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垃圾分类,上海何以唱出一台大戏

2019-10-29李泓冰

意林·作文素材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围观升华管理者

李泓冰

【适用话题】遵守规则 执行与管理 文明意识力破积习

上海人的精细较真,全国人民都知道。当年物质匮乏的时代,拥有上海产的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收音机,是无数新娘子最奢侈的梦想。再后来,“非典”病毒横行不少地区,但在上海严格的管理、上海人的自律以及居委大妈们警觉的目光中,逡巡不前了。直到今天,不管是办世博会、进博会,还是自贸试验区的先行先试,常常会听到类似的话,“把事情交给上海办,就放心了”。这一回,上海办的事,是垃圾分类——上海人做事的精细、严谨、守规矩,于是体现得淋漓尽致。

吃着小龙虾,还要琢磨虾头和虾身是否要分类丢弃?最可敬的是每个小区的志愿者,在你“破袋”时仔细探测,有如学术研究一般,审度你有没有扔错了桶……上海人较真到令人崩溃的表情,是不是让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

其实,更如履薄冰的是上海的管理者们。被市民用放大鏡打量的,不只是垃圾分类准则,还有城市治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甚至是应对质疑的能力。在被白领们网上吐槽后,上海的部门管理者提出,不要一刀切,既要严格执行硬性约束,也要充分考虑居民需求,如,提倡湿垃圾居民自行“破袋”投放,为了怕居民弄脏手,不少街道在垃圾箱房配置了感应式洗手池。

积习确乎难改,然而积习一旦能改,这个城市会有新的升华。

东邻日本,在一场数万人围观的体育赛事后,能做到无一片垃圾。百姓已经适应了垃圾分类的严苛,连小孩子也习惯了在课间喝完一罐牛奶,要排队在水盆里洗净纸盒再拿到室外晾晒,次日再剪开摊平,方便回收。国民素质之养成,就在这从小习以为常的点点滴滴。以至于日本严谨的垃圾分类已成民族素质标识。

当然,随着垃圾处置能力提高,垃圾究竟如何分类才科学,会是一个长久的课题。但是,精细的垃圾分类如果从此走进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甚至成为下意识的新时尚,以“分”为荣,以“不分”为耻,不但环境洁净了,良好的自律精神、消费习惯和环保意识也会进入我们的集体意识,文明意识或也将从这里开始某种升华呢!

这正是:全民围观分垃圾,魔都奋力破积习。清心清肠清环境,从此纷纷断舍离。

(摘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

猜你喜欢

围观升华管理者
贪吃蛇升华记
开饭啦,快来围观一场餐桌礼仪秀
被围观的网络生活
围观古代名人的错别字
胡娟:奉献也是自我升华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
教育下一代 升华老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