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干预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评价
2019-10-29黄冬霞
黄冬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广东 广州 511495)
妊娠糖尿病具体是指女性在妊娠期间出现糖尿病,并且在妊娠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症状;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约1%~5%,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不断转变,致使该病临床发病率逐渐增长,从而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并且会导致母婴出现近期或远期并发症,所以对其实施相关治疗和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内的妊娠糖尿病患者71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n=35):年龄21~37岁,平均(29.14±6.15)岁。对照组(n=36):年龄22~37岁,平均(29.36±6.33)岁。对比分析71例患者基线资料,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热情接待患者,监测病情,根据其病情变化情况给予饮食和用药指导。
观察组:连续性护理干预:(1)规范管理制度:充分掌握患者详细资料后为其建立电子档案,涵盖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妊娠检测结果等各项数据;定期展开健康教育,提前编制妊娠糖尿病知识手册,安排专人每周举行1次健康讲座,并要求患者或家属积极参与。(2)住院期间护理措施: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变化情况为其制定饮食方案,在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又要合理控制餐后血糖值。叮嘱患者多食用矿物质食物和叶酸较丰富的食物;尽量减少摄入动物脂肪和含糖量高的食物。少食多餐。用药指导:将胰岛素正确保存方法以及使用方式教会患者,确保其在家休养期间可自行用药。运动护理:严格根据患者身体耐受程度
制定有氧运动方案,循序渐进。一般安排在饭后开始运动,运动时间控制在30~35 min。(3)出院后护理:定期实施电话随访,2次/月,直至入院分娩。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种模式下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研究SPSS 22.0计算,计量资料“t”值计算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百分数(%)表示,以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对比血糖控制情况
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好,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对比
3 讨 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孕期最常见的临床疾病,绝大多数患者是由于孕期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而引起的,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致使体内糖代谢出现异常从而引发该病。常规护理仅对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相关护理措施,但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仍较差,所以无法有效控制其血糖,并且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对妊娠结局造成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对患者加强全程(住院、住院、产后)病情监测,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并提高其生活质量[2]。
连续性护理又名延续性护理,顾名思义,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保证患者在不同的场所仍可以享受到同水平的护理服务,更好的维护其身体健康并且保证护理质量。通过实施连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出现护理脱节情况,并且可以确保患者有较高的遵医行为,从而控制血糖。
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显著较对照组高,可见本文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所述的内容一致,进一步证实了连续性护理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开展连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且应用价值较高,建议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