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动态
2019-10-28
再现1979年
北京博而励画廊
即日起至10月20日
“没有航标的河流,1979”艺术群展力邀冯国东、黄锐、郝敬班、何翔宇、李晓斌、蒲英玮、于吉、余友涵、张培力、赵刚等40余位艺术家参展,100余件作品和相关文献共同构成了一部以“1979”作为引擎的话语装置。
1979年的“星星美展”标志着中国迈入新的艺术时代,此展立足于“1979”,但又不限于这一年的艺术、文化与社会变革,而是与“前1979”“后1979”之间潜伏的多维的连环碰撞,共同构织一个朝向未来但依然没有航标的艺术流体。
城市环境更迭
香格纳画廊上海西岸空间
即日起至10月2013
艺术家陈维个展“GOODBYE”是陈维“新城”项目的持续创作,影像和情境装置结合呈现“新城”中有关离散的片刻。他以摄影为媒介重现了我们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更迭,如损毁的球场、俯地的塑像、冷饮泼洒的桌面等,还以双重空间并置的方式延展了实地感受。
从生活中逃跑
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深圳空间
即日起至10月19日
“景甜,你还能逃跑吗?”群展呈现了三位艺术家李燎、刘懿和司屠依附于不同媒介的艺术实践,意在借助他们的聚合,鼓励我们摆脱寻常观看的视角,转向对被遮蔽在媒介、形式之下的原初情绪的关注,以及对每位创作者投射在作品之上那份不可具体言说的、富有诗性的个人气息的体悟与感知。
镜头下的风土事物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厦门空间
即日起至11月10日
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呈现了日本大师级摄影艺术家植田正治的回顾型展览,展出从其早期至后期的141件珍贵原作,涵盖经典代表作品《沙丘》系列,以及备受国内外广泛赞誉的时尚摄影等多个阶段系列作品。植田最钟爱的主题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山阴地区的风土和事物,他的作品有着超越风土人情与时代的普遍性。
克利最后的创作高峰
卓纳画廊纽约空间
即日起至10月26日
今年是包豪斯学院诞生100周年,作为包豪斯学院最重要的教师之一,“保羅·克利:1939”个展聚焦于保罗·克利去世前一年的艺术创作。展出的作品运用了包括黏合剂、油脂、油画、粉笔、水彩在内的各种材料,使得作品的表面不仅有着惊人的视觉表现力,还有着高度的触感与原创性。一幅克利创作于1939年的罕见的布面绘画也在展出之列,与《卷心莱恶魔》等纸本画作一起,展示了克利对他的个人苦难与当时更广泛的社会现实的回应。
20世纪前卫雕塑
豪瑟沃斯画廊香港空间
即日起至11月919
作为20世纪前卫艺术的先锋,汉斯·阿尔普在超过60年的创作中,不断在抽象与写实、有机与几何形状之间流畅地转换。展览“阿尔普:二十世纪雕塑大师”通过呈献阿尔普于1918年至1965年间创作的早期木刻、卡纸拼贴、素描、木质浮雕与青铜雕塑等作品,探讨艺术家独特的形式语言发展历程。
与遗迹对话
台北朝代画廊
即日起至11月2日
韩国艺术家具本女可个展“遗韵风景”展出她20余件近年绘画新作,以及1件立体装置。具本女可擅长以和谐的方式安排混沌和杂乱,为此她试图与被人遗忘的遗迹对话。倾毁的墙桓、建筑物的破瓦残砾等人类文明的产物经过时间的冲刷,最后终会回归自然,成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过渡,消除两者之间的隔阂。
达·芬奇的素描
英国伦敦女王画廊
即日起至10月1319
为纪念达·芬奇逝世500周年,英国伦敦女王画廊展出达·芬奇200幅素描画,均来自英国皇家收藏。素描画对于达·芬奇来说就像是实验室,让他将自己的想法与灵感绘于纸上。这些素描画让人们了解达·芬奇的思想与洞察力,并呈现他对多个领域的广泛兴趣,如绘画、雕塑、建筑、解剖、工程、制图、地质学和植物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