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看看真实的中国

2019-10-28贺诗郭志强

中国经济周刊 2019年19期

贺诗 郭志强

9月28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下称“访学班”)结业仪式在北京举行。访学班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秘书处(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合作部)和中国传媒大学共同承办,来自拉美和非洲等地区的26个国家46家主流媒体的50名资深编辑记者参加。

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进程中,媒体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帶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中国将打造包括新闻合作联盟在内的后续联络机制及人文合作新平台。根据习近平主席这一重要倡议成立的“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是深化“一带一路”媒体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举措。

 今年4月23日,“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首届理事会议在人民日报社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向会议发来贺信。习近平主席的贺信,为继续推进“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引和重要遵循。目前已有来自94个国家的194家媒体成为“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正式成员。

此次访学班以“新时代、新理念、新媒体、新技术”为主题,9月16日开班。近半个月的访学中,访学班学员聆听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领域发展成就、新媒体发展趋势等专题授课;赴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单位深入了解中国新媒体和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分赴陕西、浙江、贵州、广东等地实地采访调研,亲身体验中国在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大数据产业、城市规划、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和丰硕成果。

阿根廷美洲电视台24频道记者安德烈斯·弗洛雷斯是访学班的一员,除了电视台记者的本职工作,他在阿根廷国内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网红主播”。

在整个采访调研活动期间,弗洛雷斯随时拿着摄像机拍摄并配以解说,实时向国内网友展示自己在中国的见闻。

弗洛雷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深入中国内地采访调研这段时间,给他的印象最为深刻,“我是第三次来中国,但还是第一次有机会走出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这是最真实的经历,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中国。”

这样一个真实的中国,也通过弗洛雷斯们传到了全世界。

“中欧班列为沿线国家带去了更多机会”

9月23日,访学班部分学员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现场采访“长安号”中欧班列最新情况。

中欧班列是一种新型运输形式,相比海运和空运具备明显的优势。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集团副总经理赵越介绍说,货物从陕西西安运到德国,若走海运需50多天,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直达德国汉堡,仅需16天左右,物流成本则与海运基本持平。同时,相比空运,“长安号”的运输成本只有其1/5。

访学班中的不少学员此前对中欧班列都有所耳闻,有的甚至还做过中欧班列的相关报道。“与其他的中欧班列相比,‘长安号有什么不同?”西班牙埃菲社北京分社社长加西亚·哈维尔提出了问题。

“‘长安号运送的货物侧重于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赵越说,西安国际港务区正着力打造科技型加工制造企业基地。2018年,仅在智能终端制造方面,就引进了深圳等沿海城市科技型加工企业49家,目前,中百佳电子、思赢电子、大疆实业等11家沿海企业已落地西安港,产品将出口美洲、欧洲、中亚、日韩、南亚等地区。

阿根廷美洲电视台24频道记者安德烈斯·弗洛雷斯一边拍摄一边解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贺诗 摄

访学班学员正在苗寨山脚下沟通。《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志强| 摄

利用其地理优势,西安港也与义乌、宁波、上海、厦门等货源地进行直接合作,开行西安至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港口、沿边口岸及主要货源地的班列,强化西安港国内、国际物流枢纽和集散功能。目前,西安港已成为国内“一带一路”商品的集散中心。

2018年,“长安号”中欧班列共开行1235列,是2017年的6.37倍;运送货物总重达120.2万吨,是2017年的5.18倍;重载率达到99.9%,实现了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3项指标全国第一。

赵越介绍说,截至目前,2019年,“长安号”已开行1073列,达到1800—2000列的今年预定目标问题不大。

哥斯达黎加《民族报》记者阿曼多·梅尔加感慨说,“可以想象,中欧班列不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沿线国家带去了更多机会。”

“中国的乡村与想象中大不一样”

“原来这就是中国的乡村啊。”9月22日,跟随访学班来到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下称“杨凌示范区”)的厄瓜多尔《快报》记者阿方索·阿尔万连连感慨,中国的农村与自己此前的想象大不一样。

在创新园,访学班学员对一片片整齐的塑料大棚、无花果等特色蔬果、各种特色苗木花卉都感到新奇。创新园负责人马新世一露面,访学班学员就抛出了各种问题。

马新世介绍说,2016年,他和另外4名杨凌籍职业农民共同发起组织建设了创新园,园区以现代特色高效设施农业为内容,以循环农业为理念,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力争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园区内的种植区,访学班学员看到一排排现代化日光温室。在这里,各类农产品的新品种可以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得到高效生产。温室配有设施农业环境控制与监测设备,包括二氧化碳监测、空气湿度监测、土壤水分监测等等,大屏幕上可以随时查看数据。

同时,通过杨凌农业大数据平台,并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创新园已实现对农产品远程控制、预警等智能管理。

“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帮着农民赚。”马新世说,这是创新园的目标。目前园区作为高校培训基地,已经在面向全国对职业农民进行培训。

“我们杨凌的职业农民,可以到各个国家去,对你们的农民进行技术支持。”马新世的话也得到了访学班學员的热烈回应。

农民创业创新园只是杨凌示范区的一个缩影。事实上,整个杨凌示范区,凝结了上到国家、下到每个职业农民的心血。

杨凌示范区相关领导介绍说,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序列管理。

该领导表示,杨凌示范区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管理体制,由科技部等22个国家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区党工委为陕西省委派出机构,区管委会为陕西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具有地市级行政管理权和省级经济管理权。这样的机构设置,在全国并不多见。

另外,2017年,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正式挂牌成立,杨凌片区成为以农业为显著特色的自贸片区。

“看来中国对农村、对农业非常重视。”了解到杨凌示范区的历史沿革后,阿方索·阿尔万表示,杨凌示范区的模式值得自己国家借鉴。

“商户和原住民和谐相处,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9月26日,访学班部分学员走进浙江嘉兴市嘉善县西塘古镇。离开陕西,来到烟雨江南之地,学员们见识到了中国乡村的另一番景象。

古镇一幢幢中式古建筑映入眼帘,恢弘大气又不失江南雅韵,不少学员立刻拿出相机拍照。“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西塘的风貌让玻利维亚《七页报》总编辑阿尔西德斯·弗洛雷斯兴趣十足。他表示,西塘太棒了,这里的很多东西延续了上千年,来到这里,仿佛被带进千年之前的历史,“我很期待后面的行程。”

在古镇西街上漫步,阿方索·阿尔万发现,古镇并不是全封闭的景点,这里的商户和原住民也比较多。虽然人员构成复杂,但是街边很整洁,店铺各有风格。“我感觉这里非常安全、有序。”阿尔万对此很疑惑,“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访学班成员参访杨凌现代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园。人民日报记者 刘龙 摄

红梅社区的老人教“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短期访学班成员剪纸。人民日报记者 王澍彬 摄

“这里有居民和商户共1842户,以前确实不太好管理。”负责西塘古镇管理的保利物业上海分公司助理总经理宋斌亮介绍说,“我们遵循‘建设有序贸易环境的理念,让原住民、商户能享受到专业的物业服务,提升游客体验感,逐步让环境变得有序了。”

9月27日上午,学员又来到嘉善县天凝镇洪溪村,了解村民们的日常生活状况。刚步入村庄,大家就看到许多正在彩排表演的舞者,正在排练自编自演的舞蹈。洪溪村村民向访学班学员介绍,她们并不是专业舞蹈演员,而是洪溪村村民。

原来,当天晚上,这里将举办洪溪村一年一度的百家宴盛会。凡是村里60岁以上老人,都会受邀出席当天的晚宴。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记者格兰达·阿西娅:“她们的演出让我很兴奋,这样的宴会我在拉美从没听说过,可以看出村子对老人的尊重和爱戴。”

镇里走访,还有访学班学员提出疑问:为何村子整体比较整洁,和以往想象的中国农村完全不一样?

宋斌亮介绍说,在天凝镇,保利物业具体参与到城镇的公共服务中,协助村镇开展道路保洁、垃圾收集清运、公共设施维修养护等工作。仅垃圾清运工作,物业就配备了清运车辆76辆,确保垃圾桶每天清运不低于两次。

访学班学员在西安国际港务区采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贺诗 摄

“高科技设备确实能帮到老年人”

9月25日,访学班部分学员走进杭州市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发现这里的独居老人不但可以在社区打造的“邻里之家”一起聊天、学习、娱乐,医疗卫生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在接受访学班学员采访时,红梅社区党委书记孙燕芬谈到了社区的具体情况,“红梅社区是火车站建设时征迁安置的老居民小区,现有住户2500多户,60岁以上老人1097人,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23人,残疾、独居、空巢、孤寡老人824人,占常住老年人口的75%以上。”

要让老人们安享晚年,首先需要保障的就是健康问题。为此,闸弄口街道搭建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绝不是所谓的“大数据噱头”。比如,李奶奶平日有血压偏高的毛病,社区的生活护理员会带着智能医疗设备,每周上门两次,为她量血压、血糖。李奶奶的任何检测数据,都会传输到街道的健康养老平台上,如果数据显示老人身体不适,李奶奶的儿女和家庭签约医生都会立刻收到消息。

孙燕芬介绍说:“老人的儿女只需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老人的健康数据。”

闸弄口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严仰郁是家庭签约医生,为街道的上千名签约病人服务。他手机里的APP是医生版本的,他可以在手机里查看签约病人的数据,如果发现异常,他可以立刻赶往老人家中。“通过这些数据,我还可以从专业角度给病人分析身体问题,提出相应的饮食、生活建议。”

闸弄口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街道已为辖区内所有老人建立“一人一档”,所有数据都会及时更新,并上传至医疗科技公司的云平台。同时,老人在医院的体检报告和平日的检测数据也全部纳入档案,既方便医生查阅,也可作为后期诊疗的参考。

“2017年,闸弄口街道被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联合评选为杭州唯一一个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经过这两年的努力,我们打造的‘医养护一体化居家养老服务链,已基本实现了老年群体就近享受医疗、康复、健康体检、养老等各项医养服务。”该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访学班学员对红梅社区养老模式赞不绝口。墨西哥通讯社国际部副主任亚历杭德罗·加扎对记者说,“我觉得这种服务形式真的很不错,运用了这么多的高新科技和复杂设备简直把我惊艳到了!我想这对老年人而言确实很有帮助。”

访学班学员走访调研安格斯牛农业扶贫项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贺诗 摄

秘鲁安第斯通讯社记者辛蒂娅·贝拉尔德则认为,中国在老年人医养服务系统方面的这种模式可以应用于自己的国家。“我们能从中国身上学习很多经验,如果这样先进的模式可以在秘鲁得到应用的话,相信秘鲁老年人的生活水准可以得到改善。”

“中国扶贫成绩值得肯定”

“我们众多媒体同行通过此行深入交流沟通,分享成功经验,尤其是扶贫经验,让我们亲自了解和体验到了一个热情友好、丰富多彩的中国。”9月28日,在访学班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分享此次访学的收获感悟。

在走访调研贵州、广东两地时,访学班学员对中国脱贫攻坚、多样传统文化与改革开放大潮下孕育的现代科技文明交融发展印象尤为深刻。

9月22日,访学班学员来到贵州毕节大方县,先后走进安格斯牛农业扶贫项目、七星关易地搬迁安置区等地。在走访过程中,访学班学员对恒大集团帮扶毕节市开展产业扶贫赞不绝口。

访学班学员来到大方县凤山乡恒大幸福二村采访时,看到原来的贫困户住的都是一幢幢小洋楼,简直不敢相信。

“难以置信,这些房子真的是给贫困户住的吗?”来自尼日利亚领航报的总编辑奥斯汀·马霍走进扶贫搬迁户居住的小洋楼时,甚至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访学班学员不约而同地感叹:“大方县人民真幸福!”

恒大幸福二村是恒大集团在大方县援建的50个新农村之一,目前住着42户搬迁贫困户、163人。

“到2020年,我们还要协助毕节当地帮扶44.41万人稳定脱贫。”据恒大集团大方扶贫公司扶贫专员温传国介绍,截至目前,恒大集团已经捐赠到位70亿元扶贫资金,成功帮助毕节当地帮扶58.59万人初步脱贫,已助力贵州大方县、黔西县正式脱贫摘帽。

近年来,贵州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贵州脱贫攻坚的跨越式发展也让访学班学员直呼:“这是奇迹。”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贵州全省贫困人口从623万人减少至155万人,每年减少100多万人,其中2018年减少148万人,是近年来减贫人数最多的一年,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近200万人搬出深山。

南非独立传媒集团政治新闻部主任斯菲索·马兰古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扶贫方面取得的成绩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方面的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显著成效还覆盖到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我认为中国的脱贫政策可以为周边国家采用,一些发达国家,还有我们南非也可以采取这些扶贫措施。”

老外眼中的“发电厂”

从西南内陆到沿海开放前沿,访学班学员刚刚惊叹于贵州扶贫攻坚的跨越式发展,又被广东的环保绿色发展、创新活力场景所震撼。

9月25日,访学班学员走进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华润电力”)旗下广州华润热电厂交流。

“这么低的排放量简直不可思议。”来自加纳广播公司的高级编辑戴安娜·弗森看了广州华润热电厂的能耗和排放指标后,对该厂清洁环保发展模式大为赞叹,“超低排放”一时成为众多访学班学员口中的一个“热词”。

时隔两年,来自毛里求斯国家电视台的高级编辑蒂埃里·拉马索米再次来到广州,他坦言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对华润热电厂的环保理念十分认同,“中国经验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意义,希望中国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发展清洁能源生产。”

在参观完位于南沙的华润热电厂后,访学班学员纷纷为这座现代化的绿色电厂点赞。来自赞比亚时报的首席财经记者迈姆博瓦·穆利凯莱拉竖起了大拇指,“赞比亚虽然也有类似的水电厂,但规模很小。通过这种交流学习,我们希望中赞两国之间有更多的合作,把这里的清洁能源技术引进赞比亚。”

走访交流中,华润电力华南大区副总经理刘求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华润热电厂是全国首批13家燃煤机组环保改造示范项目之一,也是广东省首家完成全厂‘超低排放改造的燃煤電厂,我们的清洁环保发展模式代表行业先进水平。”

“超低排放”又称超洁净排放、趋零排放,“超低排放”改造堪称是一场在燃煤电厂领域发起的环保革命。

访学班学员参观学习华润热电厂。《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贺诗 摄

访学班学员正在跟恒大集团扶贫工作人员交流

访学班学员参观织金县民族工艺文化交流中心。《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志强 摄

格兰仕人员为访学班学员讲解生产流程。《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贺诗 摄

截至2018年年底,华润电力98%运营权益装机容量安装了超低排放装置,大幅超过行业平均水平,主要能耗和排放指标持续改善,该厂的减排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烟尘分别为5737吨、4768吨、2042吨。

“中国企业家需重新认识非洲机会”

9月26日,访学班学员走进中国的生产制造业典型代表、全球微波炉最大制造商格兰仕。其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高效先进的生产线为访学班学员展现了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图景。

为增进海外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和市场机会的了解,格兰仕董事长梁昭贤与访学班学员畅谈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心得。

近两个小时的交流,访学班中的外媒学员对梁昭贤的坦诚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印象深刻,“中国民营企业家有这种视野和格局,让我们对中国发展奇迹的原因有了更深的认识。”

“建议媒体朋友们要多向世界宣传报道今日的非洲已发生了积极、可喜、深刻的变化,非洲人民将更开放地去拥抱整个世界,与世界紧密连在一起。”梁昭贤认为,中国企业、中国企业家都要重新认识非洲机会。非洲会给世界不断带来新的动力,在未来,非洲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空间最多的一个市场,对于世界发展将是一个新的经济发动机。

交流中,访学班学员十分关心的话题是:当前,非洲国家都在工业化进程中,非洲国家如何尽快实现工业化?

梁昭贤坦言,非洲国家的政府、主管部门要把非洲的企业家带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像中国这样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学习借鉴我们工业化的经验,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路线图,使每一个具体产业都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每年都能有可喜的增长,这是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

访学班学员追问道:“非洲潜力巨大,中国企业会否考虑转让技术,提升非洲技术水平?”

梁昭贤指出,对于非洲的经济发展而言,不单要考虑技术的问题,应该结合非洲实际,考虑目前哪些产业是最被需要、最重要、最应该被优先挑选出来发展的,应该基于不同非洲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培育,毕竟产业链培育需要时间,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企业通过把自身的核心技術、制造技术带过去,帮助非洲培育自己的产业链,这样才会对非洲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更有帮助,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