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应该向善不作恶

2019-10-30

科学导报 2019年61期
关键词:剪刀手摩尔定律基因工程

拍照比个V,竟有泄密风险?有专家科普说,在距离单反相机1.5米范围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通过AI软件放大处理,可以完整还原出被摄者指纹信息并制成指纹膜,手机、考勤机、家用指纹锁等都有被破解的风险。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番言论惊觉网友的同时,也遭到不少人的反驳。有人说,在无美颜不自拍的时代,拍照软件可以完美地“磨平”指纹,无需过分担心;也有人说,拍照取指纹要在非常苛刻的条件下进行,所谓破解言过其实了;还有人反问,真有心获取指纹的话,从水杯上不是更容易?从实际情况来看,指纹认证不是简单地对比图片,而需提取综合特征,进行交叉印证等,因此还真没那么容易破解。但也必须指出,对一些简单的识别系统,从“剪刀手”切入是完全可行的,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它有可能骗过更精妙的识别系统。所以,有关专家表达的这份隐忧,并不是杞人忧天,更不是夸夸其谈,需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电子行业曾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指出技术进步的速度会超越人的想象。现在,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医疗、制药和遗传学等行业都出现了类似的摩尔定律,这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无疑也隐藏着许多风险。最典型的就是前不久引起刷屏的ZAO软件,网友上传一张照片,它就可以生成换脸视频,彼时就有许多学者担忧,一旦该技术被别有用心者用于非法渠道,可能造成大面积个人隐私泄露、资金及其他权益受损。现在,从语音识别到人脸识别,再到变脸软件、指纹获取,AI似乎很快就能“万物皆可识”。人们为此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必须严肃自省,我们认清其中风险了吗?做好准备了吗?

今天的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技术不是好的,也不是坏的,但也绝对不是中立的,关键看掌握在谁手里。这几乎是个被人说烂的道理,但放眼现实生活,有多少科技公司敢于直面自己的责任?据笔者所观察到的,我们之间的许多人特别迷恋“风口”,满口都是大数据、基因工程、共享经济等新概念,然而,有多少人愿意指出,大数据的另一面是隐私攫取,基因工程的外衣下有人编辑婴儿,共享经济的繁荣后是一地鸡毛?与此相对应的是,许多人根本没有改变世界的理想,有的只是“捞一把”的心理,有的只是“赚快钱”的意图。这就需要监管部门端好态度,不只是审慎包容,更要建章立制,对技术之恶提前预判、严防死守。

技术应该向“善”。一张“剪刀手”照片,也能引发人们的担忧,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阴暗面,总有人费尽心思去利用技术搞诈骗、钻漏洞。针对类似的非法行为,相关部门首先要联合各大互聯网平台,形成对此类信息的联动监管机制,查控是谁在发布需求,是谁在贩卖设备。其次,也要督促企业在安全与创新之间寻求平衡,及时发出相关警示信息,不断修补技术漏洞,而不是总是自吹自擂,为了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猜你喜欢

剪刀手摩尔定律基因工程
它们才是拍照界大佬吧
摩尔定律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拍照要有仪式感
浅析超低功耗集成电路技术
微生物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剪刀手“嚓嚓”
农业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