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奋进七十年(九)

2019-10-23

共产党员·上 2019年9期
关键词:亚投行新区习近平

【编者按】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近代以来100多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共和国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值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刊分10期推出“砥砺奋进七十年”专题文章,每期重点讲述几件大事,并逐年梳理共和国大事要闻,敬请关注。

颁布“八项规定”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八项规定”主要包括:(1)改进调查研究,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2)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3)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4)规范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5)改进警卫工作,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6)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7)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8)厉行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

“八项规定”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直指党内长期存在的作风顽疾,是改进作风、联系群众的一系列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受到广泛而普遍的好评。“八项规定”带来了时代风气的深刻变化,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八项规定”成为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代名词。

提出“四个自信”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三个自信”,标志着党对自身面临的形势任务、担负的历史使命有了更加深入、清醒的认识,也为“四个自信”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讨论时的讲话中,首次将“三个自信”和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在此后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与澳门师生座谈、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和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等不同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进行了详细阐述。至此,“四个自信”作为一个完整的理念提了出来。

“四个自信”的提出,是新形势新任务下,党从自身出发,为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对全党全国人民所提出的政治要求,也是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动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四个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提出了改革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突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紧紧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改革主线,涵盖了15个领域,包括60个具体任务、几百项改革举措,为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绘制了细致的蓝图。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小组(注:党的十九大启动的机构改革把小组改成委员会)。此后,各省区市纷纷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有关部委也建立了改革责任机制,并同领导小组形成了联系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在神州大地不断地铺开、延展,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党中央交出了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第一次向世人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畅想。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又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带一路”。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首次将“一带一路”写入中央决策文件。

2015年3月28日,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被视为第一个“一带一路”政府白皮书。2016年8月1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聚焦“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四个“丝绸之路”概念。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五次提到“一带一路”,随后“一带一路”写入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一带一路”日益从倡议变为实际行动。

“一带一路”建设日益受到沿线各国的普遍欢迎和积极参与,各项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一带一路”建设五年来的成绩单,用不争的事实充分阐述了其合作共赢的精神。

设立“亚投行”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出访印度尼西亚,首次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4年10月24日,以中国为代表的包括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在北京正式签署《筹建亚投行备忘录》,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历经多次关于亚投行筹建的谈判代表会议,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遍及五大洲,创始成员国数量已经超过当年的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

2016年1月16日,57个创始成员国的代表团团长共同按下标志性的启动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在北京宣布正式开业。亚投行是全球首个由中國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它的成立不仅标志着中国由国际规则的“适应者”转向“制定者”,而且将促进亚洲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推动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亚洲命运共同体。

截至2018年12月,亚投行成员在近3年内从57个增加到93个,日益显现了在国际金融社会中的影响力。运行3年来,亚投行接连斩获穆迪、惠誉和标普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最高信用评级,向世界人民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合作姿态、共谋发展的务实行动和规范高效的专业精神,也赢得了各方掌声和喝彩。

作为全球首个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投行的成立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体现了中国的发展理念,融入了中国的发展经验,闪烁着中国的时代精神,不仅是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之力,而且是中国落实合作共赢理念、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的务实之举。

设立雄安新区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中的一环,设立雄安新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酝酿已久的重大战略决策。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作出重要指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逐渐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关于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研究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有关情况的汇报》。雄安新区名称正式出炉。

设立雄安新区决策提出后,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会同专家咨询委员会、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河北省委省政府,紧锣密鼓地组织编制各项规划。2017年6月,中国共产党河北雄安新区工作委员会、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获批设立,为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派出机构。2017年7月18日,中国雄安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7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将依法对“雄安”字样在企业名称核准中予以特殊保护,“河北雄安”作为行政区划使用。2018年3月4日,雄安集团的三家全资子公司中国雄安集团基础建设有限公司、中国雄安集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雄安集团公共服务管理有限公司同日注册成立。所有这些,推动雄安新区由设想逐步进入实施环节。

经过一年的酝酿与论证,2018年4月,中央正式批复了雄安新区规划。规划提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围绕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创造“雄安质量”,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汇聚全球顶尖人才,集思广益建设雄安新区。

设立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和上海浦东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它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亚投行新区习近平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标题党
关于亚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