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教师的角色与素养

2019-10-28荀渊

人民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角色素养

【摘要】伴随着未来学生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的革命性变革,未来教师的角色将呈现出多样性与专业性的结合,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领航员、学生学习的评估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发展的交流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专业成长的自主学习者,同时必须具备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素养,包括研究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信息素养等。由此,教师教育体系、模式与课程、专业标准等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培养能夠胜任乃至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未来教师。

【关键词】未来教师;角色;素养

【作者简介】荀渊,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200062)

人工智能时代,网真技术、全息投影、增强与虚拟现实技术等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未来人类的学习方式与教育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变革。扎克伯格夫妇在给女儿的信中就预言了未来教育的四大趋势:一是学生将根据自身的兴趣、需要和目标来寻找教师,学习将是个性化、定制化的;二是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将突破时空限制,同样也不会受到同龄人学习进度的束缚;三是学习将不再是记忆前人的经验、知识,而是掌握可实践的技能,甚至探索前所未有的领域;四是教师将不再是一种全职职业,它将不受年龄、职称、学历的限制,只要某个人在某个领域很牛就可以在这个领域灵活地教学生。由此,未来的学校与培训机构将成为面向所有学习者、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学习社区,通过建设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多样化课程与学习资源来服务于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学习将以学习者为中心,呈现出个性化、定制化、娱乐性和以探究为基础等特征,问题解决、灵活性、创造力和反思等技能与态度的获得将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未来的教师则需要积极适应未来教育与学习的变革,在教学工作中承担更为多样与专业的角色,具备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素养。当然,教师教育也必须作出积极的应对,对教师专业教育体系、专业教育模式与课程、专业教育标准等进行系统性改革,培养能够胜任乃至推动教育教学变革的未来教师。

未来教师:角色的多样性

人工智能时代,学习、教学与教育形态将会发生革命性变革。传统的由教师、学生、课程构成的三维结构将转变为新的四维结构,即学生、数字化学习环境、数字化学习资源和教学支持服务。教师将成为基于数字化环境、资源的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与服务者。正如美国《教学2030》报告对未来教学工作所提出的构想:随着教学生态的变革,特别是认知科学的应用,将促使教师和学生进行沉浸式个性化学习,以及混合式学习环境(面对面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将无缝整合教师、学生、家庭、本地与远程专业人员、志愿者和商界人士等教育活动参与者,使得学校成为整个社区的学习中心,因此教师将扮演更加多样的角色,包括学习指导者、个人教育顾问、社区智库规划员、教育巡查员、社会人力平台开发员、测评设计师等。显然,在未来的学习与教育教学形态中,传统学校模式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角色特征将逐渐被消解,未来教师的角色将被重塑,呈现出符合未来学习、教学与教育变革需要的多样性和基于学习、教学与数字技术融合的专业性。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领航员。人工智能时代,由于学生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中同时学习,教师将与虚拟学习代理人_道承担起学习领航员与指导者的角色。为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学习者量身定制终身和基于需求的学习计划,并根据个人需求随时自动更新学习计划,教师与学生、虚拟代理人构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任务与内容、方法,全程参与和指导学生的知识掌握、问题解决与知识创新过程。当然,教师将更多地依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及其进度,面对面对其进行适配性的个别化指导,并且依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当然,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与行为等综合素养的养成,并将在学生的学习进程中同时扮演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学习中的不确性与风险,引导学生进行基于问题的探索与知识创新,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评估者。未来的学习评价,将打破知识与生活的界限,鼓励学生将知识学习与问题解决、创新能力提升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在评估过程中,教师将突破传统的纸笔标准化测试,借助于信息技术平台,采用观察、档案袋等多样质性评估方法,从关注简单的知识信息传授转型到促进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上,全面收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数据信息,综合评估学生发展状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学习适应与社会责任等关键能力的评估,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与学生一起依据评估信息调整学习进展情况。

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可以基于真实、虚拟两种学习环境,面向真实问题重组教学内容,创设适应不同学习内容的学习情境,采用主动、探究式、项目化的学习方式,创设更多的实践与动手操作机会,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实践变革之间的深层联系,在积极体验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养成个性。在学习情境创设上,既可以基于问题创设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建构课堂教学,也可以创设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教学情境,特别是从抽象、枯燥的概念学习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让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交流者。未来的课程,将突破学科与生活界限,着眼加强学生个体与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通过校内外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学生对以知识学习为主的课程的选择自由度将显著提高。同时还必须看到,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固然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活动,但作为自然个体与社会个体,学生发展是认知、情感与行为协商一致的素养综合提升,学生在社会性的学校环境中必然面临着思想与价值、学习与压力、交友与生活等多方面的困扰。从这个意义上讲,未来教师将更为重视学生在非学习领域的发展问题,更注意发挥面对面教学在意义的生成、情感的熏陶与价值的建构等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发展中存在的身心困惑与问题,平等、民主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引领学生跨越成长困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角色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兴趣与爱好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良好的数学素养依赖于学生学习的再创造
小议戏曲中角色的发展趋势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