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DIY中的搭配误区
2019-10-30
正确认识应用需求
在拟定攒机计划之前,我们都会对电脑的硬件需求有一定的认识,根据这些需求设计配置单,然后进行选购。不过对很多典型应用,我们的认识是否真的正确呢?比如一说到游戏,就想起高端电脑,想起旗舰处理器、高端显卡、电竞键鼠……一说到视频处理,就想起超多核心、超大内存、专业显卡……一说到服务器就更是最高配置+最强散热一类的了。而一说办公、学习电脑,则要么是非酷睿不用,要么是能多省钱就多省钱……
但实际上对很多应用、用户来说,这些配置方式非但不必要或浪费钱,还可能产生更多烦恼,我们就用事实来看看这些应用的实际需求吧。
游戏平台
在游戏平台的选择方面主要有两个倾向,一是追求高配,一是对品牌兼容性的错误概念,我们就分别来说说吧。
对游戏电脑来说,是否一定要配到i7这样的高端处理器和GTX 1070/1080、RTX 2070/2080这样的高端显卡呢?这先得看你喜欢玩什么样的游戏,比如喜欢玩网游的话,我们可以看看几款主流游戏的官方配置需求。
《英雄联盟》极其火爆的原因之一就是非常亲民的配置(图1),其推荐配置仅需要早期i3处理器、4GB处理器和1GB显存的显卡,后者大约相当于2014年的主流显卡,如GTX 750等。
那么3D对战游戏呢?对抗不算很激烈的《坦克世界》最低配置(图2)与英雄联盟基本相同,说明只想体验主流网游的话,其实对硬件配置的需求都很低。不过由于可设置为更宏大精致的场景,所以其推荐配置较高,但也只是目前主流甚至较低配置电脑的水平。但在其最新版的配置需求中,增加了一个“Ultra”配置,基本上达到了目前主流游戏平台的水平。
至于最新也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生存类竞技网游,比如《APEX》,可以发现其配置需求(图3)明显高于《坦克世界》,当然更高于《英雄联盟》,不过推荐配置也只是目前游戏平台的主流水平而已。
那么一些“显卡杀手级”的單机3A游戏呢?咱们来看看《古墓丽影:暗影》(图4)、《刺客信条:奥德赛》(图5)、《孤岛惊魂:新曙光》(图6),会发现这些游戏的配置需求其实非常相似,最低配置需要第三代酷睿i3或第二代酷睿i5+GTX660级别显卡+8GB内存,而推荐配置为第四代酷睿i7+GTX970级别显卡+16GB内存,仅有《刺客信条:奥德赛》的最低配置与推荐配置非常接近,这是因为其画面引擎相对较老,可提升的画面精细度、复杂度比较有限。
在这些游戏的官方配置中,还出现了一个非常“良心”的说明,那就是《孤岛惊魂:新曙光》的配置(图7)中,比较明确地说明了最低配置和推荐配置到底是什么意思:最低配置为720P+低画质可玩,推荐配置为1080P+高画质可玩(一般为平均帧速60FPS左右)。
那么,对喜欢追新的玩家,需要对未来的游戏准备怎样的配置呢?咱们就来看看最新鲜热辣的《Rage 2(狂怒2)》(图8)吧,其最低配置的处理器、最低和推荐配置的显卡部分都高于前述的3A游戏,不过推荐配置的处理器却并没有太大变化。这说明高端游戏和未来游戏最重要的需求仍然是显卡性能。
在这里我们可以进行一个测试,用相对较老,但仍是很多游戏推荐硬件的酷睿i5-4590处理器和较新的高端处理器酷睿i7-8700K,同时搭配常见的推荐硬件GTX 1060显卡。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由于显卡目前接管了越来越多的图形甚至物理计算,处理器对游戏性能的影响相当小。实际游戏中,只有在画质设置较低或者有大量NPC需要进行智能化运算,比如玩SLG的时候,CPU才能发挥其作用。
不过从这些3A游戏的配置中可以看出,较新的高端处理器和显卡都完全没有出现过,这是不是说明这些配置对游戏平台来说没有意义呢?其实答案就在前面提到的游戏“Ultra”配置这一不常见的配置需求中。例如《Rage 2》在常见的配置需求外,其实也存在Ultra配置,具体为Windows10系统(仅64位版);英特尔酷睿i7-6700K@4.OGHz或AMD锐龙71700X@3.4GHz或更高级处理器;英伟达GeForceGTX 1080 SLI或AMD RXVega 56 CFX显卡(8GB显存,支持ShaderModel 5.0或更佳);16GB内存。这一配置的目标是在4K分辨率(2160P)、高/终极画质下,获得60FPS以上的帧速。
了解了各种游戏的实际硬件需求之后,也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配置游戏平台了,比如只是偶尔玩《英雄联盟》的话,一般的办公、学习向电脑也完全没有问题,只是最好安装一块目前的入门级独显。例如RX550、GT 1030等,使用锐龙APU的机型甚至直接使用内置显卡即可。对其他游戏的爱好者来说,可直接按照推荐配置搭配硬件,也可采用目前的主流硬件,基本能达到面向未来游戏的水平。例如最新的第八、九代酷睿i5,其性能类似于第六、七代酷睿i7,已超过目前最常见的3A游戏推荐处理器——第四代酷睿i7,且恰好与代表未来的《Rage 2》的Ultra级配置处理器一致;而最新的主流乃至旗舰级显卡,则基本可达到未来游戏的高端画质需求,且更可以更高效地实现一些最新画面特效(图9)。
至于处理器和显卡的阵营选择,同样可以从配置需求中看到。例如锐龙的效率已经得到了游戏开发者的认可,第一代锐龙成为推荐配置,与第七代i5、第四代i7等处理器并列,更强大的第二代、第三代锐龙用于未来游戏或者4K等更高游戏设置当然也完全没问题。而A卡显然也与同一代N卡的地位非常相似,并没有被游戏厂商“嫌弃”。
专业处理
视频编辑、3D设计、图像处理等用户需要的电脑当然需要高配,毕竟越高的配置就能提供越高的效率,而在这些用户看来,效率带来的是真正的金钱。不过将资金花在哪些方面才是真正值得的,就是可以商榷的话题了。
由于这几种常见的专业处理都涉及到了图像图形,因此在很多用户心中,高端显卡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过遗憾的是,对基于PC而非工作站的设计软件以及消费级显卡来说,软件不会利用显卡的大规模并行能力,显卡本身也不支持通用运算加速是很常见的情况。大多数2D、3D处理都是利用CPU的多线程进行逐个区域甚至逐个像素的渲染(图10),所以CPU的多线程能力比显卡要重要得多。
此外,由于专业处理软件的针对性较强,所以英特尔处理器的表现大幅超过AMD同等级产品的情况很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同一代、核心线程数类似时,可优选英特尔处理器,但同价位下AMD处理器的核心线程数几乎倍增的时候(图11),还是可以考虑的。
此外与玩游戏、办公、影音娱乐不同,专业处理的数据流通常是持续存取的,此时适合消费级产品的高速读取,中速写入SSD就有些不适用了,高速读取同时高速写入的SSD才是最好的选择,还可以考虑搭配低数据深度读取能力很好的傲腾产品作为缓存(图12)。
所以,对专业处理来说,处理器才是一切,内存乃至存储都是比显卡更重要的配置。
服务器
最后来说说服务器,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服务器性能都低得惊人,例如某中型论坛,近期升级后的配置甚至远比低端办公用机还要寒酸(图13),却可以支持数百人同时在线、图片上传,以及很多基本和高级论坛语言。
如果观察目前市场中的NAS产品,就会发现主流配置也与前面提到的论坛服务器类似,而且其中有很多也确实可以提供类似的网站建设功能。很显然,其配置对自行DIY家庭、小型办公室文件服务器或个人网站服务器也是有借鉴意义的。
所以对个人服务器来说,双核以上的奔腾、赛扬甚至APU,以及4GB内存+1TB硬盘完全够用。这样的入门级硬件平台功耗较低,还可大幅降低耗电量、减少散热需求,有利于长时间稳定、安静、节省地运行。
定制配套要了解
虽然电脑配件的高兼容性是一大趋势,但出于竞争的需要或者技术发展的限制,目前市场中却出现了不少接口(电气结构)兼容,但无法发挥能力,甚至无法正常配合使用的产品,让很多对电脑产品了解不深的用户掉进了“陷阱”。
首先就是超频芯片组的限制,在英特尔方面,即使选择了酷睿i3-9350K这款主流甚至偏低端的处理器,要想实现超频的话,就必须购买高端的2370或2390芯片组主板,H310、B360等其他芯片组虽然可以正常搭载这款处理器使用,却不能进行超频。而在AMD方面,虽然所有处理器都支持超频,芯片组限制也相对放宽,但最低端的A320芯片组也同样是不支持超频的,所以选择锐龙3的用户如果想超频,那么至少需购买中端的B350、B450芯片组主板。
其次是同接口的处理器兼容问题,在英特尔方面,第六、七、八、九代处理器虽然均使用LGA 1151接口,但却使用了三代芯片组,即第六代的1 00系列、第七代的200系列和第八、九代的300系列,且互不兼容。因此一块LGA1151处理器与任何一块LGA 1151接口的主板虽然都可以正常配对安装,但不一定能开机使用。在即将到来的AMD第三代锐龙中也会出现这一问题,虽然同为AM4接口,但已经基本确定A320将不再支持第三代锐龙(图14)。
此外,只能用于200和300系列中高端芯片组的傲腾,同样让H310和AMD平臺用户只能空留遗憾。
升级预留莫过分
与定制配套关系很大的DIY误区,还有一个升级预留问题。很多用户喜欢在装机中留下一定的冗余性能,为以后升级其他相关配件留下余量。这一点当然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比较明智,不过也必须考虑到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技术发展。我们这里举几个目前比较常见的反面典型。
首先是追求高端主板,其实对主流用户来说,高端芯片组的功能和他们一般没太大关系,比如英特尔的Z系列芯片组支持超频,对多路显卡支持更好,但这只有K系列处理器和用多显卡并联方式的顶级玩家用得到,大多数用户最终升级也不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所以B360主板其实完全够用。
而ATX全尺寸大板和mAT×小板相比,主要优势就是 1插槽更多(图1 5),一些用户希望未来通过PCI-E板卡扩展电脑的功能。不过现在主流系统只有28个~40个PCI-E通道,还得分给M.2、USB 3.1等接口,因此多出的插槽不是要和M.2共享PCI-E通道就是速度打折扣。而且现在主板的集成度很高,集成功能的表现也比较好,一般用户其实很少会用到扩充板卡,所以大量的PCI-E插槽用处并不大,反而可能影响更有用的M.2、USB 3.1接口正常工作。
在具体配置方面同样有些没必要追的“超规格”设计,比如主板的供电相数,现在的高端主板1 0相供电都是小意思了,但其实对不超频的主流处理器来说,5相供电就足够了。相对简单、分散的供电电路(图16)散热更好、相互干扰较小,稳定度其实不降反升。
至于其他高配方案,如固态电容、高端音效芯片、USB3.1和Type-C就更是很难说清的问题。比如一體式的金属电容也有可能是电解电容,这点从顶部的“K”型、“X”型防爆凹槽就可以看出来(图17)。而且实际上,只要性能达标,那么电解电容并不会影响主板性能。还有高端音效芯片,其实在大块的散热片下,可能仍然是个比较高级的Codec解码芯片(图18)而已,只要不是宣称板载“独立”音效芯片的,就没必要为此多花钱。
至于所谓的USB 3.1接口、Type-C接口,很多仅达到了USB 3.1 Gen1标准(5Gbps)的速度,即传统说法的USB 3.0。而即使有一些真正达到了USB 3.1 Gen2( IOGbps)的速率,用户却又极少有这样的高速外设与之匹配.最终也是当作USB 3.0接口使用而已。
此外还有如选择超高功率电源、高端风扇,以期在未来升级中可以直接使用,搭配未来的平台。这一配置方式首先是忽略了电源、风扇接口的进化,并且可能高估了未来配件的功耗/散热需求。比如对主流甚至高端处理器、显卡来说,虽然越来越高的复杂度确实带来了高功耗、高发热量的压力,但厂商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降频、精简,所以同一定位的产品功耗、发热量每一代变化不会很大。其次则是在本可以比较安静的主流系统中,引入了这两个比较大的噪声源,还很可能为此必须选择更大的机箱、主板等,其实是得不偿失,甚至影响使用体验的。
使用体验最重要
那么,说了这么多,究竟怎样的配置才是最合适的呢?笔者认为,除了规避这些配置陷阱和过度配置外,最适合的配置方式就是满足目前和可预见未来内的应用需求即可。而在各种常见的升级预留方式中,只有处理器是比较值得先期投资的,更强的处理器可以在使用时提供从办公、学习到娱乐、专业应用各方面的更强性能,而且从测试也可以看出,升级后用老架构处理器搭配未来的新架构显卡完全没有问题,性能损失并不算大,完全可以应对未来的游戏或应用需求。
此外,其实一款使用舒适,性能不错的外设,也是真正的“传家宝”。如果资金略有富余,但并不足以在处理器、显卡等主要配件方面提升档次的话,不妨将其投入到显示器、键鼠等设备上,更好的画面、操控能力,比处理器或显卡提升一个档次带来的体验提升更明显。当然,这些设备本身的升级比较缓慢,保值率较好,也是笔者推荐这种配置方式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