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中怀旧仍是主题
2019-10-30
魔兽世界怀旧服(World Of Warcraft Classic)
转眼之间,《魔兽世界》已经陪伴玩家15年了,许多玩家从学生变成了中年人,游戏也经历多个版本迭代,即将进入9.0时代。不过暴雪并没有忘记15年前的老玩家们,宣布将推出怀旧服,让老玩家可以重溫“60级年代”的游戏世界。
此次怀旧服官方并非只是将15年前的游戏从硬盘里拷贝出来就拿给玩家玩了,《魔兽世界》早期的版本有各种Bug,游戏引擎对新的Windows 10操作系统也会有兼容性问题。所以官方必须对游戏进行调整,修改Bug并确定开服的最终版本。官方的目标是让玩家在怀旧的基础上体验到最多的经典游戏内容。
当然,怀旧服不只是将游戏地图与任务还原,还保留了许多当年的操作方式与游戏设定。也许是担心新玩家对15年前的操作方式有误会,暴雪特意发表了一篇官方说明告诉玩家有些设计并不是游戏Bug,而是当年就是如此设定的。比如野外怪物的刷新频率比较慢、小地图上没有特别详细的任务标注等等。老玩家进入这个世界会不会立即回想起当年开荒时的艰辛?
15年的《魔兽世界》里有玩家太多的回忆。官方努力给玩家打开这样一道“时空门”,让玩家有机会回到15年前去感受一番过往时光。不知道当年和我们一起玩游戏的小伙伴现在都在哪里呢?
最后说说硬件方面。由于游戏并非使用旧版引擎,而是在新引擎的基础上重构老版本,所以硬件需求并不低,官方要求至少使用英特尔酷睿i5/AMD FX-8T00处理器及英伟达GT 560/AMD HD 7850显卡,推荐配置更是达到了英特尔酷睿i7-4770和AMD FX-831 0处理器、英伟达GTX960/AMD R9 280显卡,以及8GB内存,再加上70GB的硬盘容量,和现在的3A游戏有得一比。想拿出老电脑来“精准怀旧”的玩家还是放弃吧。
游戏使用了新版本的引擎,画面细节有明显提升
无数公会曾经的梦魇,现在可以重新组队去挑战了
老版本自然会有许多不够便利的地方,但这些困难应该难不倒老玩家
进击的巨人2:最后一战(Attack on Titan 2:Final Battle)
光荣制作的《进击的巨人2》推出了最新资料片
去年由光荣特库摩(Koei Tecmo)制作的游戏《进击的巨人2》随着动画第二季一起推出,让粉丝们回忆起了“被恐惧支配的日子”。作为一部漫改游戏,本作并没有延续光荣一贯的“无双”玩法,而是结合“巨人,的世界观,将原作中“立体机动装置”引入游戏,让玩家同体型数倍于自己的巨人战斗,“最后一战”就是这款游戏的最新资料片。
新资料片的主要目标是追加更多的人物,据制作人介绍,不算后续DLC,新资料片的可操作人物将增加到40人以上。大体在原作中叫得上名字有战斗能力的角色几乎都会在资料片中登场。如果玩家对原作人物没有兴趣,还可以自己创建角色参与到冒险中。资料片同时支持玩家将前作角色导入,省去了重复练级的时间。
受限于原作设定,游戏中可选择的武器不是太多,众多人物难免有所重复。好在光荣作为“时装大厂”为许多角色准备了特定服装,这一招不知道能否唤起玩家刷战斗的欲望?
资料片还追加了一种叫“收复失地”的玩法模式。在该模式下玩家可以自由选择几位伙伴组成自己的“调查兵团”,一边建设自己的基地、培养角色,一边向城外“远征”,收复城外的失地,直到统一全图。该模式有点类似于“无双”系列游戏中的“创世模式”,不但让众多人物有了用武之地,也大大加强了游戏的重复可玩性,也许这个高自由度的玩法才是资料片最吸引玩家的地方。
资料片对玩家电脑配置的要求与前作相当,虽然并不会出现“无双”那样满屏幕的敌人,不过为了不让巨人们变成巨大的多边形锯齿方块,适当的电脑硬件配置还是必不可少的。官方推荐玩家使用英特尔酷睿i7-3770处理器以及英伟达GTX960显卡,才能达到游戏的最佳效果。
原作中众多角色都会在游戏中登场,包括已经领便当的
亿万僵尸(They Are Billions)
这是一款以基地防御为卖点的即时战略游戏
本作由Numantian Games开发。是一款基地防御类即时战略游戏。游戏在今夏推出了1.0正式版,最大亮点是加入了剧情模式。
游戏的背景设定是很典型的末日生存。世界被僵尸占领而沦陷,只剩下少部分人类,科技水平也退化到了蒸汽时代。现在,人类为了保护仅存的生存领地,必须建立防线抵挡源源不断涌来的僵尸大军。在炎炎夏日中,打一局让人浑身发凉的末日僵尸游戏也算是另类避暑方式吧。
游戏的玩法是基地建设与野外战斗相结合。玩家一方面要经营好自己的基地,升级科技,制作武器,训练军队;另—方面则要根据地形建立起层层防御以抵御一波波僵尸的进攻。
在自由模式中,玩家要在随机生成的地图中展开生存大战,重复可玩性很高,但并没有太多剧情。而在剧情模式中,玩家需要带领硕果仅存的人类主动出击,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制作方为剧情模式设计了多张地图供玩家挑战,精心设计的地图需要玩家有针对性地安排防御才能过关。同时,剧情模式对科技与兵种升级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玩家需要合理安排资源的分配以应对每一关的不同情况。
剧情关卡的加入无疑能让玩家有更强的代入感,也让制作方有机会对这个末日世界进行更细致的刻画。对初次接触本作的玩家来说,从剧情关卡开始进行游戏是不错的选择。游戏画面不算太吃硬件,官方要求四核3GHz处理器(英特尔酷睿i5或新i3、AMDFX处理器或锐龙)及4GB显存的显卡(近期中端显卡或新的入门级显卡),搭配8GB内存即可,而且这一配置已经可以在其推荐的4K分辨率(3840 x2T60像素)下流畅地玩起来了。这样看起来主机配置的要求不高,真正给玩家带来经济压力的应该是推荐使用的4K超高清显示器了。
硬核机甲(HARDCORE MECHA)
这是RocketPunch Games开发的一款机甲题材游戏。游戏的这个标题也算简单直白,正如它硬核的内容一样,充满了机甲爱好者的直男气息。
简单来说,这是一款横版动作游戏。它与其他横版动作游戏最大的不同就是玩家控制的是一台机甲。游戏不是简单地将可控角色套上一个机甲的外壳,而是通过操作手感与多样武器将一台真正的机甲带到玩家手中。无论是加速;中刺还是跳跃落地,那种机甲的厚重感都能够通过屏幕传达到玩家手中,制作方无疑在操作细节上花了不少工夫。
除了操作手感,制作方在武器装备方面也做了不少文章。大家耳熟能详的各式机甲武器——从写实的光枪导弹到魔幻的“钢铁飞拳”——都在游戏中登场。玩家发动技能时还能看到机师特写镜头,正所谓“大喊出奇迹”,在机甲世界里,驾驶员不咆哮,大招的威力怕是要大打折扣的。
总体而言,这是一款操作手感不错且细节丰富的游戏。制作方无疑是《超级机器人大战》系列的粉丝,在许多细节上都有对经典的致敬。相比于“机战”是慢节奏回合制游戏,本作算是套用机甲设定而创作的“衍生”作品,拥有相似的设定却有完全不同的游戏体验,机甲题材爱好者值得一试。
最后说到硬件要求。由于本作以2D画面表现为主,游戏对电脑的3D图形计算能力并没有太多的要求,官方推荐使用英特尔酷睿i5-4430或AMD FX-8T00处理器,搭配4GBFJ存,并准备TOGB的硬盘空间,显卡方面则只需要英伟达GTX550 Ti或AMD HD6770即可。这也是此类独立游戏的好处,对硬件性能的要求真是相当低。
这是一款“硬核”的机甲横版动作游戏
制作组绝对是日式机甲游戏的拥趸,过场演出让老玩家感动
我的朋友佩德罗(My Friend Pedro)
这款游戏由独立游戏发行商Devolver Digital发行,卖点是爽快的射击与极致的挑战。
不要被游戏这个人畜无害的标题所欺骗,也不要惊讶于你的朋友怎么是一根香蕉。在黄灿灿的香蕉里面隐藏的是制作方暴力美学的狂野内心。
这是一款横版动作射击游戏,玩家在一根香蕉的指引下,一路披荆斩棘杀向终点。游戏的特别之处不在于画面有多精致,而在于游戏对枪战的表现形式。游戏中玩家被赋予子弹时间的能力,在减速的状态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匪夷所思的方式击杀屏幕中的敌人。游戏甚至向玩家提供录像的功能,允许玩家把自己的击杀过程录制下来分享到社交网络,让玩家有了更强的炫技动机。
随手掏出双枪就射击是主角的招牌动作
使用各種道具飞天倒挂射击是家常便饭
标题图和名字一样带有欺骗性,这其实是一款充满暴力美学的游戏
從游戏表现风格可以看出,制作者参考了许多经典枪战电影,从好莱坞大片到香港警匪片的种种细节都在战斗中有所体现。许多枪战游戏的老梗也被制作者玩得飞起,比如大家熟悉的平底锅挡子弹。
游戏的剧情并不复杂,故事也是线性发展,通关时间只需要10小时左右,但上手简单精通却不容易。制作者对每一个关卡都进行了细致的打磨,想要打出高分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完敌人,对玩家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款2D卷轴类游戏,本作对硬件的要求并不高,推荐配置为英特尔酷睿i3处理器、英伟达GTX760(2GB显存)显卡和4GB内存。这个要求对大部分玩家应该都没有太大的问题,准备好一套趁手的键鼠就可以开始战斗了。
配置解析
火热的年中大促终于落幕,有些玩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在这次大促中出手,比如忙于期末甚至升学考试,忙于年中总结等工作。不过这也不要紧,其实攒机配件的小幅降价促销,常常还不如市场波动带来的降价,再加上7月初大量新品上市,给旧型号或对手产品带来了压力,不得不降价应对。所以即使促销已经结束,还是有不少配件保持了“促销价”,甚至还更便宜了一些。
比如仍在“跌跌不休”的内存与SSD,在年中大促后就基本保持了同样的价格,有些甚至还暗暗地降了一些。另外针对AMD的压力,英伟达显卡价格终于也松动了,GTXT660/-1660Ti者B有店家做出了一两百元甚至更大的价格调整。那咱们就来看看有啥比年中大促更超值的配置吧。
主流配置
在这套配置中,降价到1599元的GTX1660显卡是最大的亮点,这个价格只比GTX1060的主流报价高出了100元,但游戏性能可是要高出不少的,特别是在新游戏引擎里,帧速差距有可能会达到50%。此外英睿达P1把2000MB/s级别的M.2 SSD价格直接拉到了主流SATA SSD的水平甚至更低,也是不错的选择。
中端游戏配置
GTX1660Ti显卡价格也有了明显松动,就在不久前,1899元价位我们能买到的还是GTX1060/RX 590这样的显卡。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显卡并非稳定在1999元--1899元的价格,常常是打着促销的名义出现的,所以购买时要注意正在进行的秒杀活动。它和酷睿i5的组合性能当然比主流配置更强,除了游戏跑得更流畅之外,6个核心、16GB内存、高速SSD的配置在游戏中录像、直播,甚至做一些简单的视频、图像编辑都没问题,我们也因此为它配置了更贵但更适合高端应用的大容量内存和高速S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