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均电流型APFC电路设计与实现

2019-10-30钟恩松王秀清单绍平李书营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27期

钟恩松 王秀清 单绍平 李书营

摘  要:平均电流控制升压型APFC电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有源功率因素校正电路。文章从电路原理、主要参数计算、硬件电路设计三个方面,对平均电流型APFC电路进行了阐述,并对电路设计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电路对功率因素的控制有显著效果,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平均电流;升压型;APFC;UCC3818

中图分类号:TM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27-0086-03

Abstract: Average current controlled boost APFC circuit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In this paper, the average current mode APFC circuit is described from three aspects: circuit principle, main parameter calculation and hardware circuit design, and the circuit design is verified by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ircuit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power factors and can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words: average current; boost type; APFC; UCC3818

引言

功率因素校正(PFC)分无源PFC(PPFC)和有源PFC(APFC)两种[1]。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采用有源PFC电路。有源PFC采用全控型开关器件对输入电流进行控制,使之与电压的相位相同,从而提高功率因素。有源PFC的拓扑按主电路类型分类,可分为降压型APFC、升压型APFC、升-降压型APFC等[2]。以上这几种常见的APFC拓扑中,最常用的是升压型APFC拓扑。升压型APFC电路按控制模式分类,可以分为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电感电流断续模式(DCM)、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模式(CRM)[3]。其中在CCM模式下常用的控制方法有三种: 峰值电流控制、滞环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三种控制方法的特点如表1所示。

1 平均电流型APFC电路原理

综合考虑,本文采用升压型APFC电路拓扑,应用平均电流控制方法的CCM控制方式。平均电流控制升压型APFC电路采用双闭环控制: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其中电压外环能够使APFC电路的输出电压稳定于给定值,而电流内环可以使电流波形趋于正弦波,从而提高功率因素[4]。CCM模式下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的升压型APFC電路工作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平均电流型APFC电路原理如下:主电路输出电压与参考电压比较,结果送电压外环PI调节器。PI输出电压与正弦半波相乘得到电流参考值,电感电流与电流参考值比较,结果送电流内环PI调节器。PI输出电压与锯齿波比较得到主电路MOSFET的开关信号。当电感电流大于电流参考值时,积分器反向积分,输定电压减小,脉冲宽度变窄;同理,当电感电流小于电流参考值时,积分器正向积分,输出电压增大,脉冲宽度变宽。在一个控制周期中,开关动作时刻取决于误差信号的积分结果,因而称为平均电流控制。

根据上述APFC电路原理,平均电流控制属于恒频控制。恒频工作模式下的平均电流型APFC电路有如下特点:电流纹波小,功率因素校正效果好,电磁干扰小,开关电流应力小。

2 主要参数计算

PFC技术要求:(1)输入电压:180~265V;(2)输入频率:50Hz;(3)输出电压:直流385V;(4)输出功率:300W;(5)输出过压保护:430V。

2.1 升压电感

由于PFC采用的是升压电路,因而当交流输入电压最小时,占空比取得最大值,此时最大占空比为:

当电感电流临界连续时,电感电流峰值最大,最大峰值电流为:

电流纹波(峰峰值)?驻I=Ipk×2k,其中k为电流纹波系数,这里取k=0.1,则电流纹波为0.472A。

因而,所需电感为(开关频率fs取100KHz):

2.2 输出滤波电容

该电容可以通过两个原则(最小纹波电压和最小保持时间)来计算,也可以采用经验常数来计算:每瓦特需0.5-2?滋F。这里采用最小保持时间的方法来估算,最长保持时间是指断电后的保持时间,典型的保持时间一般取?驻t=15~20ms(这里取20ms),则所选取的电容满足:

实际电路中选取的输出滤波电容为一个220?滋F/450V的电解电容,可以满足要求。

2.3 功率开关管

根据原理图可知:开关管承受的最大电压为385V,因此选用电压为600V的开关管。开关管的承受的电流为:

Imax=IPK+0.5?驻I

其中正弦波峰值电流为:

因而,开关管承受的最大电流为:

Imax=2.828A

考虑裕量及MOSFET在较高温度下电流的折扣,取2~3倍的裕量,所以选择电流为15A的开关管。

综上所述,实际电路中采用600V/15A的MOSFET。

2.4 二极管

根据原理,二极管的最大承受反压为385V,二极管电流为:

Id=Pout/Uo=300/385=0.779A

考虑一定的裕量,实际电路中采用型号为BYC8-600(600V/8A)的快速恢复二极管。

3 硬件电路设计

主电路采用BOOST-PFC形式,控制芯片为UCC3818,采用逻辑电路实现电路保护功能。

3.1 主电路

APFC的主电路如图3所示,主电路采用Boost变换器拓扑。额定输入为工频交流220V,额定输出为直流385V。图中JW2为工频交流插座,FU1为保险丝,YM1为压敏电阻,NTC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其作用是抑制开机时的浪涌。C2、L2、C2、C9、C4构成EMI滤波电路,它能有效地抑制电网噪声,提高电子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及系统的可靠性。BR1为整流桥,L1为升压电感,D2为输出二极管,Q1为MOSFET,D1为普通二极管,其作用是为输出滤波电容预充电。

3.2 辅助电源电路

辅助电源电路的作用是为主控芯片UCC3818提供工作电源。根据原理图,该负载电源电路是一种基于TNY268G芯片的反激式电源。其技术参数为:TNY268G的工作开关频率为132KHz,其内部封装的MOSFET耐压值为700V,最大占空比为0.65。图中,整流二极管D5、D6、D8、D9构成全桥整流电路,为辅助电源高频变压器提供原边输入电压。由R41、C28、D7组成的支路与TNY268G的5管脚相连,构成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可以有效地抑制尖峰电压对MOSFET的干扰(因为开关管关断时,将在变压器一次侧感应出尖峰电压)。R42和R43串联后与TNY268G的4管脚相连,构成欠压检测电路。其作用是:当输入电压处于欠压状态时,可以封锁TNY268G芯片,避免MOSFET烧坏。WD2是15V稳压管,与PC817光耦隔离器相连,构成输出反馈电路。

3.3 控制电路

APFC电路UCC3818芯片来控制产生PWM波形,经过最大占空比限制电路后推挽输出到MOSFET门极来驱动MOS管的导通与关断。PFC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如下:直流输出电压经电阻分压后送UCC3818的11管脚,与电压参考值比较,结果送由R33和C29构成的电压外环PI调节器,PI输出电压与正弦半波相乘得到电流参考值,升压电感电流与电流参考值比较,结果送由R28和C18构成的电流内环PI调节器。PI输出电压与UCC3818内部的锯齿波比较得到PWM波形,并由UCC3818的16管脚输出。由UCC3818控制产生的PWM波从16管脚输出,经过最大占空比限制电路后,才能用于驱动MOSFET。

4 实验验证

根据平均电流型PFC电路的設计,绕制电磁器件和焊制PCB板,以验证理论分析。通过对PFC控制芯片未投入工作的情况与PFC控制芯片正常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实验,验证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的PFC电路能够极大提高网侧功率因素的特性。

4.1 PFC主控芯片输出波形与MOSFET驱动波形

对比图5和图6,MOSFET的驱动波形的占空比明显小于主控芯片输出PWM波形的占空比。可见,最大占空比限制电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MOSFET驱动波形的占空比,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实际的调试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节充放电电容C13的电容值的大小或改变LM311D的2管脚比较器参考电压的大小,来增强或减弱最大占空比限制电路的作用效果。

4.2 PFC交流输入侧电压与电流波形

结合图7和图8,PFC未投入工作时的交流侧输入电流严重畸形,呈电流脉冲形状,功率因素很低。因为二极管整流电路不具有对输入电流的可控性,因而形成电源电压峰值附近的电流脉冲。结合图9和图10,PFC正常工作时的交流侧输入电流趋于正弦波,与电压的相位基本一致,功率因素大大提高。可见,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的PFC电路能够有效控制交流侧输入电流波形,使之趋于正弦波,显著提高功率因素。

5 结束语

平均电流型的PFC电路采用双闭环控制,其中电压外环使主电路输出电压实现稳压,稳定于电压参考值,电流内环让电感电流趋于正弦半波,使得交流侧输入电压和电流相位基本一致,从而提高功率因素。经过对PFC电路的原理分析、主要参数计算、硬件电路实现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平均电流控制的升压型APFC电路能够极大地提高输入侧功率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224-225.

[2]王建飞.基于UCC3818大功率APFC电源设计[J].变频器世界,2013,8:51-52.

[3]谭伟.基于DSP控制的BOOST PFC结构和算法实现[D].湘潭大学,2017:5-7.

[4]权保同.基于改进型平均电流控制的单相无桥PFC的研究[J].电气技术,2018,10:23-27.

[5]刘欣睿,等.交错并联CCM Boost PFC变换器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18,08: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