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方志敏齐名的红军战将吴先民

2019-10-23冯晓蔚

军事文摘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板桥方志敏先民

冯晓蔚

“弋阳方志敏,横峰吴先民,领导共产来革命,都是为穷人。”这是土地革命时期流传在赣东北苏区的一首红色歌谣。吴先民是方志敏的親密战友,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曾任赣东北省委委员、红十军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等职。

发动农民运动

吴先民生于1905年9月2日,江西横峰县青板桥人。1919年秋到省城南昌入私立大同中学学习。不久,他结识了江西学生运动领袖方志敏,两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26年秋,北伐军进入江西。吴先民在他的家乡组织起青板桥农民协会,带领农民群众打土豪。1927年初,共产党人邵式平以省政府特派员的身份,来横峰视察工作,委任共产党员邹秀峰为县长,吴先民为公安局局长。县公安局有武装警察20人,步枪14支。吴先民把这些枪支交给农民自卫军,从此农民运动在横峰如暴风骤雨般地开展起来,为后来赣东北的农民起义以及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正当革命形势迅猛发展的时候,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接着,反动的赣东北省政府在上饶成立。反动势力很快控制了弋阳、横峰一带,吴先民率领农民协会干部和农民自卫军同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斗争,终因寡不敌众,打得只剩下8个人。为了保存实力,吴先民带领他们冲出了敌人的重围。敌人占领横峰县城以后,对革命实行了残酷的镇压。他们解散了农民协会,释放了各地的土豪劣绅,连夜逮捕了共产党员钱壁和吴先民的爱人周嫦娥等,并贴出捉拿黄道、吴先民的通缉令。

吴先民

在这种情况下,黄道派吴先民去南昌找方志敏请示。吴先民来到南昌,和方志敏见了面,详细汇报了横峰县发生的事情。方志敏听后引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要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用武装来保卫革命。”短短的几句话,使吴先民豁然开朗。

第2天,他就秘密潜回横峰县的姚家垅。为了营救被捕的同志,吴先民、黄端喜领导姚家垅农民3次攻打横峰县城。因准备不周,前两次都没有成功。第3次他们集中了1000多人,带了9门土炮,天还没有亮就赶到了横峰县城下,拂晓一声炮响,农民们奋勇爬城。敌人见势不妙,便弃城而逃。农民们直捣县政府,反动县长越墙逃走;接着农民们打进监狱,用石头砸破牢门,背出被捕的同志。当敌人的援兵到来时,农民们已经凯旋而归。

不久,在吴先民的领导下,靠近茗山岗的排楼、扬家、周家场一带也组织了农民自卫军。

星火燎原

1927年9月,方志敏从吉安回到弋横地区,邵式平、黄道也先后潜回本地进行革命活动。正当他们积极酝酿进行武装斗争的时候,方志敏从波阳得知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11月25日,方志敏在弋阳九区窖头村举行了赣东北五县(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共产党员会议。吴先民出席了会议。根据八七会议精神,会议决定在弋横地区实行武装起义,并提出了武装起义的纲领,确定以村为单位,秘密组织农民革命团作为起义的组织形式,还建立了领导暴动的五县党的工作委员会,方志敏任书记,吴先民是7个委员之一。

窖头会议后,方志敏到横峰楼底蓝家一带,黄道到弋阳九区漆工镇一带,邵式平到弋阳七区,吴先民则回到青板桥一带,分头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为了便于隐蔽,他们都用了化名,吴先民的化名是薛子廷。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吴先民将一些农运积极分子和共产党员请到自己家里的阁楼上,对大家说:方志敏同志带来了上级党的指示,最近又在窖头村开了五县党员会议,反抗国民党,搞土地革命。他号召大家参加农民革命团,亲串亲,邻串邻,开展“上名字”活动,积极做好武装起义的准备。会后,这些党员和积极分子就分头开始活动。

为了组织起义,吴先民经常工作到深夜。他利用各种机会找那些欠债最多、生活最苦、受压迫最深的农民谈话,耐心地启发他们的觉悟。他还邀集贫苦农民到自己家里来开座谈会,向他们讲解“废债分田分地,实行土地革命”的意义。他善于用通俗的语言,来宣传农民容易接受的革命道理。

贫苦农民们看到革命有了领头人,又有一套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便纷纷“上名字”,参加革命团,到11月底,在弋横一带的大小各村,便组织起了80多个农民革命团,每团在30人以上。革命团以打野猪为名,制造土枪土炮,组织自己的武装,进行必要的训练,还偷偷地缝制了红旗,等侯着暴动日子的到来。

方志敏

1927年12月10日,方志敏在楼底蓝家打出了第一面红旗,弋横大暴动由此开始。弋阳七区、九区漆工镇、横峰青板桥等弋横广大地区农民立即纷纷响应。12月13日,吴先民、吴先喜、黄立贵等率领青板桥、上坑源、明山岗一带农民2000余人,在青板桥的一棵大樟树下召开大会,举起了义旗。当天晚上,起义的农民背着土枪、抬着土炮,手持火把,向土豪劣绅家里冲去,把没有来得及逃跑的豪绅、地主统统抓了起来。农民们怀着满腔怒火,把抄出来的田契借据付之一炬,短短几天时间,乡村的一切权力就归了农民革命团。在起义过程中,吴先民还带头把自己家里的田契、借据拿出来当众烧毁,把多余的粮食分给群众,更加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青板桥起义胜利以后,起义队伍向铺前、霞坊发展,连下数十村,直逼横峰县城。弋横地区纵横百余里,到处红旗漫卷,一片欢腾。

为适应弋横起义胜利的新形势,原来成立五县党的工作委员会,改为弋、横、德中心县委,下属3个县委,吴先民任中共横峰县委书记。

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使反动派大为恐慌。弋横的反动势力不断向江西省政府求援告急。省主席朱培德急忙派出一个团的兵力,在地主豪绅的反动武装“靖卫团”配合下,向弋横地区猖狂进攻。敌军所到之处,火光冲天,烧杀抢掠,使革命遭受到挫折。

1928年1月,吴先民和县委领导人在青板桥西北三里处的王荆首巷庙里开会,被伪装起义的反动军队突然偷袭,项春福和钱壁英勇牺牲,吴先民和黄球被捕。敌人将吴先民和黄球解到铅山县的河口镇,关在教堂里。后来幸得一位同学的帮助,在送饭时送来了一把小锉子,吴先民和黄球用它锯断了教堂的窗柱,逃出了敌人的魔掌。

吴先民、黄球脱险回到青板桥以后,敌人又用了一个连的正规军,进攻弋横暴动中心葛源,缺少正规组织和正规训练的农民军抵挡不住,结果革命区域仅剩下“纵横四五十里,快枪仅20余支”,轰轰烈烈的武装大起义,遂转入艰苦的游击战争。敌人组织了七县联合“剿匪”委员会,叫嚷“限期1周,肃清弋横共匪”。但是,群众却有信心地说:“横峰有了吴先民,不愁天下不太平。”

在困难形势下,为了统一思想,明确斗争方针,1928年6月25日,方志敏主持召开了方胜峰会议,决定了坚持长期斗争的几项重大措施:方志敏、方志纯带几名游击队员和6条枪,负责作争取教育群众的工作,镇压游击区内部的反革命活动;黄道、邹秀峰等去贵溪、德兴等地开辟新的根据地;邵式平、吴先民则集中40多名脱产的游击队员,负责粉碎敌人的“围剿”。会后第2天,吴先民同邵式平就率领队伍分两路出发。当吴先民等走到金鸡山时,与敌人1个连的兵力遭遇。这时,邵式平率领的人马正在金鸡山脚下的竹蓬巢歇息,听到枪响以后,立即绕过金鸡山,从小路转到敌人背后,出其不意地冲杀过去。吴先民等也趁机向敌人杀将过来。敌人腹背受敌,纷纷溃逃。游击队员一鼓作气,乘胜追击50多里,一直追到弋阳县东门外,并烧掉了敌人设在东门外的指挥所。弋阳守敌乱作一团,以为游击队要攻城了,县长吓得打开南门渡江而逃。

当天晚上,邵式平、吴先民率领游击队回到竹蓬巢,又遇上了从青板桥方向过来的敌人,一举将其击溃。第2天,漆工镇之敌回县解围,游击队一夜行军80里,在樟树墩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来犯的四路被打垮了三路,剩下一路见势不好,只得收兵回巢。敌人的第一次“围剿”就这样被粉碎了。为了庆祝胜利,鼓舞士气,吴先民作了这样一首诗:“爆竹燃在煤油箱,发出声音震耳响,吓得敌人心胆寒,赛过白匪机关枪。”

1928年8月,敌人重新部署兵力,从河口调来46军的罗英团为主力,各地反动的挨户团、靖卫团相配合,向苏区进行第二次“围剿”。赣东北红军与苏区群众在与敌人转战了1个月之后,乘隙挺进到横峰城下,9月24日一举攻克了横峰县城,歼灭了守城的靖卫团,缴枪十余支。敌人的第二次“围剿”就这样被赣东北军民粉碎了。

吴先民有丰富的农民运动经验

1928年11月,中共江西省委派唐在刚到弋横地区,决定将原来的中心县委扩大为信江特委,由唐在刚任书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方志纯、吴先民等为委员。1929年10月,信江苏维埃政府成立,方志敏当选为政府主席,吴先民为秘书长。

粉碎敌人两次“围剿”之后,赣东北红军扩大到1000多人,1930年1月成立了正规红军——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从此,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局面打开,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到1930年7月止,根据地扩大到闽、浙、皖、赣四省52县的范围,红军打到了景德镇,威震沪、杭、宁。这时,红军独立团扩编为红十军,有3万余人,吴先民任紅十军政治部主任、代理政委,另有一个赤色警卫师,由吴先民兼政委。不久,中共赣东北省委成立,吴先民为省委委员。

含冤而死

1931年4月,六届四中全会后的中共中央,派曾洪易带领一批干部到赣东北,加紧贯彻执行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曾洪易摆出一副钦差大臣的架势,全面否定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的各项工作。吴先民不同意曾洪易的看法,认为赣东北的党在方志敏的领导下,在广大群众斗争的基础上,坚持武装斗争,创造和壮大了工农红军,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胜利地粉碎了蒋介石的两次反革命“围剿”;实行了土地革命,开创了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以葛源为中心的红色政权,使赣东北成为中央苏区的坚强右翼。旗帜鲜明地维护以方志敏为代表的赣东北党的正确路线。

曾洪易听不进正确意见,首先改选了中共赣东北省委,排挤执行正确路线的同志。吴先民被排斥在省委之外,并被撤销了红十军政治部主任职务,调上饶任县委书记。1931年秋,蒋介石发动了第三次反革命“围剿”。为了切断赣东北根据地与中央苏区的联系,敌人在信江沿线布置了重兵,建筑了许多碉堡和炮台,对赣北苏区严密封锁。在这种形势下,曾洪易按照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指导,实行“持久围困碉堡”的作战方针,分兵把口,处处设防,取消游击战和运动战。他甚至盲目地提出“打通中央苏区”的口号,主张向贵溪、余江、信河以南地区发展。与此相反,方志敏、邵式平、吴先民等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又无碉堡封锁的浙皖边发展的正确意见。曾洪易听不进去,仍然顽固地坚持错误军事方针,敌人在哪里筑碉堡,就命令红军开到哪里去打,致使红军受到很大损失,仅夏家岭一仗,红十军就伤亡1000余人,一批弋横暴动的骨干也牺牲了,赣东北苏区大大缩小。

曾洪易后来投降了国民党,解放后被判死刑

对于曾洪易错误的军事指挥,吴先民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1932年1月,他到上海向中革军委如实地反映了赣东北苏区第三次反“围剿”的情况,指出由于红军英勇战斗,“已将敌人击乱”,但“我们自己也已七零八落”,“负伤干部甚多”。

同年3月和10月,吴先民两次到皖浙边境的浙江淳安县白马、东亭一带察看地形,了解社会情况,发现遂、开、常、简四县交界的千里岗地区地势险要,树林茂密,适宜开展游击战争。于是,他以白马为中心,用组织“兄弟会”的名义,扩充红军,秘密建党。经过吴先民艰苦细致的工作,很多人要求参加“兄弟会”。他们郑重地写上名字,盖上私章和手指印,有的还一起喝鸡血酒,仅官田村一地,参加兄弟会的就有30多人。在组织兄弟会的基础上,吴先民吸收了一批出身好、觉悟高的工人、农民加入共产党,并在官田村建立了中共支部,为进一步开辟新的苏区作了一定的准备。

吴先民在淳安的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遂安县县长吴法龙得报后,立即发出秘密通缉令,“派基干队长化装驰往侦缉”。吴先民听到敌人来拘捕他的消息后,即从开化方向逃脱,回到江西。

这时,曾洪易正在中共赣东北省委搞所谓“肃反”,提出“以肃反胜利争取红军胜利”的口号,到处搜罗打击对象。吴先民一向反对曾洪易推行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早就成了曾洪易的眼中钉。所以吴先民从浙江淳安一回来,就被曾洪易诬指为“改组派”的首领和“AB团”分子抓了起来。

在省委召开的会议上,方志敏、邵式平均为吴先民的问题同曾洪易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们认定吴先民是优秀的共产党员,决不会是反革命,质问曾洪易为什么要逮捕吴先民?曾洪易用假材料当作根据,诬蔑吴先民“一贯反对国际路线,反对中央,反对省委”,“在赤色警卫师和上饶县分裂党”,“在打夏家岭碉堡时,按兵不动”等等。曾洪易不但不听方志敏、邵式平的忠告,反而给他们扣上“对肃反动摇”的大帽子,强迫他们写检查。

1932年12月11日,在曾洪易的指使下,吴先民被判处极刑,含冤而死。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时,中共中央为吴先民的问题平了反,这位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冤案得到了昭雪。

责任编辑:刘靖鑫

猜你喜欢

板桥方志敏先民
方志敏:狱中仍奋笔疾书
陆海之纵
甘守清贫的方志敏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汉晋先民的丧葬观:以“魂瓶”为中心的考察
镜头下的良渚: 还原先民的日常生活
奇妙的博物馆
方志敏向死而生
板桥善诵
板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