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诗意
2019-10-28李娟
李娟
常有读者问我,你的文字如涓涓清流,那样洁净、温情,难道你的生活中不曾遇見污浊和冷酷?我说,是写作教会我怀着一颗对万物敏感的心,我用这颗心感受生之美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点点诗意。
岁月的沙漏里,流走的是丑陋、邪恶、寒凉,留下来的,永远是美好、至善和温暖。不是吗?
我对于文字的情感,仿佛一段不能割舍的恋情,一直深爱着,迷恋着,痴情不悔。如同此刻,翻阅这本书中的文字,那些远去的时光一时间又重回心底,我看见了自己埋藏在文字里的情感。那些文字,表达了我生命中不同瞬间的呼吸,也是我对理想真实的追求。我珍爱它们。
《幽梦影》中言:“凡花色之娇媚者,多不甚香。”其实,文字也是这样。在自己的文字里,我追求少一分姹紫嫣红,多一分雅洁、闲逸。与几年前的文字相比,我如今的文字渐渐在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把枝头的繁华慢慢卸下,留下清瘦的枝丫伸向天空,不再绚丽缤纷,如一幅水墨丹青,山寒水瘦,有了秋水长天的开阔和静气。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写作其实是谋心,而不是谋生。一个写作者不为迎合任何人的口味、不为功利的写作,才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是灵魂的自由呼吸。一个人写作的高度来自广阔的视野与精神的自省,只有忠实自己内心的写作才有意义。
齐白石大师曾说过:“作画要形神兼备,不能画得太像,太像则匠气;又不能画得不像,不像则妄。”写作和绘画一样,文字不能匠气,匠气就缺少灵性,没了飞翔感,好文字从来都是云端上的紫燕。
我在中国美术馆看“搜尽奇峰”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展时,徘徊在吴昌硕、齐白石、林风眠、吴冠中等大师的画前,我才明白,唯有对尘世怀着深深眷恋的人,才能如此细腻传神地表现俗世之美、自然之美。似水流年里,他们远去了,但是,每幅作品里依然有一个跳动的灵魂。
文字有穿透光阴、超乎寻常的力量,它引领我躲避俗世的浮躁和喧嚣,寻找到灵魂的安宁,令我在文字的芬芳里自由地呼吸。而我的世界,因为写作和阅读变得如此丰盈、美好。
文字馈赠我的,也是任何人、任何物质都不能给我的。那些时光深处细腻的感受,弥足珍贵。我怀抱着文学的梦想,走在孜孜以求的路上。
早春时节,我沉醉在法国画家米勒的画里。这位一生穷困潦倒、食不果腹、步履艰难的农民画家,奉献给尘世的,却是一幅幅温情、静谧、圣洁、安详的画。他这样说:“生活是悲苦的,可是我绝不忽视春天。”我仿佛是那幅《拾穗者》里的妇人,低着头,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无比虔诚地拾起一个个麦穗。
生活给予我的都是金黄的麦穗。似水流年里,所有的疼痛、欢颜、善美、温暖都是沉甸甸的麦穗,我以一支笔,俯身拾起它们。因为,我绝不忽视美,如同绝不忽视春天。
(选自《光阴素描》,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