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

2019-10-23董霞俞晓冬张玮王斌鹏

科教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电气控制课件评价

董霞 俞晓冬 张玮 王斌鹏

摘 要 在“互联网+教育”的新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雨课堂的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一体化的教学体系。采用雨课堂,把课前预习、课堂互动教学、课后巩固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结合;同时,对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进行构建,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 雨课堂 一体化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55

Integrated Teaching System of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Course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DONG Xia, YU Xiaodong, ZHANG Wei, WANG Binpeng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353)

Abstract Under the new era of "Internet + edu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tegrated teaching system of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courses based on rain classroom. Rain classes are adopted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pre-class preparation, intera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post-class consolidation. At the same time, an integrated teaching system of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is construct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effect.

Keywords rain classroom; integrated teaching system

“電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PLC)”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其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密切相关,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1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1.1 面临的问题

新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巨大的挑战,一线教师也面临教学上的困境和瓶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的发展,推进四个回归,成为本科教学迫切解决的问题。

1.2 改革思路

(1)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转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改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动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

(2)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新的教学模式,[1-2]教中学,学中教,教与学互动,理论与实践互融,讲练结合,使得知识的讲解与具体实践应用在时空上能够无差别化地紧密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实施

2.1 开展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雨课堂依托 PPT 课件和手机终端(微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上、课后),实现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全天候互动。课前,通过PPT中的雨课堂,能够把包含了MOOC 视频、语音、图文、习题等资源的教学课件直接发送到学生的手机端,同时,可以实时地得到学生反馈,例如预习人数、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等;课上,可以进行课堂答题、投票、弹幕互动等,在师生之间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课后,可以将课后习题、测试题发送给学生。除此之外,雨课堂能够全程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统计和记录,从而可以提供立体化统计数据。[3]雨课堂的功能如图1所示。

2.2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2.2.1 教学内容的整合序化与校本教材的编写

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共同探讨完成教学内容的开发与项目案例的选择。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打破原来的电气控制与PLC教材的顺序,将教学内容模块化,以模块为单元、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以任务为引领,将知识点融合在典型的项目中。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步骤。项目按照由简单到复杂排序,有少量重复,后面的项目是在前一个项目下的进一步深入,难度逐步增加。

编写电气控制与PLC教材时,设计好每一个教学案例项目,教学项目既要涵盖基本的教学知识点,能服务于教学,体现教学目标,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2.2.2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1)重新编写教学大纲,大纲中体现本课程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设计与实施;学习评价等。

(2)开发具有补充性和延伸性的教辅资料。

(3)编写每次课程的任务单和评价表。任务单包括项目名称、课时、目标、任务要求、所需工具、提交成果等内容。评价表包括理论考核、技能考核及职业素质考核;每种考核所占比例;考核方式等内容。构建在学分制条件下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与情感的职业模块评价体系,将传统的考试从“交试卷”转变为“交作品”、“交方案”、“交项目”,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4)开发适合一体化教学的课件。围绕新教材,制作与之配套的课件,课件将一改以往简单的将课本纸面内容电子化的形式,将加入大量教材中不便于收录的现场视频、图片等一线素材,真正起到引人入胜、辅助教学、画龙点睛的作用。

(5)根据现有的实验室环境及实验设备,重新进行规划设计與布局,形成一体化的教学场所。将课堂搬到实验室,对现有的PLC实验室进行重新规划与布局。该场所分为教学区、实验区、工作区、讨论区、成果展示区等,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在空间上的融合,如图2所示。一体化教学采用小班制授课方式(约30人左右)。

3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改革目标

(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自主性。通过在教中学,学中教,教与学互动,理论与实践互融,讲练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充满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和参与到学习中去,使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在学习中找到一份成就感,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的挖掘,创造性得到深刻的激发,从而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2)有效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包括工程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策划能力等。

(3)实现教学过程化评价。通过系统评定、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定等方式,完成对课前、课中、课后整个过程的评价。

项目支持:

1.齐鲁工业大学校级重点项目,电气控制与 PLC 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主持人:董霞,项目编号:201815

2.齐鲁工业大学校级项目,基于微信平台的微课在《电工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主持人:俞晓冬,项目编号:201834

3. 山东省级教研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立体化建设,主持人:张玮,项目编号:C2016M004

4.项目名称:基于教学做深度融合的《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模块式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802191001

参考文献

[1] 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7):34-36.

[2]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论一体化课程微观设计研究[J].职教通讯,2011.10:1-4.

[3] 刘蕾.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电气控制课件评价
电气控制技术问题分析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PLC技术在机械电气控制装置中的运用分析与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电气控制柜的装配工艺与实施要点研究
电路控制线路设计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