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医师分会第三届全国年会嘉宾发言精选
2019-10-25徐迎阳
Anna NowakWegrzyn 教授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儿童变态反应及免疫科教授,变态反应专科医师导师,西奈山伊肯医学院儿科学系教授,西奈山伊肯医学院贾菲食物过敏研究所临床研究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物过敏及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
目前担任美国变态反应和免疫学委员会(ABAI)认证资格考试联合主席,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及免疫学会(AAAAI)食物过敏、皮炎、药物过敏及严重过敏反应协作组(FADDA)副主席,NIH及NIAID基金评审委员,国际食物蛋白小肠结肠炎协会(I-FPIES)主席。在JACI、JACI-inPractice、Allergy、AAI、AAAI等著名期刊发表100余篇文章,同时担任AAAI、PMP、WAO Journal等多个著名期刊的编委兼审稿人,并在NIH、NIAID、FAI、ITN多项科研课题以及多种药物临床试验中担任PI。
【发言精选】牛奶蛋白过敏(CMPA)的诊治共识。食物过敏在儿童中较常见,可达6%~8%,且近10年发病率逐渐升高,牛奶蛋白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食物过敏是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包括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和混合型。CMPA的诊断需要根据病史、查体、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饮食剔除试验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等多种资料和检查结果相结合,才可能确诊。临床上还要注意同乳糖不耐受等非免疫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相鉴别。确诊或高度怀疑CMPA后,应该在饮食中剔除牛奶蛋白。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鼓励母亲继续母乳喂养,并从饮食中彻底剔除牛奶和乳制品;当不能母乳喂养时,应选用替代配方奶粉,如低变应原性配方奶粉(包括氨基酸奶粉、深度水解奶粉)及大豆配方奶粉。但要注意的是,大豆配方奶粉并非低变应原性,有12%的IgE介导型CMPA婴儿可对大豆起反应,且高达50%的食物蛋白诱导性肠病的婴儿可对大豆起反应,因此其并非首选。最后通过两个临床病例(特应性皮炎和过敏性直肠结肠炎),详细讲述了CMPA患儿症状、诊断、治疗及转归。
Xiu-Min Li(李秀敏)教授
美国纽约医学院微生物及免疫学系教授,PhD导师,美国西奈山伊肯医学院儿童变态反应及临床免疫学系终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综合医学研究。
目前担任美国纽约西奈山变态反应与健康综合医学研究所及临床中心主任,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及免疫学会(AAAAI)补充及替代治疗学组(CCAP)主席,在JACI、JACI-inPractice、Allergy、AAAI等著名期刊发表一百余篇文章,同时在NIH、NIAID、NCCAM、FARE多项科研课题以及多种药物临床试验中担任PI。
【发言精选】利用抑制IgE的纳米药物治疗食物过敏。在美国,食物过敏影响了1 500万人,每年儿童因食物过敏急诊就诊20余万次。但目前尚无FDA批准的治疗,规避变应原,如意外进食后诱发严重过敏性反应则使用急救药,仍是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案。因此人们在积极研究新的治疗方案,包括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抗IgE治疗等,而中医药以其出色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李秀敏教授研究团队关于中药治疗食物过敏的研究更是处于最前沿,其FAHF-2配方已经由FDA批准,在小鼠模型、Ⅰ期和Ⅱ期试验均显示出很好的安全性和疗效,在此基础上简化并纯化的E-B-FAHF-2更是极大地减少了服药量,提高了临床实用性,而将其中主要成分BBR进一步经纳米颗粒包被后,更是显出了强大的疗效,在小鼠花生过敏模型中,治疗组花生特异性IgE大幅下降至极低水平,且在停药后仍能维持疗效,同时其可以降低长寿命产IgE浆细胞水平,令人非常期待后续研究成果。最后,李秀敏教授介绍了使用中药治疗难治性特应性皮炎伴多种食物过敏患儿的临床实例。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儿童消化及营养科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炎性肠病以及嗜酸细胞性胃肠病。
目前担任美国纽约西奈山伊肯医学院明迪奇儿童健康与发育研究所委员兼基金评审专家、克罗恩病及结肠炎基金会委员兼基金评审专家、北美儿童消化及营养学会委员兼基金评审专家,在JAMA、JACI、Oncotarget、NatureCommunications等著名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在NIH、MCHDI、CCFA多项科研课题以及多种药物临床试验中担任PI。
【发言精选】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 一种累及消化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EoE是一类食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食道为特征,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为变应原暴露、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了炎症及食管功能障碍。70%的EoE患者存在食物过敏或其他特应性疾病,其中IgE介导和细胞介导的机制在EoE的发病机制中均发挥作用。EoE的发病率在各国差异较大,但总体都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因年龄而异,年幼儿童主要表现为喂食困难、呕吐、腹痛,而年长儿童及成人则主要表现为腹痛、吞咽困难及食物嵌塞。目前共识推荐的诊断标准为:(1)食管功能障碍相关症状;(2)食管黏膜活检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15/HPF,且EOS浸润局限于食管;(3)排除其他可引起EOS浸润的疾病。治疗方面,对于EoE的特殊亚型——PPI治疗有效的EoE,PPI的组织学应答可达54%。对于其他患者,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食物剔除饮食疗法,但由于缺乏确诊EoE致病性变应原的检测手段,并且需要多次内窥镜检查,目前的EoE诊治流程亟待更新。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的检测方法包括检测EoE患者血液中的致病性食物特异性T细胞以及食道点刺试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更好地指导食物剔除。此外,中药提取物DHF在初步的体内及体外试验中亦展示出了消除异常免疫应答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Anne Maitland 教授
美国西奈山伊肯医学院变态反应及临床免疫学系副教授,纽约州伊斯特彻斯特及塔利顿变态反应及哮喘医疗中心医疗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为变态反应疾病中的肥大细胞异常。
担任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及免疫学会(AAAAI)肥大细胞疾病组副主席,美国临床变态反应、哮喘及免疫医师协会(ACAAI)委员,美国国家医学会(NMA)委员。在JACI、AAAI等著名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在多种药物临床试验中担任PI。
【发言精选】以“矿井中的金丝雀”为题,讲述了肥大细胞活化综合征(MCAS)的诊断与治疗。MCAS是指一系列以多种肥大细胞介质异常释放为特征的疾病。目前推荐的诊断标准为:(1)症状及体征同肥大细胞(MC)活化相一致,影响2个或更多器官系统;(2)对治疗的反应——使用拮抗MC介质的药物或MC稳定剂治疗后,症状的频率、严重程度会减低,甚至消失;(3)MC活化的尿液或血清标志物水平升高,组织中肥大细胞(CD117)或慢性活化的肥大细胞(CD117+和CD25+/CD2+/CD30+)增多。肥大细胞(MC)在机体同环境交界面的稳态调节、组织防御和修复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MC相关疾病可以影响任何器官系统,尤其是胃肠道、皮肤及呼吸道,此外,MC亦可存在于关节、子宫中,引起相应症状。最后,Maitland教授以一个自幼起反复皮疹、多种食物过敏、骨关节、消化道、心脏、呼吸、神经等多系统受累的疑难病例,详细介绍了MCAS的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排查原发病、治疗的全过程,并阐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及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