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朗读在课堂真实发生

2019-10-27孙雯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操作策略朗读语文素养

孙雯

摘 要:本文从朗读印象出发,讨论了朗读的价值考量。然后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朗读的操作策略。引导学生有效朗读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性,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提高了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 价值; 操作策略;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9-052-001

一、“朗读”的价值考量

(一)拨动心中的琴弦

我对朗读最初的印象是停留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的语文老师喜欢在课上朗读课文,那夹杂着乡音,但声情并茂的朗读,总能让我沉浸其中,深深地陶醉。我也喜欢去模仿着他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也许就在那时候,给我打开了一扇文学的窗户,从声音的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

(二)树立绝对的威信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朗读成了我在语文课堂上最常见、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我认为通过朗读,教师用自己心中的情,点燃了学生的情,与学生一起进入文本,感知文本之情,达到读者、作者的融合,感受语文学科“以文表情”的魅力,增强学习语文的乐趣。

(三)栖居创作的殿堂

我还记得最近一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苏教版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菩萨兵》。为了让同学们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我动情地朗读了全文,范读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被红军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所深深打动,在课文的结尾,配上音乐《十送红军》,让孩子们想象:金秋时节,麦浪翻滚,藏胞们望着丰收的喜人景象,他们会对早已踏上征途,身在远方的红军战士说些什么呢?他们又想对朱德总司令说些什么呢?让孩子们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孩子们内心的感情波澜,有如海潮,奔涌而出。他们情不自禁的拿起笔,写了起来,在后续的交流中,好多孩子们哽咽着读着自己的文字,仿佛自己就是藏胞,通过朗读,表达着对红军的感激,课堂也在孩子们的朗读中走向了高潮……

二、“朗读”的操作策略

朗读,作为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手段,是将书面文字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它是一项重要的语言基本功,能幫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领会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每一课都要求孩子们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课堂上,学生读书的热情不是很高,齐读时滥竽充数,个别读时也寥寥无几,读书的语音语调也是各有千秋,时常把一个句子读破,一点感情都没有。针对这些原因,我认为教师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把朗读教学落实到教与学的实处,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扎扎实实、有智慧地进行。

(一)配乐朗读,陶冶情操

音乐是我们课堂的有效推动者,用合适的音乐唤起学生的共鸣,能较快速的带动学生进入课堂情境,美化课堂,营造美好,打造一堂优质课。

例如学习《荷花》一文时,让学生能感受大自然赋予的美,夜晚,一池的荷花在偷偷绽放,伴随微风,那是一种安静的美,教学中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不由自主的去领会、去感受,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审美情趣。然而对于三年级学生,较长的写景文章难免会使人感觉乏味,也难以体会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美。此时,我们如果在教学中选用了小提琴轻音乐曲“追梦人”,让学生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轻声朗读,或是让学生微闭双眼,听教师伴着音乐朗读,从而达到在感受音乐与课文美景的融合,文字和情感的融合,不但调节了学生精神上的疲劳,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得到了扩散与延伸,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创设情境,角色扮演

朗读者的故事与被朗诵的文字中所透露的,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带着角色的朗读才能将文字演绎得更具感染力。同样,让孩子融入情境中,在情境中角色扮演,抑扬顿挫中,孩子们的朗读才会更有滋味,更容易理解内容。在教学《赶海》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出示: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请学生加上动作、表情来读一读,把小作者捏大虾的情景表演出来,就能真实地感受到捏大虾的乐趣。让孩子在表演中读,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读下去,使其沉浸到课文情境中,自觉地用声音动情地再现文字。

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孩子涵咏语言,得语言之精妙,通过扎扎实实品味语言,帮助孩子真切感受语言背后所蕴涵的情感,读出情来;扎扎实实通过层层深入理解,帮助孩子在内化文本上下功夫,真正感受品味语言的乐趣。

(三)智慧评价,以情促读

老师充满智慧的评价,对学生的朗读兴趣至关重要。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评价孩子读书:“你读得真好,你真棒!”那到底好在哪?没有明确的说明,老师一定要结合文本,给予学生有针对性、有指导性的评价。

即便是要指出孩子朗读中的不足,也要巧用评价语。如在学习《少年王勃》这一课时,学生在朗读“奇才!真是奇才!”时声音过小,教师可以这样说:“你的声音有点小,王勃可能听不到你的夸赞,可以大点声么?”当孩子们有的词语没有读准确,课文没有读通顺时,可以这样评价:“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是老师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结合语境对学生的朗读做出反馈,既不打击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明确朗读的方向,升华朗读的情感。

朗读是师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有效朗读,可以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放飞想象的翅膀,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确性,感受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样,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因此,让朗读成为教学永恒的主题吧。

猜你喜欢

操作策略朗读语文素养
小学中年级语文群文阅读的操作策略
中职语文模块化学习评价体系的操作策略和效果观察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基于科学前概念的教学设计与操作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