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改八”的滨莱高速是条什么路?
2019-10-24文/图
文/图
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的提前通车,是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更好满足社会公众美好出行需求的实际举措,依托该项目倾力打造的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更是引领未来高速公路交通业态迭代升级的一项重要成果。
8月16日,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滨州至莱芜高速公路(以下简称“滨莱高速”)淄博西至莱芜段改扩建工程,比原计划提前5个月正式建成通车。完成了由四车道向八车道扩容的滨莱高速,不仅是山东省第一条山区八车道高速公路,也成为山东中部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冀、长三角经济圈空间距离最近的“黄金走廊”。
新动能之路 北连南接,绘出区域经济发展“中轴线”
滨莱高速淄博西至莱芜段改扩建工程北起青银高速淄博西枢纽立交,南至青兰高速莱芜枢纽立交,项目全长72.8公里,概算总投资107.2亿元。
改扩建前的滨莱高速为双向四车道,其通行能力与北连的长深高速、南接的京沪高速都不相匹配。特别是博山至莱芜段,受鲁中山区地形影响,最高限速只有80公里,极易发生交通拥堵甚至引发事故,给社会公众出行及车货运输带来诸多不便。为解决这一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痛点”,2016年8月,滨莱高速改扩建项目正式开工,成为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成立后投资建设的首条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
车道数量扩充一倍,设计行车时速由原来的80~100公里提高到100~120公里,普遍加大弯道半径,减小路面坡度……完成扩容提升的滨莱高速,通行能力、通行质量都将得到大幅提升,全路段通行时间也将明显缩短,交通事故率与物流运输成本也将显著降低。
打通物流运输“中梗阻”,编织区域经济新纽带,滨莱高速改扩建项目的建成通车,是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加速推进的生动实践。迈入新时代的滨莱高速,以近乎直线的线形串起了长深、京沪两条经济发展大动脉,以及鲁北、鲁中、鲁南三个经济发展区域,描绘出了一条清晰的山东区域经济发展“中轴线”,必将为沿线地区营商环境优化与产业集群聚集力升级,提供更为充分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保障。
高科技之路 连破纪录,山区道路跑出平原新体验
焕然一新的滨莱高速,妥善解决了以往坡陡、弯急的老问题。作为山东省首条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尽管它仍面临沿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等情况,但改扩建之后,已经能够提供类似平原区高速公路的通行体验。
在业内人士眼中,该项目堪称近年来山东省内施工难度最大的公路建设项目,尤其博山至莱芜段施工之难,堪比“山东蜀道”。这段路施工过程中共涉及路基拼宽、高填深挖、路基改桥、跨胶济铁路桥转体、桥梁整体顶升、超大断面隧道等十余种复杂工况,保通、环保治理、安全管理压力都很大。特别是新建隧道处于剥蚀低山丘陵地貌区和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含水区,地质情况恶劣、设计净距小、断面跨径大、施工难度高。
面对种种技术难题,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攻关,创新应用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确保在高质、高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同时,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通行体验。在这过程中,不仅把滨莱高速改扩建项目打造成为山东省技术含量最高的公路建设项目,还刷新了省内乃至全国多项纪录。
国内最大断面高速隧道群
滨莱高速改扩建项目共设有樵岭前等5座双洞八车道隧道,整个隧道群左右幅累计全长9017.7米,最大开挖跨度21.48米、最大开挖高度14.29米、最大开挖断面245.5平方米。在隧道群施工过程中,创新应用了全智能门禁系统、定型模板台车、全自动机械湿喷技术、“工序延展循环”施工、BIM技术等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同时,有效加快了进度,曾创下单月单洞掘进90米的施工纪录。
山东省最高公路桥
滨莱高速樵岭前1号桥全长404.4米,左幅5号墩、右幅4号墩墩高54.29米,是山东省公路第一高桥。为使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速,桥梁墩柱施工必须在冬季进行。为此,项目创新应用新型环保材料聚氨酯泡沫剂,并辅以水泥浆防护,在达到密封保温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因墩柱钢筋焊接引发火灾事故的风险,缩短了桥梁整体工期。
山东省最大高速公路跨铁路双侧转体桥施工
滨莱高速项目跨胶济铁路桥南北两侧转体部分均长73米、宽26.5米、重1.6万吨,总重达3.2万吨,分别转体105度和75度,转体角度、转体重量及桥梁宽度均创造了山东省公路跨铁路双侧转体桥的新纪录。在确保施工期间铁路列车运行不中断、每天有效施工时间仅有4小时的条件下,项目创新应用了不平衡转体施工技术,以及最新型的球铰支座和智能连续转体系统,不仅顺利解决了转体桥工程结构复杂、施工空间狭小的难题,也确保了转体过程平稳、无冲击颤动、无安全事故,为项目提前顺利通车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项目抬高路基最高处达9米,深挖路堑最深处达11.02米,挖出了接近4层楼的深度,只为提供“一马平川”的行驶体验……
2018年10月20至21日,全国大跨隧道修筑技术及建设管理专题研讨会在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路建设、管养、设计单位的350余位代表参会并赴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现场观摩,“山东的路”再度成为行业焦点。
智能化之路 智能网联,“风口”产业创新试验示范区
除了上述“大手笔”,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还在滨莱高速改扩建过程中植入了一项“黑科技”。随着项目建成通车,由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投资建设的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项目正式封闭测试运营,这也标志着山东省在智慧交通建设方面迈出实质性一步。
为促进高速公路产业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推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齐鲁交通发展集团依托滨莱高速改扩建项目,联合长安大学、中国移动、华为等多家合作伙伴,将原址保留的26公里高速路段进行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改造,打造了国内首个面向车路协同的真实场景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
该测试路段包括3处隧道、一座大桥、一段新建连接线、一处新建收费站、多处纵坡路段及22公里原址旧路面,形成了一个独立的高速公路封闭系统,具备几乎全部高速公路功能形态,且不会给正常通行车辆带来安全威胁,具有作为智能网联高速公路测试基地的多项天然优势。
基地建成后,将具备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公路场景测试、车路协同测试及示范应用、智能公路应用系统测试、智能路侧系统测试及应用、智能网联车队列行驶测试示范,成为国际一流的面向无人车与车路协同应用的全尺度场景测试基地。项目计划从2019年至2023年,通过5年时间,逐步将基地建成全国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综合创新试验示范区,最终形成国际化的无人驾驶测试中心、研发中心及服务中心,打造自动驾驶产业集群。
下一步,齐鲁交通发展集团将进行综合智能驾驶特色基地建设,通过多场景、多功能及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相对完善的交通信息通讯技术环境和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系统框架;进行“高速公路+新能源+自动驾驶+物流+旅游+X”多业态的综合商业模式创新;探索和提出智能网联汽车及智慧交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新发展之路 着眼未来,聚力撤站当好改革“先行军”
众所周知,2019年是撤站攻坚之年,全国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事实上,作为撤站的试点省份,山东省已于去年12月撤销了鲁、苏两省之间的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为后续全面撤站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作为全国首批撤站试点单位之一,齐鲁交通发展集团积极总结经验,不断尝试突破创新,于今年4月9日建成山东省内首个智能电子收费站——淄博西收费站。在此基础上,齐鲁交通发展集团还选定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为着力打造的取消省界站标准路段,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开展了多项工作:5月15日,第二个智能电子收费站——博山收费站建设完工;8月1日,滨莱高速全面完成ETC门架系统、收费车道ETC全覆盖、收费站入口称重检测设备全覆盖等撤站工程建设工作,设置ETC门架系统18套、入口计重检测设备8套,升级改造车道36条。
智能电子收费站着眼于未来自由流收费发展趋势,不但符合交通运输部对撤站工作提出的升级改造要求,而且支持手机扫码支付、“高速e行”无感支付等非现金支付方式。与传统收费站相比,智能电子收费站流量高峰时通行能力提升了5~7倍,通行优势明显,可极大提升公众出行的便捷性、舒适性和顺畅性。同时,在收费站出口匝道处还布设了匝道5G自由流系统,交易成功的用户可选择任何车道不停车通行。收费站还预留了各类交易及监测接口,为今后高速公路自由流收费提供技术支撑、数据积累及运营经验。
智能电子收费站是解决高速公路收费站堵车、提高通行效率的有效措施,是适应公路网络化管理趋势、发挥公路网整体效益和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广应用高科技成果、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重要载体。实验证明,每辆车通过ETC车道比通过人工收费车道平均节省油耗入口为0.0384升/车次、出口为0.0896升/车次,共减少碳排放约11.4克。结合淄博西、博山收费站的车流量估算,每年可节约燃油消耗31.4万升,减少碳排放量115吨,节能减排效果明显,社会意义重大。
聚焦前沿引领未来交通,矢志创新创享美好生活。齐鲁交通发展集团以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为平台,坚持高点定位,持续注入科技创新成果。滨莱高速也随之脱胎换骨,以“新动能之路”“高科技之路”“智能化之路”“新发展之路”的崭新姿态,迈向高速公路升级发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