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城市群主要地质资源禀赋与绿色产业发展

2019-10-28宋志倪化勇姜月华王东辉李明辉陈绪钰田凯李丹

中国地质调查 2019年5期
关键词:成渝页岩城市群

宋志, 倪化勇, 姜月华, 王东辉, 李明辉, 陈绪钰, 田凯, 李丹

(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 610081; 2.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南京 210016)

0 引言

成渝城市群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的部分区域,总面积约18.5万km2。该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城市群发展规划的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远期到2030年[1]。主要目标为培育发展成渝城市群,发挥其沟通西南西北、连接国内国外的独特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契合互动,有利于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拓展全国经济增长新空间,有利于保障国土安全、优化国土布局。2004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先后组织开展了成渝城市群主要城市和重庆都市经济圈、川南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沿江发展带等重要地区的地质环境综合调查评价、土地质量地质调查,以及页岩气和浅层地温能等能源调查评价工作[1-4],形成了《支撑服务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地质调查报告》[5]、《中国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地质环境图集·成渝城市群》[6]等相关成果。本文系统梳理了成渝城市群的地质调查成果,分析了区域主要地质资源禀赋状况,结合当前绿色理念与相关政策,从清洁能源与产业发展、优势矿种与绿色矿业、盐穴资源与综合利用、优势水源与特色发展、地质遗迹与乡村振兴、优质耕地与绿色发展的视角提出资源的相关开发与利用建议,以期为成渝城市群自然资源利用与绿色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

1 区域地质概况

成渝城市群主体为四川盆地,地跨滇藏和扬子2个地层区。地层出露齐全,如图1所示,从前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大致以龙门山断裂为界,西北部滇藏区巴颜喀拉分区为一套巨厚堆积的前震旦系—三叠系变质火山岩系和变质碳酸盐建造及类复理石建造,东南部扬子区地层以晋宁期—澄江期岩浆岩和一套发育不全的元古宇—中生界的碳酸盐岩及陆相碎屑岩为特征。

成渝城市群地跨扬子陆块与羌塘—三江造山系,由22个4级构造单元组成。区内主体为扬子陆块,松潘—甘孜造山带仅分布其西北部。构造形迹以NE向为主,NW向构造分布于西南部荥经至马边和东北部万源一带,EW向构造分布于南部筠连—叙永一带,SN向构造仅分布于石棉和重庆长寿—南川一带小范围内[7-8]。

2 主要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

2.1 主要清洁能源与产业发展

(1)天然气及页岩气储量位居全国第一。成渝城市群是国家“西气东输”的重要基地之一。天然气资源地质探明储量为3.5万亿m3,占全国的60%,截至2018年,全区共有天然气田83处,主要分布在邛崃—成都—绵阳、遂宁—南充—达州、宜宾—重庆—万州等地(图2)。大型天然气田有安岳、潼南、普光、新场、成都、开州等,累计探明储量均大于2 000亿m3,其中安岳气田探明储量达1.05万亿m3[9-11]; 页岩气勘探持续取得突破,截至2018年,区内页岩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9 209亿m3,其中,涪陵焦石坝探明地质储量为6 008亿m3,威远—长宁探明地质储量为3 201亿m3,建立了涪陵、威远—长宁2个国家级页岩气勘查示范区,建成了涪陵焦石坝、威远—长宁规模化开发页岩气田,成为全国页岩气开发的主战场。

建议充分利用成渝城市群清洁能源优势,支持页岩气规模化开发利用,提升天然气化工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层次; 加快建设普光、龙岗天然气基地,涪陵千亿方页岩气基地,以及国家级页岩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和达州清洁能源基地。

图2 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and shale gas resources

(2)地热资源潜力较大。成渝城市群地热资源总量达5.6×1019kJ,折合标准煤1.876×1012t,已有地热井及温泉约170处,主要集中在重庆主城区、四川峨眉山等地区[12]。区内浅层地温能资源丰富(图3),探明成都市、重庆市及23个区(县、市)城市规划开发区浅层地温能容量2.528×1015kJ/℃,可开发利用的总能量5.49×108MJ,折合标准煤1.974×107t/a,其中,地埋管热源适宜于全区,地下水热源适宜于岷江下游地下水丰富区域。

图3 地热资源分布

Fig.3Distributionofgeothermalresources

目前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利用潜力和空间较大(表1)。建议加强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峨眉山、龙门山等已有良好地热显示区的地热开发利用,加强浅层地温能在冬季供暖、夏季制冷中的利用。建议对资阳—遂宁、宜宾西部等资源丰富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对重庆主城区等已有工作程度较高区开展综合利用方式研究,进一步查明地热资源赋存状态,提高地热能利用成效。

表1 成渝城市群浅层地温能资源量统计Tab.1 Statistics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resources in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2.2 优势矿种与绿色矿业

成渝城市群矿产资源丰富,以铝土矿、煤炭、磷、盐卤等资源更为富集(图4)。现有资料表明,区内矿产地660余处,其中特大型矿区3个,大型矿区133个,中型矿区238个。目前矿产资源开采点553处,正在开采点434处,以煤炭、砖瓦用页岩开采利用为主。

稀有及稀土金属主要分布于荣昌—铜梁—合川一带。黑色金属主要为铁、锰、钒,主要分布于川南及重庆市巫山、綦江、秀山及城口一带。有色金属主要分布于区内西南部及东南部山区。贵金属主要分布于绵阳等地。非金属矿产种类较为齐全,部分矿种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煤炭资源丰富,分布于区内南部及东部。

图4 重要矿产资源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important mineral resources

建议提高成渝城市群区内储量大、开发利用条件好、经济效益佳的芒硝、水泥用灰岩等优势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程度,通过非金属矿产的深加工,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与科技附加值。但在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强化资源管理,实施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绿色发展。

2.3 盐穴资源与综合利用

盐穴是指在地下盐层中建造的人工洞穴,具有封闭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被称为“高度战略安全的储备库”。成渝城市群分布中型及以上岩盐矿床39处,其中,特大型矿床8处,大型矿床18处,中型矿床13处(图5)。开采矿种为盐矿和芒硝,目前多正在开采,主要分布在岷江下游新津—蒲江—洪雅以及乐山、自贡、合川—万州等地。目前,成渝城市群盐穴大多尚未作为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开发利用。鉴于国内外其他地区盐穴的成功利用以及能源储备对盐穴的巨大需求,盐穴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建议对成渝城市群四川自贡、眉山等优质盐穴资源区域开展能源储备地下空间利用情况摸底调查与空间规划,从而实现盐穴资源开发利用,以期为成渝城市群天然气等能源储备提供优质储存空间。

图5 盐穴资源分布

Fig.5Distributionofsaltcaveresources

2.4 优质水源与特色发展

成渝城市群饮用天然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图6),具矿泉多、分布广、流量大、化学成分稳定、水质优等特点,主要分布在四川成都、德阳、雅安、眉山、宜宾、泸州以及重庆主城区等地。现有资料表明,区内分布各类饮用天然矿泉水水源地153处,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113处,饮用天然矿泉水允许理论开采水量一般大于500 m3/d。矿泉水品质较好,多为含偏硅酸、低钠、锶等有益元素的重碳酸钙型优质软水,其中,区内水源地微量元素最多达9种,含4种微量元素以上的优质水源地14处,主要位于四川龙门山周边。

图6 优质水源地分布与开发利用建议Fig.6 Suggestion diagram of distribu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igh quality water sources

建议充分挖掘区内矿泉水资源优势,创建中梁山矿泉水、华蓥山矿泉水等国内外优质品牌,同时加强环境保护,避免水源地被破坏,以保障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绿色开发与永续利用。

2.5 地质遗迹与乡村振兴

成渝城市群地质遗迹资源种类多(图7),地质公园特色鲜明。现有重要地质遗迹164处,其中世界级5处,国家级43处,省级116处; 地质公园13处,其中世界级2处,国家级11处(表2)。据现有资料显示: 观赏性级别在较好以上的分布60处,占重要地质遗迹的36.58%; 已保护或部分保护的地质遗迹103处,占63.43%; 部分开发或未开发的地质遗迹106处,占64.63%。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成渝城市群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分期、分批建设地质公园,对重庆云阳恐龙化石墙等优质资源进行重点开发,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恐龙化石群、岩溶峡谷地貌景观等世界级品牌。对资源优势突出和经济落后的区域,构建旅游扶贫体系,建立旅游运营、保护、支撑的3大系统,实现绿色发展。

表2 成渝城市群地质公园分布Tab.2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geoparks in Chengdu-Chongqing Urban Agglomeration

图7 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Fig.7 Distribution of important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2.6 优质耕地与绿色农业

成渝城市群耕地资源较为丰富(图8),总体养分丰富,局部富硒,已有农业品牌数量多、品质高,有利于支撑绿色农业发展和特色品牌建设。耕地分布面积约10.27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5.51%,主要为旱地、水田、水浇地3种,其中,水田面积5.19万km2,占耕地资源50.57%,主要分布在绵阳—成都—眉山、宜宾—泸州以及局部地区。

截至2018年,已完成成渝城市群土地调查面积14.11万km2,占全区总面积的76.27%。养分丰富区面积0.41万km2,占已调查区的2.94%,主要分布在四川都江堰—绵阳、荥经—峨边、马边县、兴文县等地。养分较丰富区面积3.89万km2,占已调查区面积的27.68%,主要分布在四川绵阳—德阳—成都、雅安地区、乐山—资阳—遂宁、筠连县、重庆南川—綦江地区。

成渝城市群总面积约18.5万km2,已完成土地质量调查面积12.64万km2。调查表明,富硒区域1.06万km2,占已调查区的8.35%,主要分布在绵竹—德阳、荥经—峨边、筠连—兴文等地。硒元素适量区有6.45万km2,占已调查区的50.98%,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位于绵竹、峨眉山、筠连、珙县、兴文、屏山、南川、江津等地。

建议对四川都江堰—绵阳等养分丰富区进行标准化农田建设,培育养分高效利用农业生产基地。加强富硒优良区耕地资源保护和利用,培育万源富硒茶、屏山富硒大米、崇州富硒米、广元富硒辣椒等富硒农产品的研究,促进富硒品牌支柱产业发展。

图8 优质土地资源分布Fig.8 Distribution of high quality land resources

3 结论与建议

(1)成渝城市群清洁能源、优势矿种及优质土地等自然资源丰富,地域优势明显,进一步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2)建议充分利用成渝城市群优势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普光等能源基地及铝土矿等矿产基地,加大重庆主城区等地的浅层地温能勘探力度,开展优质矿泉水、富硒农业等品牌建设,开展优质地质遗迹绿色旅游转型升级,加强川渝两地地质资源跨地域统筹与共享。

本文是对前人已有资料的系统梳理与分析总结而成,但受调查精度的地区差异化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与建议可能存在一定误差与不足。建议今后进一步开展该城市群空白区土地质量调查、区域与重点产业地质调查等工作,以期持续提高自然资源对成渝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

致谢: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相关研究室、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重庆市208地质队、重庆市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重庆市地质调查院、重庆市607地质队等相关单位在工作中给予了关心、指导和支持,并参与相关研究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猜你喜欢

成渝页岩城市群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页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及展望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贵州复杂构造区页岩气赋存与渗透机制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成渝双城到同城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