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综述

2019-10-24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监测站农村基层防汛

马 顺 刘 超 汤 帅

(1.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3088;2.安徽省水利厅,安徽 合肥 230022)

2016年汛期,安徽省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大洪水,省委、省政府在团结带领全省人民奋力抓好抢险救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灾后水利建设,及时作出了加快推进“一规四补”的决策部署,即制定新一轮水利建设总体规划,着力补齐重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城乡排涝能力建设、湖泊防洪综合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短板。

2016年9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三年行动方案》),全面启动了安徽省灾后水利水毁修复和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其中一项重要建设内容就是开展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基本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加快补齐短板,提升防汛抗洪和防灾减灾能力。与此同时,安徽省水利厅按照水利部部署,及时上报了《安徽省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积极争取将《三年行动方案》中的项目纳入国家计划。灾后水毁修复已于2017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灾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2017年5月4日,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印发了《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徽省的投资规模和具体项目,其中安排安徽省57个县(市、区)组织开展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概算为3.59亿元,各级投资比例为中央55%,省级20%,市县25%。按照省级统一部署,通过总结灾后水利水毁修复建设经验及教训,针对平原水网区开展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项目,建设符合安徽省基层实际的雨情、水情、汛情、灾情预报预警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进一步提升基层防汛抗洪抢险救灾预报预警能力。

1 现状简析

2009年,国家防办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建设,其中安徽省霍山县、岳西县、歙县被列入试点范围。2010年11月,水利部会同财政部等部局启动了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截至2018年,安徽省共有42个山洪灾害防治县(市、区)被纳入该其中。经过十年建设,安徽省初步建成覆盖山洪灾害区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并已逐渐发挥防洪减灾成效,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较之山洪灾害区,皖中、皖北平原水网区的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工作仍然是短板及薄弱环节,虽也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监测站点及平台,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已建站点布局不合理不规范,数量不够,无法满足流域监测密度要求;没有统一的监测预警平台,监测数据分散在不同项目、不同部门所建的平台中,没能实现数据交换共享、多库合一,同时预警设施设备单一落后,基本靠打电话、广播喊话等传统方式进行预警,大大影响预警效率;没有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主要表现为预案编制不完善,可执行性低,或者常年不修订,没有进行洪涝灾害宣传、培训及演练等相关工作,在洪涝灾害来临时,无法依据科学的应对措施或方案进行转移避险。

2 建设目标

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合理配置”的原则,开展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并完善符合农村基层实际的雨情、水情、汛情预报预警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预警能力,推进农村基层防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1 调查评价建设目标

针对平原水网区域受暴雨威胁并影响居民生命安全的低洼易涝村落,受中小河流洪水威胁并影响居民生命安全的村落,查清流域地形、水利工程、历史灾害、威胁范围等洪涝基本情况。针对以上防洪排涝薄弱地区,分析洪涝特点,评价威胁程度,提出规范、准确、具操作性的预警指标,为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农村基层防汛抢险救灾预警能力。洪涝灾害调查成果应满足省水文局制定的《安徽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调查评价成果应采用统一的工作地图和数据库标准,经审核后汇入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成果数据库,应用于省、市、县各级监测平台。调查评价成果要逐级上报,最终汇入全国调查评价成果数据库。

2.2 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目标

依据《安徽省县级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和基层防汛工作实际,通过共享水文、气象部门前期已建自动监测站点数据,结合危险区预警需要,适当补充自动雨量监测站、自动水位监测站点,并辅以图像或视频监测站点,进一步完善县级监测站点覆盖密度,完善县内雨水情监测体系,加大对重要水利工程的安全防护,增强县级基层防汛能力。各类测站的布设原则、建设要求、协议要求等应满足省级制定的典型设计方案要求,最终实现测站数据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录入响应的数据库中,并于监测预警平台正常显示。

2.3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目标

对县级局域网进行改造,通过接入全省防汛抗旱骨干网,实现县级对防汛业务、视频会议等数据传输。通过新建或共享计算机网络专线,配置相关必要软硬件,建设县到乡镇的视频会商系统,实现省市县乡的视频会商互联互通。通过由省级统一开发、多级通用的监测预警平台,实现各级对雨水情、水利工程基础数据的实时查询和历史检索功能,并实时监视雨情、水情,通过采取实用性强、便于操作、维护方便的预警设施设备,对可能致灾的汛情进行预警,并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直观简单地获取监测、预警信息,满足农村基层防汛预警、组织人员避险转移需要。

2.4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起县、乡(镇)、村、组、户五级洪涝灾害防御责任制体系。根据当地洪涝灾害特点、防御现状条件,分别编制县级、乡镇级及行政村级防汛预案,使预案成为防御洪涝灾害实施指挥决策、调度和抢险救灾的依据,成为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利用各种方式宣传防汛知识,做到进村、入户、到人,达到不断提高居民防灾的自觉性、增强自救意识和自救能力的目标。对责任制组织体系中的人员进行培训,达到各类人员熟练掌握本岗工作技能的目标。在洪涝灾害防治区组织开展洪涝灾害避灾演练,使群众清楚转移路线、安置地点,达到在电力、通信等中断的情况下不乱阵脚,安全转移的目标。

2.5 应急救援保障建设目标

按照省级统一标准,结合属地所受洪涝灾害影响种类及程度,通过在县级、乡镇级或行政村级合理配备相应的专业设备以及应急救援工具,在洪涝灾害突发情况下,能够快速、有效地降低灾害带来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提高洪涝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技术路线

安徽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在对洪涝灾害防治区调查并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规划自动监测站网,洪涝灾害调查及评价数据及自动监测数据汇总至监测预警平台软件进行监测分析,同时将县级计算机专线网络及省市县乡四级视频会商系统联通,补充基层防汛相关基础数据的整编工作,对防汛能力进行提升,进而进行预报预警。预警一旦形成,即可通过配置的相关预警设施设备进行预警,主要包括自动预警设备和人工预警设备等,最后通过群测群防体系工作来响应预警,如执行防汛预警预案、网格化责任体系等。安徽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技术路线示意见图1。

图1 安徽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技术路线示意

省市县乡四级监测预警工作通过自动监测预警平台系统和视频会商系统两大系统进行串联对接。

3.1 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自动监测预警平台系统方面,与前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思路不同的是,考虑到县级运维能力不够且信息化人员严重匮乏等问题,为减轻县级运维压力,本次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监测预警平台的开发,摒弃各县独立开发平台的弊端,根据安徽省水利厅统一部署,县级监测预警平台软件由全省统一开发,并部署在省水利厅信息中心,各市、县级通过权限划分进行使用,平台的开发及运维工作由省级统一负责。县级业务应用的核心功能是对实时监测的预警信息、雨水情信息等通过“一张图”进行直观的展示及预警研判处置,通过短信及时准确地发送预警信息。预警分为内部预警和外部预警,内部预警一般自动向县级防办人员发布,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县级防汛指挥部领导。外部预警通过各种预警设施设备向县、乡、村、村组等各级防汛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

自动雨水情监测站、视频/图像监测站具体的数据传输技术路线如下:根据省级统一部署,通过在县级所辖区域科学布置自动水位监测站、自动雨量监测站,以RTU遥测终端为核心,根据站点类型配置相应水位计、雨量计(可选)、通信终端、供电设备以及防雷接地系统,实现雨水情信息的自动采集和传输。所采集的雨水情信息采用GPRS无线传输,通过省级统一采集软件汇总至安徽省水利厅信息中心。图像监测站采用不低于4G无线传输方式,图像传输采用FTP协议统一汇总至安徽省水利信息中心。视频监测站通过现场铺设或租用运营商10M互联网专线进行视频数据传输,并汇总至前期已建的市级电信运营商防汛抗旱视频监控平台。省级、市级、县级及乡镇级则通过省水利视频监控平台实现对各视频站点的访问。由于各市接入大量视频数据,故本项目结合接入情况,对市级平台进行扩容。

3.2 视频会商系统

视频会商系统方面,由于省市县三级视频会商系统前期已实现互联互通,本次项目主要建设县级高清视频会商系统并延伸到乡镇,实现省、市、县、乡镇四级音视频双流双向传输。在各县所辖乡镇或重要前线指挥部等分会场配置一套一体化高清视频会议终端、显示设备、音响设备等,并配置一条10M互联网专线,统一接入县级已配或新配MCU中,为满足省级提出的视频会商分级管理要求,在县级主要将前期已建标清视频会商设备升级为高清设备,即配置两套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和摄像机分别用于召开视频会议,以及将市级视频会商信息转发给乡镇。

4 建设内容

按照技术路线,在各县建设范围内实施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设任务主要有洪涝灾害调查评价、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监测预警平台建设,预警信息展播与发布,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并结合本地实际,配置县乡应急救援工具和设备,形成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非工程防御体系。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4.1 调查评价

虽然安徽省在前期山洪灾害项目中开展的调查评价工作逐渐总结出相关经验和方案,但都是针对山丘区,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项目中主要针对的是平原区,不宜直接套用。因此,在各县区域范围内,基于国家洪涝灾害调查评价技术大纲要求,并结合安徽省实际,按照省水文局制定的安徽省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洪涝灾害调查评价实施方案要求,以行政村为单位调查易受外洪影响和低洼易涝威胁村落分布及基本情况,评价洪涝灾害威胁程度,科学划定危险区,分别确定预警指标和阈值,为及时准确发布预警信息、安全转移人员提供基础支撑,并将调查评价成果逐级汇总到国家、省、市、县级监测预警平台。具体建设内容有:洪涝灾害调查、洪涝灾害分析评价、技术培训、调查评价数据审核汇集以及提交成果要求等。

与山洪灾害区相比,平原区洪涝灾害有以下特点:洪水涨落时间较慢;灾害以内涝和外洪为主;人们居住相对集中;交通电力通信条件相对较好等。由于平原区洪涝灾害主要受内涝和外洪两方面影响,因此相对于山洪灾害项目,主要区别在于调查的技术要求。例如鉴于平原水网区域居住地地势起伏不大,当调查范围涉及多个行政村时,如圩区单元内,圩区圈堤保护范围内多行政村庄,或抵御外洪影响堤段以内低洼地带涉及多村庄,采用实地集中调查、分别上报、集中评价的方法。以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作为评价代表村,调查数据需包含完整内容,以其他行政村作为评价参与村,只要调查本村人口、户数、洪痕、水利工程等个性情况,其他如水准点、断面、威胁范围等共性情况共享评价代表村数据。

4.2 自动监测系统

根据各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的需求,完善符合县级基层实际的雨情、水情、汛情监测系统,在共享水文、气象和前期项目已建自动监测站点基础上,优化县级自动监测站网布局,补充雨水情监测站点,辅以视频、图像监测站建设。严格遵照水文等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统一通信规约、报汛制度,保证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

在现有雨水情监测站网基础上,结合危险区预警需要,优先选择以下范围进行布设:ⓐ低洼易涝区,重要区域适当加密;ⓑ小(1)型水库、有防洪任务的小(2)型水库;ⓒ流域面积大于200km2以上或沿河有重要集镇的河流;ⓓ重要圩口或有人居住的生产圩;ⓔ主要水闸、泵站、拦河坝等水利工程。

例如安徽省最东部的天长市,位于淮河下游,毗邻高邮湖,其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西南部丘陵起伏,东北部多平原。目前已建自动水位监测站58座,基本全部是水库水位站,另外几处分布在境内主要的几条河流、湖泊,如新、老白塔河,铜龙河及高邮湖。而东部沿高邮湖低洼圩区,三面环水,地面高程在4.8~10.0m之间,在洪水期高邮湖河水位上托,侵蚀基准面抬高,致使中、下游河床形成淤泥及淤泥质土,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应在东部沿河湖低洼圩区,适当增加雨水情监测站点密度。同时考虑到区域上游河道比降大、来水急,下游退水慢,河道高水位持续时间长,受上游高水位顶托,洼地涝水无法下泄,也容易引发洪涝灾害。综合分析,并征求属地水文部门相关意见,在该区域增加建设杨村河上游、王桥河上游、秦栏河上游以及白塔河下游等四处具有代表性的河道水位站,可实现对东部低洼易涝区雨水情实时、全面掌握,及时发布预警。

4.3 监测预警平台

各县以计算机网络专线为基础,建设必要的硬件、网络和软件环境,整合县级已有各类资源,开展县级防汛基础数据整编,形成可供业务系统调用的数据库,定制部署省级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多级通用软件,实现对雨水情、水利工程基础数据的实时查询和历史检索功能,并实时监视水情、雨情,对可能致灾的汛情进行预警。建立县级到乡镇的计算机网络、视频会商系统,完善县乡防汛应急会商环境,实现省市县到乡镇监测预警信息互联互通。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监测预警平台软件定制部署、计算机网络建设、县级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县级防汛机房建设等。例如亳州市利辛县,在县级新建不低于20M县到省市水利内网专线,配置交换机、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配置MCU、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及摄像机等会商设备,并对现有会商室、机房进行升级改造,在23个乡镇配置一体化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及视频会商专线,开展利辛县县级及所属乡镇、水利管理单位水利工程设计数据、水利工程管理和防汛业务管理数据以及重要防洪工程调度及防汛预案等防汛相关数据的整编工作,将利辛县水务局办公楼局域网接入全省防汛抗旱骨干网,通过定制省级统一开发的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通用软件实现基层防汛业务、雨水情及视频图像等数据的查询。

4.4 预警设施设备

在易洪、易涝危险区配备乡镇预警设施设备,如无线预警广播、基层防汛展播设备及手摇报警器等,满足农村基层防汛预警、组织人员避险转移需要。

4.5 群测群防体系

群测群防体系是县级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专业监测预警系统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形成“群专结合”的洪涝灾害防御体系。按照《加快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持续、规范、长效组织开展安徽省农村基层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显著增强县级基层群众的主动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责任制体系,县乡村三级防汛预案编制,洪涝灾害宣传、培训及演练等。其中预案编制要求根据调查评价成果及区域内相关情况变化及时修订;洪涝灾害宣传载体主要包括科普读物、宣传手册、挂图、宣传栏、明白卡等。

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如下:ⓐ对全省建设范围内县乡(镇)防汛责任人、系统使用人员、村级预警人员、危险区群众分别开展相关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洪涝灾害基本知识,洪涝灾害形势分析,洪涝灾害成因及特点,如何防御洪涝灾害以及洪涝预警系统的运行操作流程等;ⓑ对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平台相关使用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包括洪涝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组成及技术、数据信息汇集及预警平台或信息终端使用与维护等;ⓒ对全省建设范围内乡(镇)村防汛责任人、系统使用人员、村级预警人员、危险区群众分批次开展相关防御知识和监测站、预警站设备运用及维护知识培训等。

4.6 应急救援保障

按照省级统一标准在县级和重点乡镇及行政村(或自然村)配置应急救援工具和设备,强化安徽省基层救灾手段,提高基层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各县实际,合理配置诸如手摇报警器、万用军铲、拖车绳、应急照明设备、橡皮舟、救生圈等。

5 建设管理

2018年1月9日,为规范和加强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工作,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保障系统长效运行,根据有关规定,安徽省水利厅成立“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工作协调小组(以下简称协调小组)”。协调小组负责全省项目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协调和处理项目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协调小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具有保密、共享和一致性要求的调查评价、省级平台等建设,组织开展技术标准制定、通用软件和系统开发、技术指导培训等工作。并明确了安徽省水科院、安徽省水文局为技术支撑单位,负责起草相关技术标准、工作指导与及时培训,协助监督与管理。

市一级作为该项目的批复及直接管理单位,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市级对实施县的项目管理工作,2018年1月17日,安徽省水利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安徽省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和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对各市提出要明确建设目标和主要任务,全面落实建管责任,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建设、验收、运维管理,强化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意见。

6 结 语

项目实施后,有效弥补了平原水网区基层防汛监测预警建设的不足,初步建立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应急救援保障互补的防汛预报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基层洪涝灾害预警预报防御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防汛预警和预报防御能力和基层防洪指挥决策水平,受灾害威胁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将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发挥效益显著,对安徽省洪涝灾害防御工作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监测站农村基层防汛
夏季防洪防汛
防汛当前莫添乱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防汛,就是要和隐患“对着干”
如何提升农村基层会计的业务水平
县级环境监测站发展的困难与对策研究
守护绿色陶都的“幕后英雄”——走进江苏省宜兴市环保局环境监测站
淮委组织开展2017年防汛抢险联合演练
与酷暑奋战的环保英雄——宜兴市环境监测站现场采样组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