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9-10-29黄海斌陶学育董宏泓蔡晓夏
黄海斌,陶学育,董宏泓,蔡晓夏
(泰顺县人民医院,浙江 温州 325500)
卵巢早衰主要是指40岁以前正常发育妇女由于各类影响因素导致卵巢功能衰竭,青年女性卵巢早衰的发生率约为0.1%,中年女性卵巢早衰的发生率大约在2%左右,临床上还未明确卵巢早衰的发病机制。按照当前研究能够看出,决定女性生育时间的关键因素在于原始生殖细胞储备量[1]。抗苗勒管激素能够对卵泡生长发育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能够对卵巢储备功能实施评价,属于一种敏感性指标。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卵巢早衰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09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9例卵巢早衰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来我院体检的49例健康妇女(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诊断标准为年龄小于40岁,继发闭经;黄体生成激素大于30 IU/L,血清雌二醇小于25 pg/mL,促卵泡激素大于40 IU/L,在间隔一个月之后对患者血清激素水平进行复查,满足以上标准。其中,研究组中,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37岁,平均年龄为(32.8±6.1)岁;对照组中,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39岁,平均年龄为(33.4±6.3)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此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此次研究。
1.2 标本采集与检测
研究组人员空腹采集5 mL静脉血,收集同一时间段健康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以3000 r/min离心操作,取上清液避免脂血和溶血-70℃冰箱保存待检,检测时解冻并充分混匀。AMH水平检测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亚辉龙ⅰFLash 3000);对卵泡刺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雌激素水平检验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仪(SIEMENS ADVIA Centaur XP)进行检测,根据仪器及试剂盒标准操作步骤执行[2]。
1.3 统计学方法
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各组结果均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分析两组人员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在对两组人员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然而在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上,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人员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2.2 分析不同年龄段AMH和性激素水平
在此次研究患者当中,年龄小于35岁的患者AMH水平显著高于大于或等于35岁患者群体,P<0.05;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卵泡刺激素水平、促黄体生成素水平、雌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分析不同年龄段AMH和性激素水平
表2 分析不同年龄段AMH和性激素水平
年龄分布 n 抗苗勒管激素水平(pmol/L) 卵泡刺激素水平(IU/L) 促黄体生成素水平(IU/L) 雌激素水平(pg/ml)≤35岁 49 17.47±4.53 6.09±1.17 6.84±2.23 204.17±44.14>35岁 49 13.41±3.18 5.75±2.25 6.71±2.43 197.22±37.43 P<0.05 >0.05 >0.05 >0.05
2.3 分析研究组患者实施人工周期治疗效果
在研究组患者当中,实施治疗之后有10例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达到正常值,占比20.41%,与治疗前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对10例患者实施人工周期和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干预,有4例患者出现卵泡发育,有2例患者妊娠。其余患者治疗干预之后,效果无改善。
3 讨 论
卵巢早衰属于一种性功能萎缩和继发性和原发性闭经症状,主要特指40周岁以前的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现象。卵巢早衰会引发患者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升高[3]。卵巢早衰的病理改变机制为卵巢内生殖细胞持续减少,导致卵巢功能衰竭。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属于转化因子β超家族成员,由氨基酸残基组成,能够对细胞分化和发育起到调节控制作用,还能够退化雄性胚胎苗勒管。按照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能够起到调节和控制作用,在初始卵泡上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表现出微弱表达,在直径小于4 mm小窦卵泡当中表现出较强表达[4]。现阶段,临床上还未明确卵巢早衰疾病的发病机制,然而经过病理检查能够证实,在卵巢早衰患者卵巢显著减少卵泡数量。在本组研究当中,对照组人员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并且有39例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为0 pmol/L,从上述研究结果能够看出,卵巢早衰症状与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存在相关性,机体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检测可以作为对卵巢早衰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由于大多数卵巢早衰患者仍处于生育年龄,患者有生育需求,但是当前临床上无显著治疗措施恢复症状卵巢功能。因此对于生育需求患者来说,临床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胚胎移植和体外受精方式。妇女卵巢颗粒细胞会产生抗苗勒管激素,在此次研究当中有10例患者检测出血清抗苗勒管激素,这有可能是因为患者卵巢功能未完全丧失,在实施人工周期联合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干预,有4例患者出现卵泡发育,有2例患者妊娠。在对两组人员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人员血清雌激素水平和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显著高于研究,差异显著,P<0.05;然而在血清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上,对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按照沈苏琴[5]等学者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其研究报道当中对卵巢早衰患者和健康者各项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此次研究结果相一致,并且该学者认为,卵巢早衰患者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低于健康者第五个百分位数,因此对于卵巢早衰患者检测出血清抗苗勒管激素,则表明患者卵巢内仍然具有卵泡。综上所述,卵巢早衰患者无法检测到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或者激素水平呈下降趋势,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检测是卵巢早衰检验诊断的一项敏感指标,临床上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