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奇心打开生活的另一种精彩
2019-10-24涵畅
涵畅
趴在门口,把饼干屑撒在院子地上,不一会儿就招来一群蚂蚁,我就看着它们如何呼朋唤友,集聚队伍,把食材运回巢中;冬日的清晨,我早早起来,冲到杂物间,从盛满硫酸铜溶液的烧杯里提起棉线,棉线上的蓝色晶体着实让人感到震撼;姑妈送了个玩具飞机,放学后我就迫不及待地拉上老爸去市政府广场,装上电池,操控起飞,飞机越飞越高,突然钻到了远处楼房的后面,失去控制,一头栽进池塘,我们就在旁边看着它在水里打转、冒烟。等被打捞起来,它也就报廢了……
从小,我就是这么一个满脑子充满好奇,凡事要一探究竟,亲手尝试了才肯罢休的孩子。
我独立从零开始制作出的第一个模型,是一条小船。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二年级的暑假,一长溜的假期作业中有一项是:动手进行小制作。那时的我花了一下午时间,用泡沫、坏掉的风力小车制作了一条小船。虽然做得有些粗糙,但我确确实实将没用的东西变成了有用的,并实现了设想中的功能,这是我在发明创造上迈出的第一步。
每次操作亲手制作出来的模型,成就感与喜悦就会油然而生。塑造一些没有自己的参与便不会诞生的东西,这恐怕就是最简单的创造了吧。这与玩用钱买来的模型所得到的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接触发明创造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开设了创新选修课,每年一次的小课题研究与展示让我收获了不少经验,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想法。设想的许多稀奇古怪的点子中,包括获得专利的家用小龙虾预处理装置。
我家门前是小龙虾一条街,我上下学都会经过。我发现,小龙虾在下锅前的处理全靠人工,效率很低。和店员交流后得知,他们每天都要处理上百斤小龙虾,也没有什么好的机器帮忙,常常会被钳伤。灵感总是在不经意间萌发,我一边吃着小龙虾,一边想着是否能设计出一个提高效率的小龙虾预处理装置。有了想法,便回学校和老师讨论,大家觉得是可行的,在确认了设计特殊的夹持装置及制作预处理装置的创新点后,我稍加完善就寄送出去申报了专利,没想到获得了发明专利,老师也说我运气好(笑)。这次经历让我觉得发明创造真的离我们不远。
做实物是从去年开始的,拍脑瓜想一想是容易的,真正动起手来时却困难重重。就拿夹持(将小龙虾固定)这一功能来说,起先认为用带格栅的钢板就行了,但小龙虾体型大小不一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是不是可以用不锈钢钢条做成的夹板将其夹住呢?但小龙虾通常比较生猛,夹板根本无法控制它们头尾整齐地朝向一个方向;那换成弹簧夹呗,但强度又不够。最后我只能舍弃效率,用橡皮圈来固定小龙虾。经过多次尝试修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最后呈现的实物就像个普通水槽,只用了2个普通电机,能够废物利用的就不买新材料,造价不到300元。
今年,我带着这个装置参加了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其他有趣精彩的发明创造一起PK。评委专家认可了我的作品创意,但仍觉得我的发明比较简单,不一定能很好地实现预想功能。能够拿到二等奖,我已经很开心了,接下来,我要思考的是怎样进一步进行整合改进。橡皮圈肯定要换,当然,如果能加上自动去泥肠的功能就更好了。
创新大赛上,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陈列我作品的隔壁的隔壁比赛场地上展示的作品——智能驾驶舱隔离系统,制作精密复杂,基于单片机的系统较好地完成了预设的功能。我也做过单片机方面的创作,较为满意的一个作品是古树名木的检测系统(一个集浇水、检测、遮光一体化的作品),也很荣幸地拿到了新型实用专利。这样的作品的确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需要很多次的调试。我暗暗下定决心,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像发明智能驾驶舱隔离系统的那位同学一样,做出更精彩、对社会助益更大的作品。
创新、创造看似离我们中学生十分遥远,但其实不然。只要用心观察,善于思考,并动动手做点小东西,汇百川以成江海,生活在一次次或粗糙或精致的创造发明中,会愈来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