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板胡演奏技术的系统化教学分析

2019-10-30王舒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摘要】板胡,最初是戏曲表演的伴奏乐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经过几代演奏家的辛勤努力,使之成为各个音乐院校的独立器乐演奏学科,在系统化教学方面也得到很大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板胡系统化训练,期望能够为今后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

【中图分类号】J632.22 【文献标识码】A

一、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一)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的意义

板胡演奏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弓弦乐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乐器演奏学科在各大音乐高等院校之中出现。通过许许多多的前演奏家们对板胡演奏技术的不断研究和探索,以及后人对板胡演奏技术的研究,總结出了板胡演奏技术详细有效的练习办法,这对于把握板胡演奏技巧及板胡演奏技术的详细有效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有利于把板胡演奏发扬光大,让世人记住。

(二)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的现状

板胡演奏技术系统详尽的练习办法是吸取了很多代人才智才总结出来的智慧晶体。20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板胡演奏家张长城与王瑞檀编写的《板胡演奏法》,第一次详细地对板胡演奏技术进行了理论性的整理,对今后板胡演奏技术的教学理念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而后,对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方法,演奏家们也相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例如刘明源先生,他是我国著名的胡琴大师,在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内容

(一)板胡演奏技术的基础准备

板胡演奏者都知道,板胡的琴弦很硬,且张力比较大,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高音板胡,由于板胡乐器本身的构造特性,要求演奏者手指力量必须非常出色。而板胡演奏本身的特色就是右手对板胡琴弓的合理运用和左手对板胡琴弦很好的控制,因此,在板胡演奏者演奏作曲时,最为关键的就是左右手发力情况。

(二)板胡演奏技术中的左手技术动作

第一为指距。拉弦乐器的音准是一个非常且非常重要的技术性难点,而演奏者左手指间距的正确关系是音准的先决条件。正确的手指距离感和按弦的松弛度需要板胡演奏者在长时间练习中形成,其中,从手指的一指到四指间的指间距的感觉是最为重要的,指间距的灵动迅速调节是以此为根基,依据不同音域的把位进行的。之后,为了保证音准的准确性,不仅仅需要对指间距进行合理和正确的处理,板胡演奏者同时需要对自己的听觉进行合理适当的练习,从而提高对音准准确性的观点以及对演奏音高的体会。板胡演奏者在不断的技术动作练习时,要保证触觉和听觉、指距和指尖之间的相互影响,加强对各个手指的练习,再加上坚持不懈的努力练习,保证音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也减轻了板胡演奏者在演奏时因板胡音准所产生的心理压力。

第二为手型。板胡演奏者要想演奏出出众的音准和音色,演奏时手的形态是否正确极为重要。因为板胡是无指板的演奏乐器,其特征为板胡把位小和音域比较高,因此,演奏者的音准和音色会由于手指触弦角度的偏差而受到影响,因此,得确保触弦点与手形态的保持一致。小臂和手腕保持弯曲自然,以半握状态的手型为准,手指保持45°垂顺到琴弦,接触弦的地方使用指肚与指尖两者之中最丰厚的地方,大拇指和虎口保持放松,只有正确的演奏手型才是调节音准的基石,从而使演奏出来的音色更有弹性。在演奏相异的板胡时,板胡演奏者要保证演奏手的相态的放松自如,与此同时,还要在手的形态上合理把握和自如转换,由相异的乐曲条件而做出特有的变化。如,板胡演奏者在表演高音作品时对以往板胡把位指法的运用,表演作品中的手指方法是保证音准的特色性与精准性中滑抹音的表演恰当降低换把而产生的,需要运用手掌、手指和手腕三者之间的协调方法,将指距与手的形态适合地减小与展开,从而达到板胡演奏的要求。

第三为换把。板胡演奏中换把技术是极其重要和基础的技术,同样也是对板胡音准的特色性、把控的把握形成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此,板胡演奏者在下面几条上需要加大注意力:(1)手腕的预准备。演奏过程中换把时虎口要被手腕带动,虎口运动至把位的前面,手腕发角度放轻松,同时得有弯曲的动作形态,但动作不能太大;(2)演奏时手的形态要稳固,换把运动之中要确保虎口的放松,不要握紧板胡的琴杆,要确保完美的音准,手指跟着手臂、手腕同时反应和感知不同音域的把位构造;(3)演奏时小臂力气的运动。换把的动作在手腕运动之后,以大臂保持相对的平衡且手肘关节作中心,用小臂的运动确保演奏动作的舒畅和连续性。

第四为揉弦。在板胡演奏进程中揉弦的种类有不少种,如压揉、抠揉、滚揉、滑揉等,揉弦的力道与角度在不同的地区间特点有所改变。板胡演奏有声腔化的特性,多种多样的揉弦演奏是对作曲特色的把握,从而增加作曲的地区特点与艺术特色。如板胡演奏者在表演滚揉的时候,手指得弯曲和放松,琴弦上的上下运动是以主音作中心不断反复的,千万不要手指用力按压其琴弦,否则可能造成音色与音准的破损。同时,要特别注意揉弦的深度、力道与频率,恰当的调节使演奏的效果更加符合乐曲的速率与音乐的感情输出,从而确保音乐的整体性与韵律的通畅性。

(三)板胡演奏技术中的右手技术动作

第一为持弓。持弓方式对板胡演奏者而言是右手技术动作的基础。板胡演奏技术的高效应用和对技术应用的提升,需要运用准确和灵动的运用持弓方式。持弓主要有两种:第一,用食指与中指来持弓,弓杆内部由无名指把持;第二,食指持弓,弓杆内由中指和无名指把持。如运用第一种方法时,食指和拇指、中指在弓杆上构造成三点式的发力形态,这样利于演奏者演奏时力量的保持与平衡和运弓角度的统一性。上面说的不同的持弓方法会使运弓轨迹、角度等有所不同,表演者可根据个人的使用习惯对持弓方法进行选择。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使用以上哪种方式,手臂和手腕必须要保持放松。

第二为运弓。板胡演奏的初学者在运弓的时候板胡的弓杆会因为带动的力而存在惯性,弓毛将产生双弦被摩擦的响声,这算是练习板胡的一种通病。由于板胡的弓杆较粗壮、琴弓也较重,弓毛较密,难以掌控力度。因此形成琴弓出现摩擦之后不断摇动的毛病,是因板胡演奏者在练习运弓时手腕表现出来的运行路线与移动状态的不协调导致的。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板胡演奏者应加快调节琴弓和手腕角度的变化,板胡的琴弓特有弹性得注意减轻,同时,需要运用大臂到小臂、小臂到手腕自然放松地指引运动,随着速度变化,也要有笔直平稳的琴弓。

第三为弓法。板胡演奏艺术正在快速的发展中,因此,板胡演奏者需要有更加专业的弓法演奏技术。要用随变的弓法灵巧地在演奏技术中应用,包括运用弓段波澜起伏的细微改变与速度和力量上的有条不紊,都凸显出板胡音乐的动听性与总体性,让板胡演奏艺术显现出更加鲜活的画面。

(四)板胡演奏技术中的肢体语言技术动作

技术是尤为重要的,它为悦耳的音乐服务,假如演奏者的技术没有达到水平,就算内心情绪非常波澜壮阔也是毫无意义的。但过于追求技巧同样会失去作曲原有的艺术韵味,因此,只有拥有非常高超精髓的演奏技术才能够完美地诠释音乐作曲的魅力。现在,各大专业院校音乐演奏的训练日趋系统化和正规化,音乐演奏者在高难度作曲中更加追求技巧的精巧,从而表现出华丽高超的表演,这通常忽视了舞台表演中“演绎”的特色。

我认为,表演舞台上的表现是通过音乐的技术加以实现,怎样才能把所要表达的情节通过音乐展视给广大听众,使听众能够听懂,使听众赏析悦目,是演奏者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用肢体动作来传达演奏者自己对作品思想的理解和表达,身体跟着音乐的节奏变化而变化,以此表达我们的语言功能,就像是在述说一个有趣的故事,表达着音乐的情感和思绪。而对一件乐器而言,最为简单的区分即是演和奏,用演奏者的樂器使两者充分汇合在一起,是演奏者对作曲最棒的演绎与诠释。演奏者使用身体动作在演奏时相当于对音乐作曲的二度创作,同时这更是一种行为艺术的表达,听众和演奏者两者形成共鸣,要想达到对听觉与视觉的共同满意,就需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充分体现身体的主观能动性,音乐作曲的相互作用和动态的身体动作相结合。因此,提议板胡演奏者在持之以恒的训练中摸索出一种属于自己个人的左右手相合作的练习方式,要懂得利用本身的肢体语言应用在演奏作曲中,从而表达作曲所展现的音乐情感和魅力。

三、结语

纵观所述,在李恒、张长城、刘明源等前辈为板胡文化作出贡献的基础上,我们只有不断地对前任的经验进行总结,同时,结合后人学习板胡演奏技术过程中出现的新的、难的问题,总结出新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为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练习方法做出突出奉献,为学习板胡提供规范和系统的练习法则和道路的方法,从而推动板胡演奏技术的发展和辉煌。

参考文献:

[1]安静.板胡演奏技术进行系统化训练分析[J].戏剧之家,2017(13):79.

[2]林均辰.浅析板胡演奏技术系统化训练[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

[3]马末.板胡音乐演奏技巧与风格探析[J].戏剧之家,2015(10):72.

[4]聂钦宇.板胡演奏与教学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3.

[5]杨茂育.谈板胡演奏中的左手技术[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6(2):54-56.

[6]李恒.浅谈板胡演奏中的几个技术问题[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3):69-72.

作者简介:王舒,天津音乐学院民乐系讲师,研究方向:板胡专业演奏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