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学类SCIE收录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
2019-10-24王洋
王 洋
地理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近30 年发展日新月异[1],但与其他学科相比,仍处于比较后进的状态[2]。在国际地学研究领域,美国的论文数量最多,英国和美国的论文影响力较高,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其地球科学研究近年来迅猛发展,但在国际合作和高影响力论文产出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差距[3]。英文科技期刊作为国际学术交流主要的桥梁和平台,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国家科研水平、传播学术成果的重要使命[4]。但中国地学类英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还比较低[5],很难将我国地学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更快、更广。中国科学院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6],依托强大的科研背景,中国科学院主办了8种地学期刊,能够代表和反映中国地学类期刊的发展现状。通过了解8种地学期刊的发展现状,分析影响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因素,探讨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方法,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的地学研究。
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SCIE)是依据文献计量学中的加菲尔德文献集中定律,只收录世界各学科领域内重要的科技期刊,选择过程毫无偏见,因此其收录的期刊论文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学科领域各个国家、地区、研究机构的发展现状。本文依据SCIE 数据库提供的相关数据,对8种地学期刊的出版周期、载文量、作者和读者的国别分布、篇均被引频次等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参照Journal of Citation Report(JCR,期刊引证报告),实现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多方位评价。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选取了被SCIE 收录的8 种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地学英文期刊为研究对象(表1)。J GEOGR SCI主要刊登能反映地理学科最高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CHINESE GEOGR SCI是我国创办最早的综合性英文地理学术期刊,关注国内外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J ARID LAND锁定中亚地区,积极追踪报道干旱区的热点问题;J MT SCI-ENGL专注于山地-高原区,选题方向包括山区生态、环境、资源、灾害及山区发展;PEDOSPERE是我国土壤科学领域唯一的一份国际性学术期刊,传播国内外土壤科学最新成果;ADVATMOS SCI主要介绍大气和海洋的动力学、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等方面的进展;J ENVIRON SCI-CHINA是中国第一份环境科学研究方面的英文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工作者的新技术、新理论;CHIN J OCEANOLLIMN 选题内容包括海洋湖沼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及开发等。8 种期刊的选题方向不尽相同,更能全面地反映地学期刊的发展现状。本文利用Web of Science 的“分析检索结果(Analyze Results)”和“创建引文报告(Create Citation Report)”两个功能,对8 种地学期刊2011—2018年发文情况及施引文献进行分析,并结合SPSS 软件对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截止日期为2019-4-28)。
2 统计结果及分析
2.1 影响因子与载文量及出版周期的关系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统计当年引证该刊前2 年论文的总次数与前2 年该刊发表的论文总数之比。由于影响因子时间跨度太短,对于发展较慢的地理科学,不能合理地测度期刊论文影响力,因此,本文分析2011—2017 连续7 年的影响因子(表2)。8 种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JENVIRON SCI-CHINA(3.12),连续7 年都高于其它7 种期刊。PEDOSPHERE的影响因子提高速度最快,其次为J ENVIRON SCI-CHINA。J MT SCI-ENGL的影响因子稳定增长。CHIN J OCEANOL LIMN的影响因子缓慢地波动增长。8 种地学期刊影响因子在7年内整体上均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成长的态势比较好。
载文量与影响因子有直接关系。载文量多的,期刊传播的信息量就大,丰富的信息会帮助期刊获得一定的影响力;载文量少,可能无法获得读者足够的关注。安梅[8]通过研究发现“发表论文数较多的期刊,影响因子相对稳定,没有出现很大滑坡;但发表论文数较少的期刊,影响因子靠前了,特征因子却是下降的,因此期刊的影响力是下降的”。J MT SCI-ENGL,ADVATMOS SCI,J ENVIRON SCICHINA 和CCHIN J OCEANOL LIMN,4 种期刊的载文量均大于100,影响因子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载文量最多的J ENVIRON SCI-CHINA,影响因子增长速率仅次于PEDOSPHERE,影响因子连续7 年高于其他7 种期刊;载文量小于100 的4 种期刊,除了PEDOSPHERE的影响因子上升速度很快,另外3 种期刊在2017 年影响因子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影响因子的增长速率也普遍慢于发文量较多的期刊。
表1 中科院主办SCIE收录的地学类期刊统计[7]
表2 2011—2017年中科院主办SCIE收录的地学类期刊的影响因子统计
从出版周期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上看,如果载文量维持不变,但是从双月刊变为月,出版周期缩短了,期刊的影响因子是明显增加了的。J GEOGR SCI于2015 变为月刊,J ARID LAND于2014 变为月刊,ADVATMOS SCI于2015 变为月刊,虽然全年载文量变化较小,变为月刊后,期刊的影响因子都呈增加趋势。J ENVIRON SCI-CHINA从2007 年开始就是月刊,影响因子逐年提升。J MT SCI-ENGL于2016 变为月刊,刊文量大幅增加,影响因子呈稳定增长状态。
图1 2011-2018年中科院主办SCIE收录的地学类期刊载文量统计
从表1 的出版周期来看,8 种刊中有5 个月刊,3 个双月刊,其中4 个月刊的影响因子均呈快速增长或稳定增长的趋势;3 个双月刊中有1个呈缓慢波动增长的状态,另外2个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但2017 年IF 有所下降,影响因子上升的速度明显弱于出版周期为月刊的期刊。因此,出版周期长、载文量少,不利于提高期刊的影响力[9-10]。出版周期与期刊质量关系密切,只有在稿源充足,稿件质量和审稿质量有保障的条件下,期刊拥有广泛的读者群体,缩短出版周期,才能够提高期刊的影响力。美、英、荷兰、德国的部分期刊已经开始将月刊改为半月刊,Nature和Science都是周刊,不但可以及时发表科研进展,还可以提高期刊的载文量[11]。目前,月刊是国内比较优势的出版周期,中国的双月刊、月刊还在出版周期方面仍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2.2 作者国际化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2.2.1 作者国别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花芳[12]认为,作者国际化反映了期刊对于国外作者的吸引力,可以用国外论文的多少,稿件来源的广泛程度加以表征。期刊作者的国别分布,是基于对所有文章中作者国别的记录,如果一篇文章,出现了不同国别的作者,有几个国家,就记录几次,表示不同国家出现的篇次。中外合著是指作者地址中至少出现一个国外地址。由于不同期刊的载文量是不同的,本文采用期刊某国作者出现的篇次占该刊总的载文量的比例(表3)。科技发达国家以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国利亚、日本、韩国为例;发展中国家以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尼泊尔为例。
8 种期刊中,有3 种期刊的中国境内作者的发文量比例达到了70%以上。PEDOSPHERE的中国境内作者的发文比例最小,CHIN J OCEANOL LIMN的中国境内作者的发文比例最大。期刊的中外合著论文比例约占9%~25%,ADVATMOS SCI和J ARID LAND的中外合著发文比例最多,CHINESE GEOGR SCI和CHIN J OCEANOL LIMN的国际发文比例较少。欧美科技发达国家的发文量较多,美国作为科技大国,发文量最多,其中J GEOGR SCI 和ADVATMOS SCI美国作者论文的比例达到了19%。亚洲科技较强的韩国、日本的发文量从整体上要多于亚洲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发文量最多,其次是伊朗、巴基斯坦,尼泊尔的发文量最少;J MT SCIENGL刊发的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的论文最多,其次是PEDOSPHERE。PEDOSPHERE影响因子上升速率最快,其中国境内的论文比例最小,中外合著及国际论文的比例最高,作者的国际化程度高;J MT SCIENGL的国际论文比例仅次于PEDOSPHERE,其发展中国家发文量明显高于其它期刊,借助“一带一路”建设,J MT SCI-ENGL聚焦中国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成果,积极宣传科技期刊,提高期刊的国际影响力;ADVATMOS SCI中外合著,科技较发达的美、英、韩国发表论文的比例较多,影响因子提升较快。因此,作者国别的广泛分布,提高作者的国际化程度,是有助于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的。
表3 2011-2018年中科院主办SCIE收录的地学类期刊作者的国别分布
2.2.2 作者国际化指标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确认不同期刊作者的国际化水平,仅是通读计量作者的国际化分数是不合理的,还必须考虑作者是来自发达国家,还是来自发展中国家[12]。本文采取刘雪立[13]提出的作者国际化分数和国际化指数两个指标,用以分析作者的国际化情况。
Ci表示某期刊第i篇论文中所有作者涉及到的国家数(不计中国,同一论文作者相同国家不重复计算);N表示该期刊论文数。FAI 计算的是不区分不同国家重要程度、各期刊所有有国外作者地区分布的广度,可能小于1,也可能在于1。
nC为某期刊所有作者涉及的国家数;Pi表示第i个国家的论文数。Wi为不同国家权重值[13]。IAI是在FAI 的基础上,根据各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不同而赋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出的反映作者国际化水平的指标,通常IAI ≤FAI。
2011—2018 年,8 种 期 刊 的FAI 和IAI 水 平见表4。随着时间的变化,作者的国际化分数与国际化指数均呈波动状态。有4 种期刊的FAI 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的,上升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ADVATMOS SCI,PEDOSPHERE,J ENVIRON SCI-CHINA,J ARID LAND。PEDOSPHERE的FAI 值连续8 年都高于其他期刊;J MT SCI-ENGL的FAI 值较大,其次为J ARID LAND,J GEOGR SCI,呈波动状态,均值基本保持不变。CHIN J OCEANOL LIMN的FAI 出现了下降趋势。
ADVATMOS SCI,无论是IAI 的上升速率还是最大值均居首,其次为PEDOSPHERE,J GEOGR SCI和CHINESE GEOGR SCI的IAI 出现了小幅度的增加,J ENVIRON SCI-CHINA的IAI 呈波动状态;J MT SCIENGL和CHIN J OCEANOL LIMN的IAI 出 现 了 下 降趋势。由于Web of Science 中的CHIN J OCEANOL LIMN 只收录了4 篇文章,因此未计算2018 年其FAI 和IAI,8 种期刊,2011—2018 的8 年间,共计63 组数据,对FAI 和IAI 进Pearson 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767,Sig.为0.00,FAI 和IAI 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
8 种期刊的影响因子,2011—2017 年的7 年间,共计56 组数据,经Pearson 相关性分析,FAI 和影响因子呈高度正相关(r=0.744,P=0.000);IAI和影响因子呈高度正相关(r=0.271,P=0.044)。与刘雪立[13]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FAI 与影响力的关系最密切。
CHIN J OCEANOL LIMN和CHINESE GEOGR SCI,有5 次出现了IAI ≥FAI 的情况,主要由于中国境内发文量较高,国际文章的比例较少,导致计算的IAI 值过大。J GEOGR SCI有 1 次出现了IAI ≥FAI的情况和ADVATMOS SCI有2 次出现了IAI ≥FAI的情况,主要由于中国境内论文及中外合著的论文占的比例过高。
2.3 读者国别和影响因子的关系
论文引用频次是指论文被SCI 来源期刊引用的次数,它反映了论文的国际影响力的大小。期刊作者的国际化可以从刊载的论文中统计出来,但读者的国际化无法统计,只能寻找相关的指标来表征。论文的被引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读者的利用次数,可以用来表征期刊读者的国际化程度[14]。
表4 中科院主办SCIE收录的地学类期刊作者国际化分数(FAI)与国际化指数(IAI)统计
图2 统计的是2011—2018 年,8 种期刊发表的论文在这个时间区间内的施引文献的国别分布情况。图4 表 明,PEDOSPHERE,J MT SCI-ENGL,J ENVIRON SCI-CHINA,CHIN J OCEANOL LIMN的 施引文献来次中国的比例小于50%,比例依次增大;J GEOGR SCI和CHINESE GEOGR SCI,ADVATMOS SCI的施引文献来自中国的比例约为60%。影响因子比较高的J ENVIRON SCI-CHINA、PEDOSPHERE,稳定增长的J MT SCI-ENGL,来自中国境内的施引文献相对较少,主要由于刊发的国际论文较多,国际关 注 较 高;J GEOGR SCI和CHINESE GEOGR SCI,ADVATMOS SCI发表的国内文章较多,国内关注度较高,国际关注度相对较弱。因此,提高作者的国际化程度,有利提高读者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国际影响力[15]。
图2 中科院主办SCIE收录的地学类期刊施引文献的国别分布图
3 结论
中科院主办地学类期刊SCIE 收录地学期刊,PEDOSPHERE为Q2,J GEOGR SCI和J ENVIRON SCI-CHINA为Q3 区,其他5 种期刊仍处于Q4 区,在同类学科中影响因子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从出版周期的情况来看,缩短出版周期有利于提高期刊的影响力,现阶段月刊是比较好的选择;从载文量的情况来看,一个合理的发文量(每期大于100 篇),有利于传播更多的信息,提高关注度;从作者的国别来看,将中国境内论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适当扩大作者的国际程度,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优秀文章;作者国际化分数FAI 及国际化指数IAI 是显著正相关的,说明期刊的国际影响力一旦形成,其作者的国际化水平也会得到全方位提升;作者国际化分数FAI 及国际化指数IAI 与影响因子都是显著正相关的,即提升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是有助于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施引论文的国别分布表明,期刊发表的国际论文增多,更容易吸引国外的读者引用,扩大了期刊的影响范围。
作为中国本土的地学期刊,不能盲目地追求国际化,或被动地国际化,而是立足本土,保证国内稿源的质量;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沿线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增加在欧美等科技发达国家的宣传力度,吸引国外作者、国际合作项目作者、海外在中国境内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中国在海外的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等投稿。编辑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采用新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推荐期刊,扩大读者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