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患者应用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9-10-29吴红桃
吴红桃
(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院/武汉市江夏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湖北 武汉 430200)
本文针对运用子宫全切手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本次对照实验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 0 1 6 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与实验组。实现组患者中,年龄37~66岁,平均(52.94±13.42)岁;对照组患者年龄38~72岁,平均(5 8.3 7±2.4 7)岁,两组患者的平均肌瘤直径(79.51±18.16)mm;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在全面了解本研究内容基础之上自愿参与;(2)术前6个月未发生流产;(3)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排除标准:(1)严重内分泌类疾病;(2)有生育要求;(3)1年内有卵巢及子宫手术史[1]。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子宫全切护理方式,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模式,包括:术前给予患者心理干预,了解患者对手术及治疗中的顾虑和疑问,并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指导,消除患者不安、紧张等心理。完善子宫全切术前各项检查[2]。术后密切关注患者血压、心率及呼吸频率等各项指征,加强对其引流管实施管理,观察患者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告知患者如何保护引流管道,避免发生非计划性管道拔出问题。同时,患者术后早期指导其实施创伤康复训练,防止发生压疮或下肢深静脉血栓,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根据其体质情况予以康复性训练[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 19.0分析处理,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x2检验,采用(n%)表示。差异性较高(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经两种不同护理方式的对照实验后发现,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的子宫肌瘤患者恢复较好,其手术时长为(81.20±8.17)min,住院时长(6.27±0.75)d,疼痛感评分(1.73±0.42)分,焦虑评分(35.78±5.24)分,总满意度(92.31%);而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其手术时长、住院时长、疼痛感评分、焦虑评分分别为(82.58±8.48)min、(8.73±1.02)d、(2.24±0.67)分、(44.06±5.78)分,总满意度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2。
表1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x±s)
2.2 子宫肌瘤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子宫肌瘤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2)。实验组子宫肌瘤护理满意度(92.31%)显著高于参照组(66.67%),两者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临床常见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该病早期可通过保守治疗或肌瘤剔除术予以治疗,但随着患者病情发展,为保障其治疗效果,采用患者子宫全切手术,能够根治患者子宫肌瘤[4]。在子宫全切手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是改善当前护患关系的重要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子宫全切手术对患者心理上的影响较大,因手术对其女性特征器官予以切除,临床中患者发生不良情绪的比例较高,对此,护理人员需注意到患者在围术期的心理及情绪波动,尽早予以干预,避免患
者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术后恢复不良、治疗依从性下降等 问题。
表2 两组子宫肌瘤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期间予行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缩短其恢复时长,因此综合护理方式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优势较高,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