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解读
2019-10-30陈红忠
陈红忠
面对晋武帝的征召,李密能说“不”,这本身就不简单。从君臣关系上来看,在封建时代,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能对皇帝说“不”是要冒着很大风险的,更何况是一个“少仕伪朝”的旧臣;从征召本身来看,皇帝让你出来做官,这对读书人来说应该是求之不得的事。为什么要拒绝呢?说“不”既冒风险,又不合常理。李密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尽忠,还是尽孝,这是摆在李密面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面是皇帝的不断而严厉的催促;一面是老祖母的日渐病笃,李密没有拖延的资本,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但透过《陈情表》一文,可以看到李密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晋武帝“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李密是如何做到的?这就成了研究《陈情表》这篇文章的关键,我认为,李密是以老祖母为挡箭牌,以孝为撒手锏,才成功对皇帝说了一次“不”。
擋箭牌是防守,撒手锏才能击中要害,两者密切配合,才能发挥威力,达到目的。
先说挡箭牌。李密的挡箭牌就是老祖母。有了挡箭牌还要掌握出牌的火候,把握出牌的时机。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按什么顺序说就至关重要了。
李密并没有一上来就搬出老祖母这一挡箭牌,首先从自己的悲惨身世说起,特别是祖母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表明自己和祖母的生死相依的关系,然后才说“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既然祖母对自己成长这么重要,而现在祖母“夙婴疾病”,“我”能丢下祖母不管吗?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先言祖母对我的养育,再言祖母卧病在床,不能废离,这就是时机和火候。当然仅仅搬出老祖母生病这一挡箭牌不足以打动晋武帝,不出来做官是不是还有别的想法,老祖母只是个托词,这不能不让人怀疑,更何况是靠杀戮而上位的晋武帝呢?第二段的内容也印证了这点。“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朝廷(晋武帝)的征召一次比一次紧,语气一次比一次严厉,这个当儿,李密又适时打出了老祖母这一挡箭牌,“则刘病日笃”,相比较第一段中“夙婴疾病”,则又进了一层。先说朝廷(晋武帝)对我有恩,再说“刘病日笃”,这也是火候和时机。在第三段中,先打消晋武帝对自己名节的怀疑,“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并且“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李密我是“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朝廷对我是“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李密我“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明确告诉晋武帝名节不是问题,问题是“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怀疑消除了,挡箭牌才会起作用,和前面两段中对刘病情的描述相比较,祖母的病情更危急凶险,我更不能废离。
整篇文章中,李密三次打出挡箭牌,但都不是一上来就打出,而是在说身世之苦、朝廷对我有恩、不矜名节之后才打出老祖母这一挡箭牌,并且老祖母的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怀疑消除了,把握住了火候和时机,挡箭牌才会发挥作用。老祖母这一挡箭牌被李密运用得恰到好处。
挡箭牌只能用来防守,李密的目的是要“愿乞终养”,晋武帝的目的是要让李密出来做官,问题的根本还是没有解决。在成功防守之后,李密使出了撒手锏,解决了分歧,达到了目的。李密的撒手锏是“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晋武帝夺取帝位后,为了笼络人心,提出了孝治天下的策略,而我李密现在做的不就是你皇帝提倡的吗?打蛇打七寸,撒手锏必须击中要害,一招制敌。奉养祖母是在尽孝,尽孝就是在执行皇帝的命令。如果出来做官,祖母就无人奉养,前文中已有“既无叔伯,终鲜兄弟”的表述,那也就意味着奉养祖母的职责落在我的身上;如果出来做官,也就没人为祖母尽孝。如果这样的话,岂不就是自食其言,自己打自己耳光吗?晋武帝即使再阴险,也不至于强人所难,失信于天下吧。当然,李密也没就此打住,毕竟还是要给晋武帝一个交代吧。所以,李密说“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言外之意是我是会出来做官的,这就给晋武帝了一个台阶,也给了晋武帝一个定心丸,先尽孝,后尽忠。并且“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朝廷之恩。话说到这份上,纵使晋武帝内心一万个不乐意,于情于理都不能拒绝李密的请求,更何况,晋武帝的本意是在笼络蜀之人士,何不做个“顺水推舟”,既成全了李密的“孝”,又得到了李密的承诺,更借“孝”收获了天下的人心,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
对皇帝说“不”,仅靠匹夫之勇是不行的,需要认清形势,抓住要害,情理并用,掌控火候,把握分寸,才有一丝的可能。李密成功地对晋武帝说了一次“不”,以老祖母为挡箭牌,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托词;以孝为撒手锏很好地抓住了要害,最后示以忠心,打消了怀疑,给晋武帝吃了一个定心丸,才成全了李密先尽孝、后尽忠的心愿,抓住了这一丝的可能。
[作者通联:湖北十堰市郧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