包括考虑公共艺术活动区域、艺术品陈列区域与布局、空间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融合交替、社区空间人群的承载量等。
(四)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空间的策划
考虑公共艺术介入空间的方式与具体可行的方案,艺术形态与环境的视觉因素、公共艺术空间创作的可行性、公共艺术优化社区空间的功能;艺术空间效益分析,规划游客流线和本地居民流线;考虑艺术作为人与人、人与环境互动的媒介作用。
(五)公共艺术作品策划与设计
包括考虑社区居民与目标游客文化艺术修养程度、公眾的精神需求与审美、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艺术作品的生活化和可理解性;艺术创作的项目资金、进程安排、人员需求等。
(六)公共艺术社区管理体制
策划人、艺术家与居民之间的配合协调与管理;方案的决策流程、产品化运营模式管理、多方合作机制;公共艺术品的维护与管理;游客进入社区的旅游规划管理等。
(七)数据监测与评估回馈
利用新技术进行监测,通过大数据进行公共艺术介入的社区空间人流量及受众特征的分析,更加精准评估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的效果;设计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空间的效益评估制度。
六、总结
本文围绕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重点论述了公共艺术社区空间建设的现状、必要性、整体策略及具体的规划实施。从分析公共艺术在澳门的发展现状及参与度情况入手,提出澳门公共艺术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包括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居民幸福感打造及社区融合、提升城市旅游质量、社区文化传承表达四个方面;从日本宫崎清教授提出的“社区营造核心议题——人文地景产”的五个角度对澳门公共艺术介入社区建设进行策略分析;最后根据澳门艺术社区空间打造的战略目标,将社区打造成为创意区、服务区、财富区、体验区的艺术特色空间及经济空间,提出了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的具体规划构想。
公共艺术介入社区文化建设是综合澳门多元文化特征、以博彩业作为支撑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单一、中央及特区政府的政策支持、自由开放的社会基础及多元民族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社区建设方案,对澳门的文化、经济、遗产保护、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和连带效应。这种模式需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才能更加完善和切实可行,最终成为真正推动澳门社会发展的新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晶.论新类型公共艺术与社区文化营造[D].昆明:云南大学,2015.
[2]田然.公共艺术参与社区再造的意义和策略[J].大众文艺,2012(3):269-270.
[3]澳门统计暨普查局http://www.dsec.gov.mo/home_zhmo.aspx.
[4]王旻.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文化建设的形式——公共艺术规划模式探究[D].无锡:江南大学,2013.
[5]林秀琴.都市再生、艺术介入与空间重构——台北“城市意象”的实践脉络[J].东南学术,2016(6):180-187.
[6]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http://www.gdwht.gov.cn/plus/view. php?aid=41538.
[7]苏宁.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澳门的闪亮名片[N].人民日报,2014-1-16.
[8]刘雨菡,张珊珊,鲍梓婷.艺术介入的社区营造与规划思考[J].规划师论坛,2016(8):29-34..
作者簡介:梁欢(1993-),女,广东梅州,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硕士,研究方向:文化经济学、文化产业投融资、会展产业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