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9-10-26蔡晓飞金黎菊
蔡晓飞 金黎菊
200443上海市宝山区庙行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1,上海
200435上海市宝山区长江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2,上海
高血压使机体的血压始终偏高,很容易诱发心脏病、肾衰竭与中风等多种疾病。通常高血压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表现,同时会并发多个器官功能的衰竭,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危害[1]。为此,应高度重视高血压疾病管理的作用。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对社区管理模式加以利用,可以全面优化管理水平。将2018年1-12月我院5 400 例高血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并分析高血压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1-12月收治高血压患者5 4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 700 例。试 验 组 男1 400 例(51.85%),女1 300 例(48.15%);年龄62~84 岁,平均(74.75±5.73)岁。对照组男1 500 例(55.56%),女1 200 例(44.44%);年龄61~82 岁,平均(74.80±5.6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依据:①自愿参与研究;②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高血压。
排除依据:①临床资料不完整;②不配合治疗。
方法:⑴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指导与门诊随访工作,对患者血压、药物使用状况进行了解并记录。⑵试验组接受常规管理联合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常规管理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行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电子档案创建[2]:应为患者创建个人电子档案并对相关信息进行完善,主要包括患者联系方式、病情进展、饮食与生活习惯、生化检测指标等多个方面;②管理内容规范:对患者病情加以评估,科学分级血压,以疾病评估的结果为基础,为患者制定健康计划,并对病情进展进行定期记录。如果疾病程度加重,则需根据适应证向上级医院转诊并接受治疗。随后,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指导,完成自我健康测评,并对生活方式加以干预,使患者能够正确认知疾病的临床表现、具体发病原因与异常表现等,能够有效应对突发状况[3];③社区高血压宣传讲座:创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并邀请专家向患者宣传与疾病相关的知识,并开展治疗指导工作,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与此同时,要定期组织患者相互交流与沟通,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健康问题加以总结,在和医护团队探讨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处理方式;④健康教育与饮食、用药指导[4]:护理工作人员应结合患者病情,适当调整药物剂量,保证患者饮食的科学性,特别是食物的种类、摄入量等要满足患者实际需求。另外,患者饮食要低脂肪低蛋白,不允许食用酸辣与油炸等油腻性食物,确保机体获得充足营养。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5.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s,mmHg)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对比(±s,mmHg)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试验组 2 700 126.34±8.27 85.23±3.86对照组 2 700 138.76±12.34 89.86±8.77 t 43.444 3 25.107 9 P 0.000 0 0.000 0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发生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概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讨 论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也容易发生心力衰竭与冠心病等疾病。根据既有研究成果显示,患者动脉血压升高原因是外周阻力的提高,且与中小动脉收缩之间的联系紧密。在临床治疗中,采用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管平滑肌张力,特别是钙离子拮抗剂类型的药物。而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增强临床治疗效果[5]。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应用过程中,可以科学化指导患者及家属,有效落实健康教育与指导工作,保证患者及家属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保证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由此可见,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突出。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血压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将社区慢性病综合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可以使患者正确认知疾病,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以及作息规律,为进一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必要保障,推广可行性显著[6]。
综上所述,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管理过程中,合理引入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增强管理效果,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生理指标,保证血压稳定性。与此同时,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运用也转变了患者生活习惯与方式,使预后效果明显增强,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也为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