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离退休职工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病情况调查
2019-10-26卢媛媛孙烨冯西婷李红霞
卢媛媛 孙烨 冯西婷 李红霞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医院眼科1,陕西 西安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医院理疗科2,陕西 西安
710049西安交通大学医院体检中心3,陕西 西安
糖尿病系指主要表现为高血糖的病症,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群众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糖尿病患病率均呈现出增长趋势,且以中老年人为高发群体。与此同时,作为常见糖尿病并发症,DR发生率也有大幅度提高,约20.0%~34.0%[1]。由于DR 对视功能存在不良影响,可降低视力,甚至导致患者失明,故临床上对DR 的关注度逐渐升高[2]。为此,本研究以某高校离退休职工为调查对象,并对DR 发生情况进行有效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某高校3 023位眼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1 549 例,女1 474 例;年龄50~97 岁,平均(66.07±4.12)岁;BMI 18~30 kg/m2,平均(21.58±2.64)kg/m2。
方法:通过现场询问获取性别、年龄、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服用降糖药物情况、运动、低糖饮食以及血糖监测情况;抽取入选者空腹血3 m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使用检影镜进行眼底功能检查。记录DR发生率,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DR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DR 发生率:经调查,3 023 名高校眼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离退休职工中,发生DR 72 例(2.31%),未发生DR 2 951 例(97.62%)。
DR 单因素分析:DR 组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长及服用降糖药物多者比例高于未发生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发生DR单因素分析[n(%)]
DR 多因素分析:经Logistic 分析,≥60 岁、糖尿病病程及使用降糖药物种类多属于引发DR 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讨 论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职工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由于交通方式多以汽车或电动车为主,校园人口高度密集,缺乏运动空间,信息化技术普及占据大量空余时间,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加之应酬频繁、营养过剩等,高校离退休教职工多存在血糖超标等问题[3]。同时离退休职工,年龄较大,身体功能明显衰退,代谢减慢,面临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以及大量空余时间带来的应激,容易加重血糖异常情况,增加DR发生风险[4]。
表2 D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为维护高校离退休职工的健康,减少DR 发生,分析引发DR 的重要因素,并针对性予以干预性措施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3 023名高校离退休职工中,DR 发生率为2.31%;且≥60 岁、糖尿病病程及使用降糖药物种类多属于引发DR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高校离退休职工存在一定的DR发生风险,且易受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究其原因:年龄增长,不仅会影响到身体各脏器功能,减慢机体代谢速度,出现超重或肥胖等问题,诱发胰岛素抵抗,还会引起葡萄糖耐量异常,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发生风险等,还会减少患者对运动的欲望,降低改变生活方式的概率。同时退休阶段拥有大量休闲时间,若未能及时适应退休状态,并对生活方式进行合理调整,易产生安逸少动等问题,进而明显增加身体异常的风险[5]。而糖尿病病程与DR 发生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性,即患者病程愈长,患DR概率愈大。另外,血糖药物使用种类数与机体血糖水平直接相关,一般而言,患者控糖效果愈佳,使用药物种类也就愈少,如若血糖长期偏高,糖尿病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大大增加患者出现DR 的可能性[6]。因此,临床上对于离退休职工中年龄偏大或糖尿病病程较长的人群应当给予更多关注,加大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力度,指导其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提升控糖意识,尽可能地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校离退休职工中DR发生率在2.31%左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以及降糖药物使用情况密切相关,可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