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古堡遐想
2019-10-25郑亚鸿
郑亚鸿
曾经,我以为厦门市同安区只有影视城等旅游娱乐景区,少有古迹。后来,我听说同安区还有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用鹅卵石堆砌而成的古堡——德安古堡,便慕名前往。
德安古堡(又称“德安土楼”)位于厦门市同安区汀溪镇五峰村,从泉州市出发一小时多的车程就到达了。下了公路,穿行在五峰村的乡间小路,越过一条溪流,被绿树簇拥着的德安古堡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古堡内方外圆,长35米、通高9.6米、垛墙高1.4米。堡内有一座三层结构的四合院,每层33间,共99间房。四周的城墙全用鹅卵石垒砌而成,最高处达12米,宽4米,城墙上可以行人,东面和北面城墙各有一个圆拱形的石拱门。
这座修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50年前后)用鹅卵石垒成的古堡,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据导游介绍,修建它的是一位在京城当官的许尚官,是位武将,退隐回家后还常常骑着马在城墙上游走。古堡的修建用了两代人的时间。
关于这座古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堡的主人许尚官6岁至16岁时曾到少林寺习武,武艺学成后他回到五峰村,与五峰村他姓人打架而被追杀。许尚官怕被他姓人发现,就捡了几个五峰村溪间鹅卵石跑到了南洋某武馆当武术教练,几年不敢回老家。当在国外过第五个春节时,许尚官着实想家,就拿出随身携带的鹅卵石一解思家之情,无意中被武馆老馆长瞧见。于是老馆长就问他,这些鹅卵石是不是来自厦门五峰村的溪间?许尚官忙问老馆长如何晓得?老馆长得知许尚官是五峰村人之后,就将自己当年曾在五峰村当土匪一事和盘托出,又见许尚官为人老实肯干,为了了却心愿,老馆长告诉许尚官说,自己人老走不动了,当土匪时曾在五峰村某山上的一棵大树下,埋了“九车十八驴”的金银财宝,叫许尚官马上启程回老家去找同安县老馆长的老友,先保许尚官平安,再去挖金银财宝,好好过日子。许尚官回老家后,按老馆长的指示果然挖到了金银财宝,成了同安的三大富翁之一,于是盖了德安土楼。从此,五峰村就一直留传着许尚官是因捡了鹅卵石而转运发财的故事,故有“石来运转”的美丽传说。
古堡石拱门
德安古堡的主人是退隐回家的京官也好,是“石来运转”的“海归”也罢,古堡终究都是用鹅卵石垒成。鹅卵石垒成的城墙以及满墙的爬山虎,虽然只剩残垣断壁,但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依然显得雄浑厚重。面对古堡的鹅卵石城墙,我不由得想起泉州市东海鲟埔的蚵壳厝。鲟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当年满载着丝绸、瓷器的商船从鲟埔起航,到达非洲北岸卸货。返航时,船员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放在船上压舱,稳住重心,利于航行。载回来的蚵壳就堆放在海边。鲟埔村民就地取材,化废为宝,用大而中空的蚵壳垒砌墙面。墙里隔着的空气多,这样筑成的墙冬暖夏凉,极具腐蚀性的海风也奈何不得,长年累月的风雨反将它们洗刷得纹理清晰,洁白亮丽。蚵壳厝的优点众多,隔音效果好,冬暖夏凉,不怕蛀虫,墙体坚固,所以沿海民间流传有“千年砖,万年蚵壳”的俗语。鹅卵石、蚵壳都被用来作建筑材料,我们不能不佩服先人们善于就地取材的智慧。这种就地取材的建筑不仅省钱省工,而且实用耐用。
一个山村因一座鹅卵石古堡而闻名,一个渔村因成片蚵壳厝而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它们同处闽南,同为建筑奇观,同样经历漫长的风雨沧桑,同是原生态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历史遗存。德安古堡和鲟埔蚵壳厝诉说着闽南特有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鲟埔蚵壳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