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推进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2019-10-30陈家俊卢继元
陈家俊 卢继元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在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的同时牢牢掌握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从而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确保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从本质上来说,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是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两位一体”关系,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和统一性。新时代亟需我们把握两者的辩证关系,把意识形态领导權建设有机融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时通过推动“党管宣传”和“党管意识形态”原则落地生根,激发党的建设的强大意识形态效应。
[关键词]党的建设;意识形态领导权;历史经验;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9-0169(2019)09-0014-05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党实现了从夺取政权的党向执掌政权的党的身份转变,不仅在政治上确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上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有效建立并有力巩固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确立并发展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把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有机融入党建伟大工程中的历史沿革和磅礴进程,为我们更深入把握两者辩证关系,激发党的建设的强大意识形态效应提供历史镜鉴和经验启示。
一、把意识形态领导权有机融入党的领导和建设之中,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把意识形态领导权有机融入党巩固其领导地位、提升其领导水平、强化其执政素养的伟大实践之中,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和重要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统治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并有效发展和巩固,不仅需要实现对物质资源的掌控,同时需要掌握着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具体到中国语境,就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宗旨不改,正确决策并身体力行,通过无声的语言和具体的形象思维,明晰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中思想认同的走向,为论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的合法性和必然性提供思想保障。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摆在全党建设全局中的突出位置。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和实践的中国化,把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作为争取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升为群众路线。这其中蕴含着深邃的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促进意识形态建设的思想,这也是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独特的政治理念和精妙的政治设计。如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保党的领导贯彻到基层末端;整党整风的中心内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始终坚持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建军治军原则;始终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这一科学设计等等。这些伟大变革、辉煌历史和成果经验,深刻论证着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正确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时代真理,阐释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坚持把党的意识形态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积极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上升为我国指导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在抓好执政党建设的同时,通过确立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形成了系统科学、结构完善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战略体系,有效地阐释了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和建立社会主义新生政权的合法性和历史必然性,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定发展打牢思想根基。
(一)理论层面上,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的重要观点,是毛泽东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战略体系的思想精华
1955年9月,毛泽东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1],同时认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2]。把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上升到“中心地位”的高度加以界定和认识。针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毛泽东认为党的建设首要的是思想建设。一方面,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工人阶级树起了马列主义的光辉旗帜。在这一伟大实践中,党中央积极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更加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加大其理论武装的力度、强度和深度。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就始终在党内和民众间积极倡导学哲学、用哲学,使科学理论与革命实践在有机的结合中转化为磅礴的物质力量。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大众化,比如说通过培养和锻造党的思想理论家队伍,为更加坚决地高擎旗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开展整党运动,批判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包括帝国主义思想糟粕、封建主义思想残余,以及各种潜在的、发酵的资产阶级思想的“糖衣炮弹”。同时要求严格地整顿全党作风,为党组织和党员抵制旧社会恶习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筑起牢固的思想长城。在社会文化事业上,党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基本方针,同时强调“艺术发展百花齐放,学术研究百家争鸣,都可以作为党和国家落实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方针要素”[3]。极大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投身火热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热情,同时启发了人民政治觉悟,一定程度上为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了积极舆论氛围。
(二)实践层面上,正确处理好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毛泽东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战略体系的主要抓手
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科学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尤其强调了人民内部矛盾大多是利益矛盾和思想认识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原则区分对待、科学解决。“对于思想问题采取粗暴、压制的办法,那是有害无益的”[4],需要长期的、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有科学性的思想改造和精神引领。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面对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党必须以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统一思想,发扬民主,从而营造一种有利于全局和局部、集体与个人协调发展的良好氛围。实践上,党有效发挥好意识形态领域中舆论引导的重大功能,创造了有利于推进党的执政、推进新生政权不断发展的舆论环境和思想基础来赢得民心凝聚力量,一直是我党的传统优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5]。党在接管城市后把原国民党党政军系统所属的报纸、刊物和通讯社等一律没收其全部财产归国家所有,同时明令分步停刊或取消外国人创办的刊物,并对私人舆论工具加强监管。因此把舆论宣传等工具完全置于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之下。然而后期由于党的建设逐渐走上“左”倾,过分估计了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对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过分夸大,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极大影响的同时,也极大影响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民众之中的凝聚认同和调适保障功能。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着眼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推进自身建设发展,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具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几代领导人着眼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推进自身建设,同时认真吸取党在推进意识形态建设上的深刻教训,为巩固党在新时期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形成了鄧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指导思想,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创造性重构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在意识形态领域上直溯问题源头、坚决拨乱反正、坚持破立并举,极力清除“文化大革命”在各个方面的后遗症,鲜明树起反对“左”倾错误的旗帜,重新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先进思想指导实践、开展工作。而这个思想路线是贯穿于邓小平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始终的,也成为改革开放后引领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和灵魂[6]。同时也是在我党历史转折的重要阶段,指明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初步论述了执政党建设与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的关系。比如说,他旗帜鲜明强调了“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7],为新时期各项建设指引了正确方向,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科学根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针对改革开放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冲击,邓小平在干部队伍“三化”中,特别注重革命化。他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每个共产党员,更不必说每个党的思想理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决不允许在这个根本立场上有丝毫动摇”[8] 。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党建设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标志着党指导自身建设思路的新变化新飞跃,使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紧密结合,确立了党在意识形态建设领域的领导地位,是党牢牢抓住意识形态领导权工作的重要实践。
(二)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领党的自身建设,同时实现主流意识形态的历史性推进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加速发展的形势下,人们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利益追求等多元发展,党在巩固其领导地位、提升其领导水平、强化其执政素养上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推进意识形态创新发展,如何确保牢牢掌控意识形态发展进程,如何把党心民心凝聚起来聚焦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上来,成为党执政建设的关键。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始终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基础上,把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工作抓得更紧更实,以先进的、科学的意识形态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矢志奋进,从而为经济建设以及其他各项建设蓄力积势。江泽民特别强调,“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做群众的工作”[9],而“这方面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10]。党中央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和时代维度,坚持问题导向,始终从实际出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地推向二十一世纪。一方面,党中央在新世纪磅礴的实践之中找到了并树立起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为新的历史阶段党如何发挥其功能作用、如何巩固其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画了像、定了位、谋了局、开了篇,成为如何应对党的建设重大课题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领域中的精彩答案和具体衍生。另一方面,党中央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创新视角和实践武器,深刻审视和着力把握了时代发展和世界形势变化对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的影响,并集中全党智慧对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如何管控和抓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时代特点、实践规律、理论遵循作出了探索和总结,在迈向新世纪的重要历史关口,举旗定向,创新发展,厘清思想困惑,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性推进。
(三)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迈步和谐社会伟大征程,提出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指导理论,实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迈步和谐社会伟大征程,同时紧紧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着眼发展中的人的地位以及各种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把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到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指导理论实现了我党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锻造了全社会各族人民凝心聚力矢志奋斗的强大思想根基。在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的伟大实践上,胡锦涛强调在坚持经济建设突出地位的同时,必须着力聚焦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工作紧紧抓好”[11]。从关乎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阐述了党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党中央把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的重大课题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永恒课题有机结合起来,从执政的角度出发强化了加强领导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责任,从执政的视角出发探索和总结了加强意识形态及其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战略路径和战略举措。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党建工程中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党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进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始终以实现伟大梦想为目标牵引、以推进伟大事业为重要基点,而这一系列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和发展,都对持续抓好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创造了新的时代境遇、提供了新的发展条件、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党全国建设全局中的根本指导地位
新的历史方位、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境遇、新的发展要求,特别是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和根本影响,使得各项建设、各项工作、各项领域中出现了许多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的现实问题和矛盾,而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从实践的角度考量,这些都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未曾预见而需要新时代共产党人作出回应的重大问题,亟需我们“立足我国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12],从而推进理论的创新发展、推动实践的重大创造、推动民族复兴事业继往开来、步履铿锵。聚焦我们的新时代,从这一路党中央高举旗帜推进的一系列伟大变革、解决的一系列突出问题、斩获的一系列历史成就看,我们党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突出体现在以指导理论层面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发展、引航建设、引路前进,以实践纲领层面上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展事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探索发展规律、解剖现实问题,以及深入思考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是全方位、多角度、宽领域体现着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伟大成果,是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解决重大矛盾问题、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遵循和根本纲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的创新发展,成为了当代中国社会最具吸引力、凝聚力、引领力、号召力的意识形态旗帜,成为了各项建设包括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根本理论指导。
(二)实现了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理论在新时代历史条件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从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全局高度,深刻审视了巩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体现了政治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完美统一,人民立场与历史担当的内在逻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有机统一,底线思维与战略定力的浑然一体。从宏观指导上看,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设必须纳入“四个伟大”的执政布局、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纳入“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与新时代各项建设、各项工作协调推进、统筹开展,这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立起了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纲”和“领”,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明确了大方位、明晰了大背景、明示了大方向。从微观指导来讲,习近平在对意识形态建设新形势深刻洞察和对意识形态建设新挑战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为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谋划了新使命和新任务。党推进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综合施策,积极主动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和真理光辉指引全民族奋发前进,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矢志奋斗、矢志建设、矢志前进的雄心壮志和意志决心,培育堪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梦想的时代新人和优秀人才,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在传承发扬优秀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汲取力量创新文化中培塑文化自信,在传播中国声音、传承中国精神、传递中国力量中展示我们良好的民族形象,充分展示了新时代党抓建意识形态、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新气象新风貌。同时党中央从多个方面作出了抓好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战略部署、谋划出战略路径,就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深刻影响提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就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大影响提出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就新闻舆论宣传部门建设的重要影响强调“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就军队在意识形态防线上的关键地位要始终突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等等。从多角度、多维度、多方面、多领域积极寻求破解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新难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为思想的高度重视、实践的深入推进、工作的順利开展提高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引。
(三)着眼激发党建的意识形态效应,全面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尤其注重落实好党建的总要求,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从而激发党建的意识形态效应。比如说,注重加强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更加重视并着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从而通过政治领域的全面强大来引领其他各项建设的深入发展,为全党全国各项事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张力、体现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导向功能、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志和决心,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能够有效引导、凝聚和明晰全党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政治诉求和目标导向。还有注重加强思想建设,补足精神之钙。明确了领导干部在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社会舆论上的任务要求。此外,通过加强党的其他建设来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确保党的科学执政和长期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和群众根基。一个政党的纲领,是指引全党前进的无形旗帜,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属性;一个政党的作风形象,是展示党的意识形态的有形旗帜,而每一名党员干部的作风纪律水平,更是插在党意识形态战场上的具体的有形旗帜,是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和领导水平建设的具体象征,是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结果外化和推动力量。十八大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各种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使得党员干部队伍思想觉悟不断提升,意识形态建设能力进一步增强。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报社,1999:395.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报社,1991:1094.
[3]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4-55.
[4]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15.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报社,1991:1319.
[6]王永贵,夏禹.邓小平意识形态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0):36.
[7]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9.
[8]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330.
[10] 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0.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84-685.
[12]习近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紫光阁,2017,(10).
责任编辑:邓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