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四力”,以真本领打造精品力作

2019-10-30戴天林

中国广播 2019年9期
关键词:记者四力基本功

戴天林

【摘要】本文结合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探讨了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增强“四力”是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基本功和必修课,记者只有不断增强“四力”,提升业务本领,才能创作出有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关键词】四力  记者  基本功  精品创作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一、增强“四力”是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基本功、必修课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2019年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也提出,广播电视工作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标准和要求。要以增强“四力”为重点,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非凡脚力出眼力,勤想多思著华章。对于广播电视记者来说,我们的新闻实践自始至终离不开“四力”,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我们的基本功和必修课。

脚力是新闻报道的力量之源,是记者工作的根基所在。脚力就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积极主动在基层一线深入调研、深入采访的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记者要身入基层,还要心入基层、情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交朋友。只有直击新闻现场,才有可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事实真相;只有被生活中一些人和事所感动,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

增强眼力是提炼好内容、写出好文章的重要前提。对记者来说,增强眼力,不仅是发现好的新闻素材的必要环节,也是提炼内容、写出好文章的重要前提。增强眼力,就是要眼光独到,能够见常人之所未见,洞察事物的真相,善于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及新闻价值。

增强脑力,才能寫出有思想性的好作品。增强脑力,就是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记者的政治素养,以较高的政治站位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记者要勤于思考、学会用心,切实提高判断力、辨别力和抓问题的能力,努力写出有思想、有价值引领的新闻作品。

笔力是记者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笔是记者手中的武器。记者要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需要有好笔力。增强笔力,就是要积极创新写作方式、新闻样式和传播形式。增强笔力,要求我们胸中有大格局,笔下有好文采,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激励人民、鼓舞人民,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记者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喜怒哀乐放在心中,倾注在笔端。

二、在精品创作中增强“四力”的重要性、必要性

所谓精品,就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美,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在社会上有强烈反响的好作品。通过欣赏和分析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优秀作品都体现了记者的“四力”功底。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要求。新闻报道要根据事实来讲述,不是看到什么就报道什么,而是要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把握和反映事件或事物的全貌。

在我国脱贫攻坚伟大工程进入“啃硬骨头”的冲刺阶段,新华社记者围绕脱贫攻坚进行了长达一年、范围涵盖14个特困连片区的跨省份调研,初稿形成后又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修改和完善。在脚力、脑力方面下了大功夫,这是报道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其深度报道《中国反贫困斗争的伟大决战》,通过精准的数据、生动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让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这一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作品内容真实、主题重大、文笔流畅、感染力强,最终获得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

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其过程也不会是简单的直线发展。事件主线、侧枝交织而生,若不全面、审慎观察,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报道失之偏颇。记者在采访中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做到全面、客观报道,给受众以客观正确的舆论引导。增强“四力”,深挖事实,考验着记者的职业操守。

新闻视角的选择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开始。信息时代,人们被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所包围。新闻报道视角的选择体现着记者的眼力和脑力,有价值的新闻往往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可以给受众以新鲜感和发现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电视直播《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特别节目》是国内首次在大漠戈壁上进行的大型直播报道,作品站位高、气势足、分量重,社会影响力巨大,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果说平面媒体记者增强笔力主要体现在文字语言的运用上,电视记者则主要体现在镜头语言运用上。“戈壁直播”整个团队创新拍摄方式,充分使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完美呈现“沙场阅兵”的威武雄壮,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优秀的新闻报道离不开丰富、鲜活的素材。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记者只有走到基层最前沿,才能发现典型的新闻人物,挖掘到感人的新闻故事。山西广播电视台电视专题《刘桂珍:四副担子一肩挑》主题鲜明,选材典型,充分挖掘、展现了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刘桂珍的典型事迹。这件作品人物个性鲜明,故事细节真实感人,获奖是对记者坚持基层踏实采访的褒奖。几位记者多次深入农村,跟踪记录刘桂珍的工作生活,有许多场景都是记者含着泪水完成拍摄的。记者通过一个个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故事,真实可信地反映了一位长期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共产党员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媒体融合,新闻记者更要历练“四力”。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首设媒体融合奖项,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广西日报》融媒体报道《柳州融水突围记》荣获中国新闻奖融媒体短视频项目一等奖。这件获奖作品在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同时,创新内容表达,即时采集,即时推送,迅速送达用户,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抢得先机。

2017年8月,位于广西北部的柳州融水杆洞乡突发洪水,一时变成通信、水、电中断的“孤岛”。《广西日报》记者冒着生命危险赶赴灾区,用相机将当地乡镇干部组织自救的现场画面记录下来。记者在“失联”数十个小时后,穿越40处塌方区,成功突围,将珍贵的视频画面发给后方团队。

有担当、有情怀的现场报道,总能够激发满满的正能量。这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可以说是新闻工作者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历练“四力”、增强舆论引导力的一次生动实战。

三、结语

增强“四力”是一个链条,一环紧扣一环,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古人说“知行合一”,作为广播电视战线上的新闻记者,提高政治素质、增强业务本领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踏踏实实在实战中苦练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采写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新闻作品。用坚实的脚步深入基层,用敏锐的双眼明辨真伪,用冷静的头脑深入分析,用精彩的文笔呈现作品,练就一身真功夫。要善于用深入浅出的群众语言和大家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让新闻报道更加吸引人。

(作者单位:山西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记者四力基本功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增强“四力”靠什么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多媒体时代行业报纸编辑记者的素质分析和探究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全媒体背景下的党报记者职业道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