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惩戒也要“讲信用”

2019-10-30王旭东

浙江人大 2019年8期
关键词:讲信用个人信用跳槽

王旭东

“个人信用分可以与守信激励相结合,但不能用于惩戒。”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这些年不少城市以个人信用分为基础,探索信用惠民,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不能以低信用分为由限制自然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权利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现实生活中,信用加分是把“双刃剑”。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地方正在信用体系建设上“做加减法”:一方面给信用“加分”,让守信者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好处;另一方面通过对失信的惩戒,倒逼失信者付出代价。诚然,“无惩戒,不信用”,没有必要的惩戒措施,失信者及其失信行为是难以纠正的。然而,确实不能以个人的低信用分来作为依据施行“限制权”,否则,就有滥用泛用信用惩戒之嫌。

“个人频繁辞职和就业,信用将成问题。”有地方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上述发言,引起了外界的廣泛讨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该官员回应,正常的跳槽肯定不会影响信用,针对的是恶意频繁的跳槽行为,相关细则尚在研究中。但人们担忧的是,辞职跳槽的权利一旦被信用绑架,势必会“收缩权利”,产生“信用顾虑”。信用不能成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

信用惩戒也要“讲信用”。信用惩戒不能滥用,失信的标签不能“乱贴”,滥用泛用也是一种“不讲信用”。2016年9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对失信被执行人规定了11类37项联合惩戒措施,包含具体措施多达100余项。信用惩戒不能随意“扩容”,也不能操之过急。信用惩戒的适用也应遵循一定的原则,避免以信用惩戒代替问题解决、逃避管理职责,甚至导致惩戒寒蝉。

当然,针对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一些乱象,信用立法有必要快马加鞭。以法治方式引领信用体系建设更加可靠。应该讲,信用立法是信用社会与法治社会建设的双重需要。信用立法一方面可以让信用体系建设驶入法治快车道,另一方面可以规范信用惩戒范围,防止“失信标签”的滥贴与失信惩戒的滥用。

猜你喜欢

讲信用个人信用跳槽
食言而肥
个人信用信息何以应由宪法保护?——一个制度论证的进路
个人信用云平台
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将直接与个人信用挂钩
我该辞职吗?
公务员跳槽是好事
猛将吕布缘何成了最失败的跳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