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聚力再扬鞭
2019-10-25
70年团结奋斗,70年沧桑巨变。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大胆实践,积极主动抢抓战略机遇,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龙头引领作用,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在5.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绘就繁荣振兴、跨越发展的壮美画卷。
战略大后方,倾力支援全国解放
哈尔滨市是一座有着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46年4月28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市,哈尔滨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市的解放,标志着这座城市彻底结束了殖民统治和反动势力奴役、压迫人民的历史,人民从此当家作主,城市发展开启了新纪元。哈尔滨市迅速成为东北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全国解放战争决战决胜的战略后方。在物资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广泛动员全市各界人民群众,克服重重困难,组织了各类支前工作,做到了“要钱给钱,要物出物,要人有人”,解放军打到哪里,拥军支前工作就做到哪里,有力地支援了前线。全市近300家小铁工厂,以经济契约固定相互关系的形式参加军工生产,为前线修理和制造枪械、炮弹。全市各界妇女不计条件,夜以继日地为前方战士赶制被服、絮绗军衣。全市有10多万适龄青年奔赴前线,投身解放战争的战场。市政府派出的汽车队、担架队打造了连接前方、保障物资运送的“钢铁运输线”。
解放战争中哈尔滨市许多工作先行一步,为我党执掌政权、经略城市积累了宝贵经验。最早的成功接管和改造城市的实践,为全国各大中城市的管理积累了经验、提供了范例;实施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措施,丰富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中共中央代表和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在哈尔滨共商建国大计,开展了新中国新政协筹备活动并形成决议;伴随着三大战役的凯歌声声,哈尔滨市委先后选派3400多名干部南下,参加到新解放的各大城市的接收、管理和建设中,“哈尔滨经验”“哈尔滨模式”在南方各大城市开花结果,为各大城市的接管与改造和新中国成立进行了组织和干部的准备。
“共和国长子”,铸就工业重镇辉煌
开国初期,新中国百废待兴;风云际会,哈尔滨市独领风骚。“共和国长子”,是那个时代赋予哈尔滨市的荣光,也见证着哈尔滨人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
新中国成立以后,哈尔滨市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毛泽东同志为哈尔滨市委的题词“发展生产”始终激励哈尔滨人民奋斗发展,哈尔滨很快成为全国的工业重镇。“一五”“二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有13项落在哈尔滨,加上“南厂北迁”16户大中型企业的兴建,使哈尔滨市拥有了“三大动力”和“十大军工”等一批工业骨干企业,奠定了国家重要机电工业基地的地位,哈尔滨市由消费型城市转变为新兴的工业城市。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东北农学院、东北林学院、哈兽研所、703所、焊接所等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陆续兴建扩建,哈尔滨市逐渐成为一个科教资源富集的省会城市。
勤劳勇敢的哈尔滨人民没有辜负时代的眷顾,没有辜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他们牢牢把握住了历史机遇,用自己的艰苦努力和聪明才智铸就了城市的辉煌。“哈尔滨制造”创造了新中国23项第一:第一架直升机、第一架轻型喷气轰炸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第一块玻璃钢、第一台弧焊机器人……以及最大的电站设备集团、最早的现代化精密工具制造厂、最大的铝镁合金加工基地等“共和国之最”。
随着工业基础的不断增长雄厚,哈尔滨市全力支援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国家重点企业和新建工程,为各地的100多个工业企业提供成套工艺资料、产品图纸和设计文件,胜利地完成了毛泽东同志视察哈尔滨市时提出的“出机器、出工人、出技术、出经验”的光荣任务。
沐改革春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掀开了哈尔滨市发展建设的新篇章。市场经济潮涌,开放大门打开,哈尔滨市再次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1990年,首届“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隆重开幕,“哈洽会”从此诞生并不断成长壮大。如今,由此演变而来的“中俄博览会”,已成为中俄两个大国政府间开展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哈尔滨的城市开放度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成为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1996年,原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哈尔滨市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幅员最大、人口居第三位的特大型城市,继全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之后,又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哈尔滨市抓住国家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以机械制造、石化、食品、医药产业为重点的调整改造,充分释放在哈高校、科研院所和中省直企业的科技创新优势,不断攻克技术难题,航空航天、电站装备、舰船动力、生物疫苗等多个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为“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入海等国家重大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也成为哈爾滨市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松花江公路大桥、二环路、绕城高速公路、阳明滩大桥、松浦大桥、磨盘山供水、天然气置换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相继建设竣工,城市载体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修缮了索菲亚教堂、辟建了中央大街步行街、改造了果戈里大街,浓郁的欧陆风情成为哈尔滨市最具鲜明特色的城市符号。
跨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绘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哈尔滨市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主持召开东北振兴座谈会并作出重要讲话,三年两次亲赴黑龙江省考察指导工作,把脉定向、开出良方、给出良策,为哈尔滨市推动新时代振兴发展注入了坚定信心和强大动力。省委、省政府高度聚焦支持省会城市建设,为哈尔滨市更好发挥对全省的辐射功能、外溢效应和带动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哈尔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考察黑龙江省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00.5亿元,是1978年39.3亿元的160.3倍(按现价计算,下同);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6094元,是1978年505元的130.9倍。
改革开放不断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拓展。大力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深化,全面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申建哈尔滨新区成功获批,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点,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哈尔滨新区加快调整新区规划,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发展构架,步入江北一体发展区与江南政策协同区互动发展的新阶段,“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格局初步形成。
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蓬勃发展,哈西新区、群力新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快速崛起。哈西客站、太平国际机场T2航站楼建成投用,哈尔滨火车站改建一新,哈齐高铁、哈佳快速铁路、哈牡客专如期开通。三环路全线贯通,地铁1号线全线、3号线一期顺利通车。
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進一步完善,在哈高等院校达到50余所,中省直科研院所达到89家,39名院士和以刘永坦、陈化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科学家为哈尔滨的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本级1748个政务服务事项中网上办理开通率达到82%,“最多跑一次”事项达90%以上,走在全国前列;企业开办时间减少到最多5个工作日,低于国务院规定标准3.5个工作日,企业集群登记新模式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向城区下放市级行政职权和公共服务事项167项,全面取消13类社区证明的做法被民政部在全国推广。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穿越城区的马家沟、何家沟、信义沟完成治理改造,结束了多年来污染城市大气和松花江水体的历史。2018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0天,比上年增加40天,创有PM2.5监测以来最好水平,位列全国169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程度第一名。被国际权威组织评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
旅游供给和节会水平不断提升。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成效明显,冬夏两季旅游持续升温,冬有冰雪节大宴,夏有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盛会,冰城夏都之名已然叫响国内外。201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56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376亿元。
市民幸福感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等一批高水平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2018年城乡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7828.0元和16934.0元,分别是1978年的128.4倍和134.4倍。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首获综治领域最高荣誉“长安杯”,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进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砥砺70年,塑造城市优秀品格
70年的砥砺奋进,厚植出哈尔滨市底蕴深厚、百折不挠的独特气质,展示出哈尔滨市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
哈尔滨市是一座英雄辈出的城市。民族英雄李兆麟血沃北疆,倒在哈尔滨解放的黎明前夕;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从这里走出,她的形象成为人民币上的经典记忆;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代表苏广铭在这里成长,13次受到毛泽东同志的接见;“献身国防现代化模范干部”苏宁是新时期军人的典范,他把生命最闪光的一刻留在了这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马祖光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激光事业,被称为“光之骄子”;电业职工李庆长叫响“共产党员服务队”,“有事呼我好使”传遍冰城;“最美叔叔”谢尚威勇接坠楼少年,他的名字已成为冰城志愿服务的一面旗帜……
哈尔滨市是一座迎难而上的城市。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哈尔滨成为“要钱给钱、要物给物、要人给人”的“加油站”;1957年、1998年,两度成功抗击松花江特大洪水,见证“军民团结如一人”;2005年,从容应对松花江特大水污染,全力保障百姓喝上放心水……
哈尔滨市是一座人文荟萃的城市。这里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的称号,从1961年开始举办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持续至今,是国内举办时间最长的音乐盛会;这里还是中国冰雪运动之都,第三届亚冬会的圣火在这里点燃;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F1摩托艇等重大赛事,2018年当选“东亚文化之都”……
哈尔滨市是一座与时俱进的城市。解放初期,哈尔滨率先开展土改,掀起黑土地上的“暴风骤雨”;建国初期,哈尔滨倾力承接苏联援建项目,敢于担当、勇于负重的“长子精神”在这里孕育;随着梁军、苏广铭、武永合等一大批劳模涌现,“劳模精神”成为哈尔滨最光荣的积淀;两次抗击松花江特大洪水,“抗洪精神”是冰城刻骨铭心的记忆;在新时期,以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珍爱生命的高尚情操、助人为乐的大爱情怀、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内涵的“哈尔滨风尚”成为冰城最具代表的精神力量。
70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
回首往昔,70年建设发展的实践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我们才能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推动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只有始终坚持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一切从实际出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我们才能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只有始终坚持传承和发扬不屈不挠、英勇斗争,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我们才能战胜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展望未来,哈尔滨人民更加坚定自信。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省委部署,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久久为功,努力开创哈尔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局面。
(本文图片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