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自动驾驶汽车规模量产特定应用场景成产业化热点
2019-10-24
智能网联汽车占据AI技术的战略制高点
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形成一些新的产业体系,深度合作、创新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大趋势。
“当前,汽车工业也进入了工业4.0时代,汽车工业4.0时代的典型特征就是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等与传统汽车工业有机结合,形成汽车交通领域的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这一系统将会给汽车产业带来重大的变革。”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克强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认为,在汽车工业4.0时代,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在技术层面,智能网联汽车占据了AI、信息通信等高端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在产业层面,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将会形成产业链重构以及价值链的不断扩展。在应用层面,汽车将不仅具备传统的运载的功能,还将成为移动智能空间。当前,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国家战略协同,在多个方面推进产业发展,已经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先发优势。
对于目前全球产业的发展现状,李克强告诉记者,美国、欧盟、日本相继发布了相关战略和技术路线图,加速完善各自智能网联汽车的政策法规。另外,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也在快速迭代发展,目前L1-L2初级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实现大规模量产,对于高级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场景下的应用也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热点,正在快速发展。记者了解到,当前一些公司如谷歌的Waymo,在技术实力、测试里程、用户公测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
李克强强调,智能网联汽车正在形成一些新的产业体系,深度合作、创新协同发展已经成为国际大趋势。例如,大型汽车企业强强联合研发自动驾驶、巨头零部件企业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的零部件关键技术,并催生出自动驾驶汽车高精动态地图等新的供应链体系。与此同时,新的商业模式也将不断出现。例如,伴随着自动驾驶高度产业化,出行与配送服务等特定商业化应用场景也将成为下一个市场竞争的热点。
我國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面临六大挑战
我国积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政策法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正在联合推进,积极探索新的机制。
“与国际相比,中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挑战,有相似之处,也有特殊的地方。”李克强表示。
第一,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相关行业标准以及法规亟待加强和健全,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无法适应未来自动驾驶发展的部分,需要我们进行调整和修改。
第二,技术仍然是最大的挑战,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还不太完善,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例如,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技术、线控底盘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方面,还需要“修炼好内功”。
第三,自动驾驶系统的产业集成能力还有待提升。汽车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发展严重影响和制约整车技术发展。伴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积累的不足,我国自动驾驶系统的产业集成能力仍需加强,产业上下游体系仍需完善。
第四,自动驾驶不仅涉及汽车产品本身的问题,还涉及车、网、路、云一体化的问题,尽管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智能网联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仍然面临投资周期长、投资额度大、投资主体不明确以及未来商业化运营方式的挑战性问题。
第五,我国自动驾驶所存在的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产业生态还不够健全。未来自动驾驶汽车运营如出行、配送服务等方面还有一系列的商业模式需要突破。产业链生态方面仍需完善,比如未来如何获取自动驾驶汽车用的高精度动态地图等,产业链的布局还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六,和国际上产业面临的挑战类似,我国社会环境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接受程度还需要逐步提高和检验,涉及相关道路伦理、社会安全、隐私安全等问题还需要逐渐面对并解决。
据了解,我国正在积极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政策法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也正在联合推进,积极探索新的机制。产业界如整车企业、零部件企业、ICT和互联网企业也在合作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同时相较于传统汽车产业,智能网联汽车是一个跨界融合的全新产业,我国也正在探索建立新型“端管云”的产业生态体系。
对于未来产业发展,李克强建议,要进一步形成战略发展共识,明确顶层设计。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自主创新体系,重视和掌握核心技术,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大力支持自主基础技术研究与自主零部件供应商成长。推进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能网联的通信环境,建立大数据平台,这个大数据平台不仅涉及管理平台,还要涉及服务、运营平台。保障信息安全和交通运营安全。统一测试评价标准体系,促进测试示范应用推广。
“未来我希望智能网联汽车能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最终实现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和谐、绿色环保、互联高效、智能安全的发展目标。”李克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