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现状审视
2019-10-30尚端武张静
尚端武 张静
摘要: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武汉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可以很好地彰显武汉城市个性,同时也是武汉区别于其它城市最富个性魅力的名片。笔者就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现状及意义进行了分析,期望引起政府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挖掘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精神价值等。
关键词: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现状审视
一、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及多样性探析
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除了家喻户晓的大量文物、名胜古迹之外也有不少种类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汉当前已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民俗、民间文学 、民间美术 、民间音乐 、民间舞蹈、传统戏曲、传统民间艺术、传统杂技竞技、传统手工技艺等几大类,大约六十余种。如民间传说有知音传说、黄鹤楼传说、花木兰传奇、贱三爷传说等。手工艺有汉绣、汉裱、木刻、高洪泰铜锣等。民间美术有黄陂泥塑、黄陂木版年画、汤有益面塑、小口径瓶内画等。节日民俗有黄陂木兰庙会、汉阳归元寺庙会、新洲旧街花朝节。民间舞蹈杂技有汉阳高龙、武狮、花灯、采莲船等。这些种类庞杂,积厚流光,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文化,曾经是武汉人生活的一部分,武汉人耳熟能详。以武汉传统工艺品来说,毛笔、宣纸、国画、扇子、木刻、陶瓷、手绣品、纸制品等,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国内外博览会上多次获得殊荣。
二、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民间工艺采取鼓励扶持政策,使武汉工艺品生产达到鼎盛时期。1977年和1978年,每年仅出口创汇就超过200万美元。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外国文化与新兴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原来俏销的传统工艺品逐渐失去市场,如苏恒泰油纸伞被方便耐用的布质折叠伞所取代,朱锡记算盘被便捷的计算器替代,一批生产传统工艺品的企业,如武汉工艺美术研究所、武汉工艺雕刻厂、武汉工艺美术厂、武汉民族乐器厂、武汉戏剧用品厂等,在市场竞争中接踵消失。随着这些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下岗,传统民间工艺失去传人,传承遭遇危机,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失传或衰落。如蒋在谱剪纸、汉绣、汉剧、楚剧等,后继乏人,生存举步维艰,以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汉剧为例:鼎盛时期曾有近800 出剧目,现在保存下来的不过100余出,有的表演绝活业已失传。由于观众年龄老化,演出市场狭小,演员队伍青黄不接,汉剧正面临失传的危机,根据近年有关调查统计,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业已失传的有10多种,濒危的有几十种。
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要重视新农村整体规划方案的制订,避免农村景观城市化。一方面要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充分运用现有物质基础进行房舍和设施改造,防止大拆大建。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庙宇、祠堂、古树,以及碌碡、碾盘、石磨、风车、犁耙等传统生产生活用具;另一方面,新的街道院落设计,既要讲究美观实用,又要与当地自然,人文景观和谐,以营建维护具有传统风格的乡土风情。二是在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中,注意保护和发展有地方特色及民族特色的传统优秀文化,通过立法将农村传统艺、传统技艺、民俗活动列为保护对象,逐步构建科学有效的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机制,利用农闲和传统节日,组织地方戏曲、杂技、灯会、龙舟、旱船、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展演竞赛。积极培育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类别:如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向产业化发展。目前,武汉市利用农村自然与文化资源创建的乡村休闲旅游景点,景区已600多家。
三、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的意义
当前,武汉市正在实施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在此过程中不能只重视现代文化建设而不顾及文化遗产保护,不能忽视文化问题,否则稍有迟疑,大量珍贵的农村传统文化遗产将可能在撤村并点,拆旧建新中荡然无存。在当前城市遭受现代化、全球化浪潮冲击和移风易俗意识的影响,社会生活方式与文化价值观念发生重大改变的情况下,偏僻闭塞的农村受外界影响不大,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值得特别关注。
(1)对于武汉市市民的意义。我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国,然而,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我国原本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向云驹曾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义重大,加大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力度,重视文物和非物質文化保护,是文化发展强根固本、夯实当下文化创造创新基石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武汉市民来说,拥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提升市民的文化自信心,提高市民的内在文化涵养。可以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保护行动中去,既能保护文化又收获知识,提升市民的精神层次。
(2)对于武汉市长期发展与进步的意义。武汉是一座具有高度历史意义和文化韵味的城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性保护可以凸显武汉市精神文明层次,可以提升武汉市的整体城市水平,同时保护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大大提升武汉市的旅游开发空间,这对于武汉市未来的发展和提升有巨大的帮助。
(3)对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文化瑰宝,传递着人类智慧的精神高度。保护好这些遗产可促进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方面对展示中华民族特性、弘扬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敏,徐晓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武汉中心城市构建中的价值体现[J].现代装饰(理论),2014(08).
[2]杨静.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05).
[3]陈俊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利用模式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5(05).
基金项目:
该论文为“2019年度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编号为:19G1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