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层公寓
2019-10-30胡岚
胡岚
地标
十二层楼,对于现在来说,已经是一个丝毫不起眼的建筑了,甚至已经落后了。可在90年代初,却成为塔里木油田小区的一个地标性建筑,甚至是会战初期那一代石油人的记忆。
1979年的春风吹到库尔勒的时候,库尔勒还是个偏僻荒芜的小城,是一片沉寂的冻土。石油勘探开发,率先给这个城市注入了活力和变化。
最大的变化,要数这几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了。当时,库尔勒最高的建筑是巴州宾馆,九层楼。十二层公寓,顾名思义就是十二层楼,建于1991年,1992年投入使用,成为库尔勒市最高的建筑。
“不要说当年那些大学生,从大二线戈壁滩的平房搬进来的高兴劲,单是第一次见到电梯给大伙带来的惊喜,就足以让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长见识了。”第一批入住十二层公寓的员工李爱霞说。
库尔勒市现在的发展,可以说和内地一些四五线城市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在过去,交通不发达的时候,差距还是很大的。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出过远门,住电梯公寓对于本地的孩子,农场的孩子,都是很新鲜的。当年很多大学生从内地农村来,家里条件也不好,住上这样亮堂的电梯公寓,很兴奋。有独立的卫浴,有电视房,条件比大二线好多了(大二线,是塔里木油田会战初期建设的临时员工住所,距现在的塔指小区14公里,十二层公寓建好后员工全部搬迁回来)。
刚搬进十二层公寓,大家都很兴奋,互相热情地打招呼。住公寓的大部分人都是单身,一见面就问你住几号房,在几楼。不仅是女生,碰到男生也问住几楼,大间还是小间。下班回来,大家一起在电视房看电视,一起打牌、吹牛,像个大家庭。彼此之间关系非常融洽,人情味很浓。
李爱霞今年50岁,作为最早入住公寓的员工,说起往事带着明显的情感。她们那一代人的青春,赶上塔里木油田建设的初期。对青春的恋恋不忘、无限憧憬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都是从那里开始的。
女汉子
说起孙玉琴的招工经历颇有些传奇。
1990年夏天的一个傍晚,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事情,那和任何一个普通的傍晚没有两样。
员工食堂19:30开餐,可是生活部刚送来一车大米,距开饭不到一个小时。接到通知,食堂里的师傅们,能放下手里活计的,都出来卸大米。孙玉琴是其中唯一的女性。虽然是女人她却毫不示弱。男人们扛一袋50斤大米都有些吃不消,可是她却一趟一趟地扛,好像不知道累。汗水从脸颊上流下来,她伸手一抹,接着干。
汗水湿了身上的衣服,贴在身体上,黏乎乎的,她也全然不顾。卸下一袋米,抹把汗,喘口气,又快步走向货车。
天气热,她心里更像有一团火在烧着,她要赶在19:30开饭之前把米卸完,机关食堂还等着她开饭呢。
90年代初在食堂吃饭叫打饭。那时的饭菜是由食堂服务班的工作人员按秩序打。不像现在的食堂是自助餐,可以自己选择。
每次去食堂都是件麻烦的事。排队的人总希望多几个人打饭,希望餐台前再多摆几大盆菜。然而食堂永远是那几盆菜,永远只有那么几个人打饭。每到饭点,食堂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挤挤挨挨,曲曲折折,一直排到食堂外面的水泥地上。大家顶着烈日,或淋着雨,或迎着风。肚子饿身上冷,都希望自己排的队轮得最快。时间长了大家也发现一个规律,孙玉琴打饭的动作最利索。她举起长勺,舀一下是一下。人家打一个菜一次不够,再补一勺。到她,却绝不拖油带水,分量也恰到好处。她打饭的位置,排的队伍最长,但队伍流动也最快。
那天下午,时任塔指副指挥的邱中建等领导远远看到有人在卸车,走近才看清,原来还有个留着短发的女同志。邱中建停下来问身边的人:“这个姑娘是谁?真了不起,50斤的大米男人都扛不动,更何况是一个年轻姑娘,这样肯吃苦不怕累的姑娘真是少见。这样的人要大力宣传、表扬。”
其时,塔里木石油会战方方面面都急需人才,新体制又要求“少人高效”。指挥部在全油田范围内开展树先进、学先进、争当先进的活动。邱中建说:“她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典型吗?要向身边的先进学习。”就这样孙玉琴扛50斤大米的事迹在油田传开了。
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实行“三位一体”的用人制度。即固定人员、借聘人员、临时合同工三种用工方式同时并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取不同的用工方式,做到用人而又不“养”人,始终保持甲方隊伍的精干。
1989-1992年,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每年拿出5-7个招工指标,经群众评议推选,将优秀的临时合同工转招为固定职工。1991年,孙玉琴因此成为企业的一名正式职工,这让她更加珍惜工作。
看似偶然的机遇,幸运地落在了她的身上。
孙玉琴个子不高,平时穿衣打扮是中性风格,短头发,黑肤色,走路大步流星,精神干练。她穿的T恤、衬衣和外套通常是黑色、蓝色、白色。下身是牛仔裤或休闲裤,脚蹬运动鞋或板鞋。她因此被熟悉的人叫“小子”。
孙玉琴当时是餐饮班班长,她干活儿肯出力,别人不愿意干的,她都能干。她从不会因为自己是女人就搞特殊,相反,跟她在一起干活儿,你从来不会觉得她是弱者,是女人。
原来,孙玉琴就是这样让偶然变成必然的。
说起从前这些事,孙玉琴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毕竟当时只有18岁,高中毕业能在这么好的企业工作不容易。说起扛50斤大米的事,孙玉琴很平淡。她说:“我从小身体就好,劲就大。当时也是年轻,就想着把活儿干好,别让领导说。也没啥别的想法。”就是这个朴素的想法,一直伴随着她后来几十年的工作生涯。
有情或无情
孙玉琴是十二层公寓改制后的第一任经理。她在公寓工作了18年,对公寓很有感情,小到门窗、被褥,大到管道、阀门,没有人比她更熟悉。
2018年公寓装修,她每天早上8点准时参加乙方的安全生产晨会。即使晚上加班很晚,第二天一早她也准时到,从来没有例外。
这次公寓装修没有换电梯。公寓的电梯已经使用十几年了,她怕过度使用电梯,有损电梯寿命,就要求公寓服务班每天早上先打扫电梯卫生,再开电梯。每次电梯运送材料都由专人负责开关,要一整天都盯在现场,片刻不能大意。这无形中增加了公寓服务班的工作量,但这样可以保证三部电梯轮流休息。
2018年公寓装修,她一直盯在现场,没有休过一天假。她对冰冷的电梯比对自己的身体还要重视。
凌晨4点,孙玉琴的闹钟就响了。新疆的冬天早上特别冷,连太阳都要睡到9点才醒来,可她已经在昏暗的路灯中出门了。寒冷的风刮在脸上刀割一样。车在外面停了一夜,方向盘冰凉,手都放不上去,坐在车里,空气也是冷的,即使穿了羽绒服,戴着围巾,她还是打了一个冷颤。
十二层公寓订做的家具运到了,司机对路不熟悉,她要去车站引路。
到车站,看到她一个女人来接,司机很是不好意思。家具运到公寓,同事们也到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天那么黑,为啥不叫个伴儿,一个女人家的。其实,让他们在车站等几个小时,到上班时再去接,也没有问题。
“天寒地冻,他们人生地不熟的,还是去接了才安心。”孙玉琴说。
2018年11月,孙玉琴就这样来来回回地在凌晨出发,去车站接车,有时一晚上要去接两趟,直到全部家具送完。
在一起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孙玉琴好说话,没有架子,有情义。可是在监理公寓装修的时候,监理却发现孙玉琴一点也不好说话,一点也不讲情面。
供应商也觉得她一点没有人情味,材料一次次地被退回去。每次找她,她都笑呵呵地耐心解释,但工程材料只要不合格,她就坚持不用。用她的话来说,公寓不能毁在她手上。
其实,再过6年她就退休了。装修其实和她能有多大关系?可她偏不这样认为。
用她的话说就是,我们不能坑自己的员工。既然住在这里就要对他们的安全负责。我不能在离开这个岗位以后,再让别人指责公寓的不好,要对以后住进来的人负责。2018年公寓装修一年,她比平时上班还辛苦。公寓装修验收完了,她整个人变得又黑又瘦。
房客和家
在公寓工作时间长了,啥样的人都会遇到。
任慧芳有一天推门打扫卫生,发现床上铺满了钱,当时把她吓了一跳,赶紧关上门,去向领导汇报。
多方联系,找到房客。原来是房客落下的前一天刚取的8000多元钱。
“你赶紧回来,把钱收拾好,要不我们没有办法打扫卫生。”
还有一次打扫房间时,在洗脸池旁边发现一个金戒指。问住在房间里的客人却说:“不是我的,是另一个房客的。”当时怕丢,就把戒指放在洗手台显著的位置上。联系另一个房客,才得知,他已经到乌鲁木齐了。等任慧芳再回房间时,却发现戒指已经不在了。再打电话联系房客,他才说,房间的钥匙在朋友那里,戒指已经让朋友取走了。任慧芳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地。
任慧芳说这些的时候,好像是在说别人的事,当年的忧惧、焦虑已经风轻云淡,和她不再相关。
还有更甚。
“有一个房客退房一年了,电脑、毕业证、钱包还留在公寓。我们一直以为是房间里另一个房客的。直到这个房客也退房,才发现原来东西另有其人。”
“你们是怎么找到她的?”
“当时她的钱包里有一张火车票,后来根据这张票找到了她。”
我听后目瞪口呆,任慧芳她们却习以为常。她说,有时想这是房客的习惯不好,但是从心底里来说,是他们认可我们的服务,是对我们工作的信任,是把这里当成家了。
任慧芳是服务班的班长,在公寓已经工作13年了。
任慧芳说,最早我的工资每个月只有400元。记得有一次我家孩子小,幼儿园打电话说,孩子发烧了,让把孩子接走。孙玉琴知道后,让把孩子先接到公寓,先看病再说。随后孙玉琴买了西瓜、营养品等送到房间。记得当时西瓜刚上市很贵,平时工资又不高,看到她买那么贵的水果,真的很感动。要知道,我只是一个临时合同工,她能同意我把孩子带过来,我心里就已经很感激了,没想到她还自己花钱买东西给我。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十二层公寓服务班38个女人,唱着和美友爱的戏,在孙玉琴的带领下组成了一个温暖的家。她们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光,永远带着明媚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人。走近她们,你就能感受到阳光和温暖。
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至今已经30年,十二层公寓如今已更名為员工公寓。
来自五湖四海的毕业生,从这里开始走向他们新的岗位,十二层公寓是他们落脚的第一个家。他们中有公司的高层领导,有公司的中坚力量,他们在这里度过青涩的青春,品尝初恋的美好,这儿也是他们工作生涯的开始。
员工公寓回迁的那天,有远道赶来的朋友,曾经的房客。他们用留恋的目光打量着装修一新的公寓,明亮的大厅,焕然一新的房间、洁具和床品,让他们感叹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感怀时光的飞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