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霍金轮椅上的黑科技

2019-10-25赵天

奥秘 2019年10期
关键词:霍金的霍金轮椅

● 赵天 编

几乎每个人都认识英国物理学家霍金,但几乎每个你认识的人,都不敢说他听到过霍金开口说话,或亲眼看到霍金持笔写字。我们都不知道霍金的真实声音和笔迹是什么样。

众所周知,造成以上困惑的原因,是霍金先生的一生都伴随着全身瘫痪的不治之症,不但手脚动弹不得,开口说话都无法实现,但这并不妨碍他的著作和观点被及时发布出来,引导着世人走向新的科学领域。这不得不归功于科学家们为他打造的一系列“黑科技”设备,以最超前的方式在每一个时期帮助他发声!

而这一系列“黑科技”,都被用来升级霍金所乘坐的轮椅。

轮椅和“首席发言人”

年仅21岁时,霍金就被诊断出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这是一种医学界至今都不知道病因的运动神经损害疾病,患者的肌肉会渐渐失去力量、萎缩,最终蔓延至和呼吸、吞咽相关的肌群,让人生活不能自理,最终很大概率会死于呼吸衰竭,即从局部身体不能动发展到全身都动不了,所以这种病又简称“渐冻症”。

一开始,霍金只是腿不利索,还能依靠拐杖出行。但几年后,他就再也无法站立,不得不开始与自己非常厌恶的轮椅“相爱相杀”。

那个时候,霍金除了行动不方便外,和常人无异,依旧能和他人谈笑风生,甚至还能亲自动手写下一些公式。在移居美国后,霍金坐上了电动轮椅,他甚至找回了在剑桥赛艇队的青春年华,发展出“飚轮椅”的特殊爱好,经常在人行横道上以极高的速度驾驶电动轮椅。

但随着病情的恶化,霍金很快就没办法继续“皮”了,因为他已不能再写字,说话也开始变得含含糊糊,从大家伙勉强能听懂,发展到只有他最亲近的家人、朋友能领会他的意思。所以在那段岁月里,霍金出门除了电动轮椅相伴,还得带上一位“首席发言人”才行。

那时的霍金虽然说话困难,但最少还能一句一句地缓慢表达,相比后面的时光,他还是幸福的。

一开始,霍金只是腿不利索,还能依靠拐杖出行。

1985年,霍金在欧洲访问期间患上了严重肺炎,为了保住他的性命,医生为他实施了气管切开手术,导致他永久失去了发声的能力。所以在今后的时光里,就算他的“首席发言人”,也无法领会他的意思了。

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活着的传奇”,霍金自成名时就几乎全身瘫痪,每天只能坐在轮椅上。

霍金在各地进行演讲

霍金还在业余时间参演了多部影视剧作品

会说话的轮椅

为了让霍金能重新“说话”,学术界可谓是绞尽脑汁。物理学家马丁·金找到了加利福尼亚Words+公司的CEO,请求他帮助霍金教授。这位 CEO 曾经开发过一套名为 Equalizer 的软件帮助同样患有“渐冻症”的岳母,当他得知要帮助的是霍金教授时,立即表示将全力以赴。

他们在霍金的电动轮椅上加装了一台Apple II电脑和一个显示器,显示器上罗列着字母表,霍金只需在光标经过他想要的字母时给电脑一个确认指令,就能输入这个字母,进一步组合成单词和句子。

当然,这是建立在彼时霍金的双手还有一定运动能力的基础上。由于整套软件只需要一两个按键就可以操作,所以那时的霍金不仅能自己控制轮椅,对辅助软件的使用也完全不成问题。这套软件解决了霍金的输入问题,当熟练这套设备后,他还可以着手写作。但是在生活中单单只有文字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霍金的家人、朋友们又向一家开发语音合成器的公司寻求帮助。

这家公司主要生产电话自动应答系统,接到来自霍金的求助后倍感荣幸,于是他们用当时最好的文字转换语音处理器改造了一台CallText 5010设备,并于1988年赠送给了霍金。这样,霍金在输入文字的同时,也能大声地“说”出来,仿佛重获新生。

后来,MIT的工程师们在这套设备的基础上,又为霍金制作了三种声音,分别是他的妻子、女儿和他本人的声音。但由于这一系列工作均由美国人完成,所以霍金通过轮椅发出的声音一直都带有明显的美式口音。

“一块肌肉的表演艺术”

凭借黑科技加持的轮椅,霍金得以继续写作出书,他重新整理了之前的书稿,出版了震惊世界的《时间简史》。

1997年,英特尔在处理器领域的形势一片大好,其创始人戈登·摩尔曾与霍金当面交流,他发现霍金轮椅搭载的整套电脑系统存在很多缺点,便表示将承包霍金的硬件设备,霍金欣然接收。

英特尔重新设计了霍金的轮椅,将计算机集成在轮椅上,用轮椅的电池供电,并且承诺每隔两年将硬件升级一次。

超高机动性能的轮椅

然而病魔连霍金最后能活动的三根手指头也不放过,从2005年起,他只能用一根手指操作整台轮椅了;到2008年,最后一根手指也停止了动弹,仅剩下面部部分肌肉可以活动。于是,霍金的装备面临又一次的大改造。

霍金的研究生助理灵机一动,为他设计了一个“cheek switch”装置,这个装置可以安装在眼镜框上,用红外线检测霍金右脸颊上的一块肌肉的活动。

这种控制方法类似于智能手机上的距离感应传感器,传感器发射肉眼不可见的红外光束,并根据目标物反射的强度检测距离。当霍金收缩面部肌肉时,传感器会接收到一个变化的信号,然后反馈给电脑一个确认动作。这种方式可以完全替代之前使用的手动点击操作,并且不改变原来的操作逻辑。

随着轮椅的全面升级,霍金从“一根手指闯天下”进化为“一块肌肉的表演艺术”,但他的“说话”速度还是降到了每分钟5-6个单词,且随着他面部肌肉的退化,很快又大幅下降至每分钟一个单词,甚至无法精准地控制操作系统,常常陷入选错字母的困境。于是,只好再度求助于英特尔团队。

强大的单词联想功能

在英特尔的实验室里,霍金花了足足20分钟才“说”出大概30个单词的问候语,他的痛苦与无奈,工程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迫切希望能帮到这位不幸的教授。

他们曾考虑过使用最新的技术,例如眼球追踪技术,但霍金的病情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眼睑下垂,眼球追踪技术无法准确锁定霍金的目光,此方案被放弃。

工程师们还让霍金尝试了颇为科幻的脑电波识别技术。能够被清晰识别的脑电波信号往往都是一些身体动作控制信号,例如握拳、面部表情、抬手等,这些信号就相当于一个一个的按键,给每个信号设定好功能便能工作。但也许是因为瘫痪多年,霍金的大脑对肢体的控制功能已经退化了,即便是戴上专业的脑电波帽也无法检测出强度足够的信号。

没办法,工程师团队只好另辟蹊径,将重点放在了改善软件输入效率上。他们认真观察了霍金输入时的每一个细节,并惊讶地发现,虽已进入21世纪,但霍金还在逐个字母地完整拼写单词,这除了源于他严谨的性格,还不得不“归功于”这套“古老过时”的软件。

于是团队找来在智能手机输入法领域备受好评的SwiftKey公司合作,他们采集了霍金的大量文档,分析词频及上下文关联等信息,开发了一套全新的软件。这套软件能在霍金输入字母时给出最合适的预测词,比如输入“Stephen”,软件会联想出“Hawking”,不再需要过于完整的输入,相信绝大多数智能手机的用户都很熟悉这套输入法逻辑。

名为Cheek Switch的装置,安装在霍金的眼镜框上,用红外线检测霍金右脸颊的一块肌肉活动。当霍金收缩面部肌肉时,也就相当于向传感器发送了一个信号。

这些事情,都是在轮椅上一个12英寸的屏幕上完成的。霍金可以在上面写稿、收发邮件,还能用即时通信软件接听电话。

同时新软件还添加了很多便捷功能,包括一键静音、全屏幕任意位置的鼠标点击功能、快速搜索以及电子邮件。用上新软件后,霍金的输入效率高了10倍,能方便地用Firefox浏览器上网;霍金甚至还开通了微博,亲自发博文与中国网友交流。

诚如霍金教授所言:“Where there's life, there's hope.”他生在了一个好的时代、一个科技能够改变人类命运的时代,与其说“时势造英雄”,不如用“时代救天才”来形容他的传奇人生更为贴切。

猜你喜欢

霍金的霍金轮椅
轮椅上的爱
霍金的故事
我的轮椅
《霍金》
霍金墓碑上刻黑洞图案
霍金的遗产——突破计划
吴忠超与霍金的师生情缘
向史蒂芬·霍金致敬
轮椅上的姑娘(外三首)
宇宙之王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