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2019-10-28本刊评论员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城市群都市城镇化

本刊评论员

在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且多数为农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

面对这一宏大而深远的时代命题,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城乡差距不断缩小,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1978年至2018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8.3亿,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9.58%。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速,各类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更加自由高效,人的城镇化这一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旨,正在加速照进现实。

70年来,城镇化水平的跨越式提升,是中国日益繁荣富强的最佳写照。继往开来,我们应继续坚持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城乡融合,大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协同进步,全面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重视规划引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城市建设是一门大学问,要充分认识城市发展规律,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要科学推进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强化“三区三线”管控,推进“多规合一”,促进城市精明增长。要科学配置资源,促進城市工业区、商务区、文教区、生活区、行政区、交通枢纽区科学衔接,实现产城融合、职住平衡。要统筹考虑城市空间与环境,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重视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优化城市交通网络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大力落实公交优先政策。要下大力气补齐城市防涝设施短板,因地制宜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守住“城市的良心”。同时,持续推进节水型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新城市。

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加快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都市圈与城市群。超大特大城市要立足自身功能定位,一方面防止无序蔓延,一方面持续提高经济与人口承载能力,增强要素集聚、高端服务和科技创新能力,发挥规模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发展要分类施策,提高产业支撑能力、公共服务品质,促进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在优化大城市公共资源布局的同时,要立足实际在中小城市适度增加公共资源供给。要有序推动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坚持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都市圈发展,推动一些中心城市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大力提高城市群、都市圈内城镇一体化建设水平,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还要更加注重提升城市的品质和魅力。要全面推动城市绿色发展,大力塑造城市生态风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打造特色山水景观城市。要着力增加城市文化底蕴,提升城市人文魅力,鼓励城市建筑设计在传承中创新,努力建设“有温度的城市”。要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城市群都市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都市通勤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