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途径探讨

2019-10-23刘瑞婷赵文星石晓峰张慧英

科教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刘瑞婷 赵文星 石晓峰 张慧英

摘 要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要求医务人员不仅有救死扶伤的医术,还要具备健康守护者全面、高素质的医德。同样,医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有医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有也要有医者仁心的培育。在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可以更好的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健康中国的战略实施提供坚实的保障。本文以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为例,探讨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临床医学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7.027

Approach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linical Medical Specialty Courses

——Take Heze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LIU Ruiting, ZHAO Wenxing, SHI Xiaofeng, ZHANG Huiying

(Heze Medical College, Heze, Shandong 274000)

Abstract The health China strategy requires medical staff not only to have medical skills to save lives and injuries, but also to have comprehensive and high-quality medical ethics of health guardians. Similarly, the education of medical students should not only impart medical knowledge, but also cultivate the benevolence of doctors. Develop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professional courses can better cultivate socialist successors and provide solid guarante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y China's strategy. Taking Heze Med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way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Key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s; clinical medicin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醫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综合学科,本身是一门人文科学。[1]十九大报告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医生不仅具备救死扶伤的医术,还要具备全面的、高素质的健康守护者的医德。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觉地和青年学生的业务能力、科学知识、身心健康、人生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2]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同向同行的。[3]因此,在医学教育中,我们要把思政教育和医学知识有机结合,实现医学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技术好、医德馨的医学生。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各方面、各环节的一种实践探索。

1 课程思政及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

习近平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學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实现入脑入心、润物细无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我校培养的医学生将是奋战在健康服务第一线的基层临床医生,对健康中国战略的完成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承担着国家最后一公里的公共卫生问题的重任。所以,除了精湛的医学技术的培养,同样也需要加入思政教育元素,在课堂教学中引大道、启大智,使学生们日后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仁心仁术的好医生。临床医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课程。学生们通过学习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可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和公共卫生知识。而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与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息息相关。在临床医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加入思政教育元素,贴近生活,更容易让同学们接受和获得认同,实现隐形思政教育,发挥全程育人作用,帮助学生们增强医德,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

2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2.1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课程意识薄弱

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师大部分也在临床第一线工作。繁重的临床工作占据了教师很多精力,使教师注重医疗技术的学习,忽视了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和政治素养的提高。另外,作为医学专业课教师,大部分人在课堂讲授中以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为主,较少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培养,很少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学习态度给予指引和培育。更有甚者,认为学生的个人素质、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是思想政治课程老师和辅导员的责任,与自己无关。此外,临床医学课程内容多,知识量大,课时少,临床医学教师教学任务重,目前主要授课形式为PPT大课堂讲授;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专业知识讲授尚且时间不足,使思政教育被忽略。总之,临床医学课程教师缺乏收集和深入探讨思政教育案例和素材的意识,使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政课程教育相脱节,没有完全实现全员育人和全程育人。

2.2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我校是高职高专院校。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高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态度欠端正,学习欲望不强,学习方法、习惯有待改善。医学类专业课程多,知识量大,学习压力大,造成学生忽视自身的思想政治的学习和提高。社会、新闻媒体关于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报道使学生对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下降,在学习过程中有部分学生出现职业取向不坚定,甚至讨厌医学专业的现象。且学生大多为00后,个性张扬,喜欢自由和新鲜事物,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没有兴趣。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为笔试考核。市场经济的利己性导致大学生取向功利化。[4]在功利主义引导下,学生们为取得毕业证,以成绩及格为目标,学习主要集中在考前几周的突击学习。

3 临床医学课程思政教育实施途径

3.1 培养临床医学课程教师思政教育理念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可以通过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风云变幻、大国道路等讲座和学术报告,帮助教师认清国际形势,提高思政意识;通过“灯塔-党建”、“学习强国”等APP自行学习的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还可以通过思想政治学习竞赛、以赛促学的形式提高教师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积极性。

其次,要加强思政教育观念。医学是神圣的生命科学。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微信、共同备课等形式和思政课老师沟通和交流;另外教师要加强自己医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育人意识,开阔教育眼界,立足长远,透过专业知识看教育本质,将自身专业使命和育人意识融合在一起,内化为观念,外显为行动,挖掘思政资源,自觉将思政教育贯穿在知识和技能传授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思政育人质量。

最后,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教师除了有教书育人的渊博知识,还要有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可以通过学习伦理学、心理学、古代医学大家生平事迹等知识,汲取道德养分,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师德师风在教师考核评价中,具有一票否决权,引起教师对师德师风的重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3.2 深入挖掘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和资源

教师可以在讲授医学知识的同时和时政要闻、历史典故等相结合,培养医学生仁心、精诚、爱国等意识,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标。比如传染病学中疟疾这一疾病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经过190次的失败而研制成功青蒿素,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通过屠呦呦的研制经历,教育同学们要专心治学,培养创新意识和献身科学精神。在2018年71界世界卫生大会上,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崔丽表示:自2005年以来,我国为湄公河流域5国培训了1000余名疟疾防控人员,派出疟疾专家120余批次进行技术交流;并表示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合作,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发展中国家防控和消除疟疾,积极为全球疟疾消除行动作出贡献,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这说明我国也是一个有担当、讲道义、负责任的大国,让同学们感受到国家的强大,升起民族自豪感。

讲授内科学肝硬化病因时,其中原因之一为血吸虫病,可以引入毛主席的诗《送瘟神》“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它折射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赤诚之心和爱国爱民之情。教育同学们要有家国情怀,有大境界,大慈悲,才能有大作为。

3.3 拓展思政育人空间

目前的临床醫学专业专科课程的课时都很紧张,在课堂中大篇幅的讲思政教育不现实,短时间的思政教育点拨虽然可以和思政课程呈草蛇灰线的相连接,但总觉力量薄弱。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课堂、微课、学习强国APP等形式让同学们自学,对有争议的新闻可以针对性的开展线上辩论,拓宽思政育人空间;请医德高尚医务人员、已经工作的优秀学长回校开展讲座,引导同学们的努力方向,坚定职业信念;利用社区服务、健康知识宣传、暑期“三下乡”等活动,让同学们离开课堂照样可以接受活生生的思政教育,在医疗服务过程中了解百姓疾病痛苦,培养爱伤观念,提升学生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4 改变教学评价模式

以往笔试单一的教学评价模式使同学们只关心医学知识,而忽视了自身医德的养成。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学评价模式,引导同学们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评价中加强过程性评价。同学们的每一次辩论、每一次社会实践、每一次的宣传海报都要有成绩上的体现。不仅老师对同学们的评价改变,而且同学们对老师的评价也要改变。学生们在上课过程中有无感受到教师在思想上的启发、价值观的引导等,作为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老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双向评价的模式,促使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对思政教育、医德的培养都有了更高的重视和提高。

临床医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是造福民生的好事、大事,每位老师都要认真对待,利用好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从“教学”到“教育”的提升,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转识为智,化识为德,实现知识学习和个体生命成长相统一,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合格的医学生。思政教育任重而道远。对于医学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实施中的问题、注意事项将在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相信思政教育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定会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 张大川,边育红.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与医德培养[J].高教学刊,2017(03):166-169.

[2] 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7(7):4-9.

[3] 方建宏,刘群英.良医培育的路径:把医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86(3):238-241.

[4] 王彩丽.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困境及路径探索[J].运城学院学报,2015.33(3):43-46.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