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德怀和何键的生死较量

2019-10-23华小勇

党史纵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平江红四军彭德怀

华小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最痛恨的人,除了蒋介石,还有何键。大革命失败后,两湖革命青年和工农群众死于何键之手者,不计其数。何键是最早对罗霄山脉的工农武装进行“清剿”的国民党将领,并在湖南设立“铲共法院”,全国独一份。何键甚至还派人挖了毛泽东的祖坟,是十足的双手沾满共产党人鲜血的刽子手。何键曾多次追“剿”彭德怀部队,给彭部造成很大损失。对于何键,彭德怀深为憎恨,多次希望活捉何键,以泄心头之恨,但一直未能如愿。以至于几十年后,彭德怀还在自述中说:“没有活捉这贼,此恨犹存!”

平江举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后,开始向井冈山进军,此举直接推动了湘赣地区的工农武装斗争。湘鄂赣边区农民武装斗争的不断发展,震惊了湖南当局。为了镇压平江的工农革命,何键慌忙增调独立第五师一、二、三团于1928年6月进驻平江。独立第五师3个团当中,一团是头号主力团,团长正是彭德怀。彭德怀1916年3月入湘军当兵,在湘軍中历任班长、排长、代理连长、连长、营长,1927年10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五师第一团团长。作为部下,彭德怀多次保护过何键。据说有一次湘军败退,何键坐着一乘4人抬的轿子,前呼后拥地飞奔逃命,看上去十分慌张。彭德怀立即上前制止,并大声喝道:“你们何必这样惊慌,敌人还远得很呐!”何键在轿子里面听到了,他知道彭德怀的部队英勇善战,于是赶紧向士兵们喊道:“你们不要跑,不要慌,有彭营长的部队在后面,你们怕什么?跑什么?”

这次,何键增调独立五师进驻平江,希望五师能尽快稳定平江局势,特别是彭德怀的一团,是湘军的模范团,自然被何键寄予厚望。然而,令何键万万料想不到的是,此时的彭德怀已是一名坚毅勇敢的共产党员了。在旧军阀部队里所目睹的一切,早已使彭德怀极为不满,在任连长的时候,他就萌发了富国强兵思想,并开始在连队里秘密组织救贫会。在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攻武昌的时候,彭德怀经段德昌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独立五师到达平江后,上级指示以彭德怀的一团为主,组织平江起义。由于彭德怀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工作,共产党员邓萍、黄公略等控制了一团的主要营、连的兵权。同时,彭德怀、黄公略还考察地形,调查保安队、警察局的兵力部署和特务活动,绘制了军队和民团的兵力分布图。另外,滕代远受中共湖南省委的派遣,以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的身份赴平江找党的关系,恢复湘鄂赣特委的工作。滕代远从安源出发,以探望老友为名,见到了邓萍,接上了党的组织关系。

然而,就在准备工作有序推进之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7月18日,彭德怀截获了敌人密电,证实中共南华安特委已遭破坏,特委负责人在长沙被捕叛变,供出黄公略是共产党员,敌人准备立即逮捕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3人。与此同时,滕代远也接到湖南省委指示:“独立五师党的情况有所暴露,立即策动暴动,以争主动。”

情况十分紧急。当天下午,彭德怀约集党员,以看望生病的黄纯一为名,与滕代远一起到县立医院黄纯一的病室秘密开会。滕代远扼要报告了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彭德怀叙述了特委被破坏、黄公略等人暴露的情况。他们讨论决定在7月22日以士兵闹饷名义发动起义,因为闹饷容易争取营、连、排长参加或同情。也只有闹饷,才能有效地防止二、三团进攻。

7月22日上午11时许,在盛暑烈日之下,彭德怀带着警卫员和传令兵来到天岳书院参加一营官兵的誓师大会。彭德怀在大会上亲自进行了起义动员。官兵们每人发了红带子,作为起义军的标志。最后彭德怀拔出手枪,下达了“装好子弹,准备出发”的命令。

这次起义只用了1个半小时,就解除了平江城内全部反动武装,控制了整个县城。7月24日下午4时,红五军党委和平江县委在平江县月池塘召开了群众大会,宣布成立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兼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全军共2500余人。

平江起义引起了鲁涤平、何键的极大恐慌,他们立即调集6个团的兵力进攻平江。红五军与敌军血战一昼夜,毙敌500余,主动撤离县城,向平江、修水边界转移。8月3日,鲁涤平、何键令周磐、朱耀华两部“追剿”红五军。8月下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由平江黄金洞出发,到浏阳、万载活动,行至万载大桥时,遭敌伏击,伤亡惨重,遂折回平江、修水、铜鼓一带休整,将原来的3个团改编为5个大队,并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区、乡苏维埃政府,逐渐开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激战井冈山

1928年10月4日,鲁涤平、何键电呈南京中央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建议国民政府在施行纲领草案中增加“铲除共党”一条。同时,鲁、何又联名致电湖北省清乡督办署督办胡宗铎、会办陶钧,建议湘、鄂、赣3省联合“围剿”红五军彭德怀部。11月3日,湘、赣两省当局奉令部署第三次“会剿”湘赣边界红军,“会剿”部队定为赣省4个旅、湘省6个团,人数达3万人以上。何键奉命担任湘、赣两省第三次“会剿”临时总指挥,专门负责指挥“围剿”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和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红五军。何键于11月12日在桂阳召开兰山、嘉禾、临武、新田、宁远5个县县长会议,商讨“会剿”红军的办法。1929年1月,湘、赣两省联合“剿匪”指挥部在江西萍乡成立,何键任代总指挥,率部向红军恶狠狠地扑来。

而在此之前,红五军(当时共有11个大队)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指示,由彭德怀、滕代远、邓萍、贺国中、李灿、张纯青等率领5个大队于1928年11月离开湘鄂赣边界苏维埃区,去井冈山与红四军联系,转战20余日,于12月抵达砻市,与红四军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红四军,军长朱德,副军长彭德怀,前敌委员会书记兼党代表毛泽东。随着红四军实力的加强,何键便把井冈山作为进攻的重点,同时划定湖南的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酃县、桂东、汝城8个县为警备区。

大敌当前,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决定,由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转移到敌后,寻找战机袭击敌人,由红四军副军长彭德怀率领原红五军的5个大队,约七八百人留守井冈山。

可以说,红五军最初上井冈山的目的只是为了联络友军,而不是待着不走。军委委员们提出,既然联络的任务已经完成,部队就应当返回湘东,要不然留在湘东的纵队很可能独木难支。再者,山上的红五军一共才800多人,要抗击超过自己许多倍的敌军,实在是没有多少胜算。讨论中,红五军参谋长邓萍首先发言,说:“红五军上山才22天,地形、人物都不熟悉,只有800人,敌人3万余众,怎样守得住?”接着李灿等一些骨干发言,都主张“要留大家留,要走大家走”。会场一下冷下来,无人说话。毛泽东看见干部们都缄口不语,站起身子,背着手在桌子后踱步,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地形不熟,还有三十二团的同志在,前委还会留下干部;力量太悬殊,这倒是不假,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和凭借有利地形了。现在是蒋介石巴不得一个早晨踏平井冈山。‘扯了龙袍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大家说,该怎么办?”说到这里,他转过身来,对坐在头排的彭德怀说:“彭军长,你拿个意见吧。”彭德怀见到毛泽东要他表态,略做思考,以坚定的语气说道:“就这样定吧,服从命令!”他扭过头去看了看会场,望见邓萍、李灿和彭包才等幾位领导骨干都惊讶地看着自己,便神情严肃地说:“四军、五军一盘棋,怎么能老是看着自己的脚趾头?还有党组织和井冈山的群众嘛!泽东同志说得好,这井冈山是革命的根据地。丢掉它,就像母亲抛弃自己的婴儿!湘赣敌人倾其精锐,要置我们于死地,古人讲:‘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一定要守住井冈山,哪怕再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没有这样的决心是不行的,你们几个人的思想问题,首先要通,回去才能说服大家,不然就麻烦了。”毛泽东见彭德怀顾全大局,力排众议,毅然承担了坚守井冈山的重担,心里的一块石头砰然落地。他迅速看了朱德一眼,激动地说:“彭德怀同志,你的担子很重,极为艰难呐!”这是彭德怀参加革命后第一次临危受命,虽然此时他入党还不到一年,部下也都不赞成,但他仍是那样坚定:“瞻前顾后,唯此是良策,不这样不行呀。”

1929年1月14日,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从小行洲向遂川及以南前进,进至大余、南康,遭受敌军李文彬旅袭击,经赣南安远、寻邬向闽西南转进,先后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完全脱离了井冈山。而留在井冈山坚守的红五军5个大队只能孤军奋战。

红四军离开井冈山的第三天,何键便发觉了红军的分兵动向,他立即致电闽粤两省堵截朱德、毛泽东所部红四军,同时集中湘赣两省军队向井冈山合围、攻击。

在此之前,红军曾取得过一次保卫井冈山的胜利,这就是黄洋界保卫战。黄洋界保卫战时,红四军用于留守井冈山的仅为一个营和特务连。所以有人认为,既然留那么少的人都能守住井冈山,那么这次彭德怀和红五军也应该有把握。

但问题是,局势是在不断变化的。黄洋界保卫战之前,“二次北伐”刚刚结束,蒋介石尚未能集中精力对付红军。而这次不一样,蒋介石亲自协调,湘赣两军都出动了,据初步估计,仅直接进攻井冈山的部队就至少是留守部队的20倍。另外,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本身也有其特殊性,或者说偶然性。红军最后之所以能够取胜,主要还是唱了一出“空城计”。而当时湘军的通信联络技术较差,无法掌握红四军主力的准确动向,红军只是在黄洋界用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轰了一下,他们就误以为红四军主力回到了井冈山,由于害怕吃亏,连夜就撤走了。但是这次,何键已经知晓红四军不在山上,所以想唱“空城计”也是不可能的。

何键三路“进剿”的哨口分别是黄洋界、八面山和白泥湖。因为山上兵力太少,彭德怀没法配置预备队,只好在一开始就把所有部队都拉上去,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安置在防守阵地。敌人围攻3昼夜后,红五军防守的黄洋界、八面山和白泥湖三路阵地均被敌军突破,守黄洋界的李灿大队,八面山之彭、李大队均被敌隔断。为避免全军覆灭,彭德怀只得下令突围。

一战长沙,何键“易袍而遁”

1930年4月,红五军所辖的5个纵队在平江县长寿街会师,全军发展到六七千人,并且使湘赣边和湘鄂赣边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红五军趁北方中原大战和南方粤桂联军与何键大战之机,于5月30日第二次占领平江县城,并将何键所部一个团大部歼灭,随后攻占江西省修水、武宁,消灭守城的靖卫团各一个营,使湘鄂赣边区和鄂东南苏维埃区连成一片。此后,红五军主力又大败川军郭汝栋师,消灭一小部,并乘胜占领大冶,追至鄂城、黄石港,威逼武昌。

6月20日前后,出席中共中央召集的苏维埃区代表会的红五军代表何长工、滕代远从上海带回中共中央会议精神。此时,“左”倾冒险主义已在中央占据主导地位,会议认为全国革命大好形势已经到来,要组织全国暴动。红军的具体任务是:红三军团进攻武昌,配合湘鄂西的红二军团和鄂豫皖的红一军夺取汉阳、汉口;红一军团夺取南昌、九江。红三军团由红五军扩编而成,并且要求到8月1日扩大到5万人,准备成立红三方面军。按照中央指示精神,红三军团下辖红五军(由原红五军第二、三、四纵队编成)、红八军(由原红五军第五纵队扩编)、红十六军(由原红五军第一纵队扩编),并且成立了红三军团前敌委员会,彭德怀为前委书记。

扩编后的红三军团兵强马壮,士气高涨。然而,攻打武昌的计划显然不切实际。当时,国民党军队有5个团据守武昌,钱大钧部12个团驻岳州休整,约4万人,还有何键所部第四路军第十五师王东原旅直属队和1个团,亦驻防岳州。但由于受到“左”倾思想影响,会上大家大都同意攻打武昌,只有支队政委黄克诚在会上表示反对,他指出武昌城有敌军重兵把守,江面上又遍布各国军舰,红军要渡过长江天堑非常困难。可由于“左”倾思想占主导,黄克诚当即被扣上“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倾向”帽子,提拔他为纵队政委的任命也被撤销了。其实,彭德怀也是不同意攻打武昌的,他在后来的自述中说:“我军进攻武昌,钱、罗两部必尾后攻击。前有坚城,后无退路,侧长江,背南湖,这比1929年1月井冈山突围和6月进攻安福还要危险多了,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但面对上级命令和会上的众口一词,他也不便直接唱反调,只好提出一个折中方案:先打长沙。

比之于攻武昌,打长沙似乎更有把握。当时中原大战正酣,由于何键把赌注下在蒋介石这一边,所以,桂军杀入了湖南境内,并一度占领长沙。后经湘军及蒋系军队合力反攻,才迫使桂军从长沙退走。此后,何键又指挥湘军主力追击桂军至湘桂边界,当时留守长沙的仅有一个旅,兵力较为薄弱,正是红军出其不意、乘虚而入的好时机。

1930年7月,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从岳州开赴平江,威胁长沙。长沙守军急电何键回省坐镇。何键赶回长沙后,采取先发制人的办法,命令第十五师及第十九师逼近平江,以约3个旅7个团的兵力向红三军团展开梯次进攻。彭德怀获悉这一情况后,立即将主力移至平江城南10公里之外的晋坑迎敌,晋坑一带是山地,适合红军隐蔽。战斗打响之后,双方很快成胶着状态,从早晨一直激战到黄昏,红军反复勇猛冲杀,终于将敌军击溃。红军乘胜尾敌追击,一口气追到长沙附近的金井。金井镇乃长沙门户。何键闻讯大为惊慌,他一面组织兵力沿浏阳河构筑工事分段阻止,一面从湘桂前线撤兵,以驰援长沙。

彭德怀、滕代远亲自到河对岸侦察,决定:“以第五军由中央举行突击的进攻;第八军由湖西渡过河为右路进攻;以第十六军由东山为左路进攻。采取分进合击,以便消灭敌人防守杨家山地带的军队之后,即乘胜占领长沙城。”

随后,彭德怀指挥部队架设浮桥,强渡浏阳河,直扑长沙近郊。眼看红军像潮水一般向城墙涌来,城内守军急忙集中火力扫射,同时敌人飞机在空中进行侦察和轰炸。由于“我军冲锋的地带多是平坦的有水的稻田,更增加不少的困難”,再加上“我军联络工具的缺少,当时只有徒步联络员,干部有些死伤,以致部队散在宽广的地带上向敌进攻,在指挥上感受很多的困难”。因此,红三军团伤亡很大,渐有不支乃至撤退之势,彭德怀见状,果断下令拆掉浮桥,同时传令各部队:“有后退者,军法从事,格杀勿论!”彭德怀下令拆掉浮桥的举动,让已觉得有些撑不住的前线部队重新振作起来,继续组织攻击。

对面的长沙城守军以为红军受挫后会撤退,还冒冒失失地派一支部队出城追击。该敌出城不久,由红八军第三纵队司令员侯中英组织的“敢死队”强渡杉木港,从左侧包抄敌人,红五、八军两面夹击,将出城之敌歼其大部,残敌向城里溃逃,红军紧追不舍,尾敌追杀入城。得知城破,何键匆匆渡过湘江,逃往湘西。

彭德怀率红三军团攻入长沙城,但未能活捉何键。

8天后,湘军主力从湘桂边界赶回,何键得以集中15个团的兵力,对长沙的红军进行南北夹击。彭德怀审时度势,决定连夜将部队撤出城。尽管红军最后被迫撤出长沙城,但此战影响巨大。这是红军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战例,也是土地革命时期红军攻下省会的唯一战例。

再战长沙,彭德怀大摆“火牛阵”

1930年8月,红三军团与朱毛指挥的红一军团会师于浏阳。这时红三军团共有17000人,红一军团人数与之相等。按照中央原来的部署,拟将红三军团扩编为第三方面军,红一军团扩编为第一方面军。但彭德怀主动提议,撤销第三方面军,将红三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以便于统一指挥。这时他考虑的主要还是实战需要,而不是个人的名位和权力。

红一方面军的成立,使湘赣地区的红军得以进一步集中兵力,其战略也从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转变。红一方面军一成立,即讨论了进攻长沙的问题。

在讨论第二次攻打长沙时,彭德怀在总前委联席会议上并未发言,内心不主张打。他认为:“从三军团本身来说,迫切需要短期整训,从1929年11月起,到1930年8月,部队扩大了6倍,从5月开始一直没有得到休整。有些连队不但没有党的支部,连党员也没有,只有士兵会而没有核心。这次打长沙和第一次是不同的。那次是迅速各个击破敌军,迅雷不及掩耳地给敌以袭击。这次追击之敌4个旅,一军团在文家市全歼了戴斗垣旅,其他3个旅安全退回长沙,原在长沙还有1个旅未出动,我军进迫长沙时,敌取得五六天时间准备,野战工事做好了,这就使我失去进攻的突然性,变成正规的阵地进攻战。攻城能否速胜难以肯定。”

但会议还是通过了攻打长沙的计划。几天后,红军即攻至长沙外围,红一军团进至城南,红三军团进至城东。

一攻长沙时,红军能够顺利攻入长沙城,是因为跟在逃跑的湘军屁股后面,趁乱得以进了城。有了上次的教训,何键这次学乖了,在出击一部被围歼后便死守不出。防守长沙的湘军共计有4个旅的兵力,与攻城部队不差上下,而且守军在红军到来之前,已经进行了五六天时间的准备,抢筑的野战防御工事非常坚固。红军要冲击这样的工事,得用重火力才行。可惜红军极度缺乏重型武器,英勇的红军战士虽数次强攻,却始终不能奏效。见战局相持不下,彭德怀不由得焦急起来。随即,他想到一个办法,他让人弄来许多水牛,在牛尾系上浇有煤油的布团,点上火,然后驱赶着水牛群去冲撞敌人工事。

彭德怀效仿的是战国田单的“火牛阵”。田单曾用这一战法大破燕军,挽救了齐国几乎亡国的命运。然而这次彭德怀使用的“火牛阵”情况大不一样,被红军“武装”的水牛群尽管一开始也往前狂奔,但在碰到电网后有的被电死了,剩下来的水牛受惊回窜,开始对红军阵地进行冲撞,不但没有发挥应有作用,反而引火烧身,乱了自己的阵脚,给红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二攻长沙期间,红一、三军团以猛打猛冲的战法,对长沙组织两次总攻,但均未能够奏效。红军伤亡惨重,尤以红三军团损失最大,两天后,毛泽东下令撤围,围攻长沙的行动遂告结束。

失之交臂的彭何湘江决战

1934年11月中旬,进行战略转移的中央红军在连续突破敌人三道封锁线后,由湖南省南部向广西北部前进。蒋介石立即调兵遣将,意图将中央红军歼灭于湘江以东地区,为此制订了周密的湘江作战计划。蒋介石以薛岳、吴奇伟在红军北侧并行追击,阻遏红军北上;又以李锡琦、李云杰加周浑元在后追赶,逼使红军强渡湘江,然后让红军与湘军、桂军主力正面冲撞。如果红军被逼掉头转入桂北或粤北,则陈济棠的几万兵力正集中在这一带。即使红军能够破门而出,必伤亡十分重大,以薛岳再行尾追可将红军全部歼灭。总的态势是大军前堵后追、左右侧击,粤、桂、湘军与“中央军”联合于湘江东岸与红军决战。

对红军来讲,能否闯过湘、桂军主力布防的湘江,是突围成败的一大关键。

担负封锁湘江半扇大门的何键,此番也不敢怠慢。他决定以衡阳为主轴,主力向湘桂边境的黄沙河一线展开。第一路“追剿”司令刘建绪,指挥第十六、第六十二、第六十三各师,第十九师一部,及补充四团、保安团等部,集结主力于黄沙河附近,与桂军联系,堵截西进的红军部队,并沿湘江碉堡线,严密布防,从而将湖南段湘江封闭。

为确保湘江之战万无一失,何键准备了3套方案:一、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的红军,如果在江华、道县间稍事徘徊,则湘军加“中央军”主力便从平田、道县一線向南截击,将红军迎头或拦腰斩断,在湘江漓水以东解决战斗;二、如果红军主力经寿佛圩、新桥、黄沙河一线向西突进,则在黄沙河一带与红军决战;三、如果红军主力进出永安关、龙虎关,向全县、兴安、灵川之线突进,便由桂军力堵,而湘军以主力包围红军右侧背,与桂军协力歼灭之。

3套方案中,何键以为第二套方案的可能性最大。他与红军作战多年,深知红军善于从两省两军的衔接处乘隙钻缝。黄沙河是湘、桂两省交界处,又是湘、桂两军防务衔接点,所以他判断红军选中该点突破的可能性极大。何键指示其部属:“预期可于黄沙河附近与匪遭遇,即以主力迫匪决战。”刘建绪按照何键黄沙河决战的设想,展开部署,在黄沙河附近集结完毕。

对于黄沙河决战的部署,何键自有他的小九九。何键明白,蒋介石之所以给他“追剿”军总司令的头衔,无非是督促他倾其全力,出省作战,全力“督剿”红军。但何键丢过一次长沙,无论如何不能再有丝毫闪失。再说,何键对红军的实力也十分了解,他清楚,这次是否能堵住红军,还是个未知数,只要红军不侵入湖南腹地,他就烧高香了。因此,刘建绪集结主力于黄沙河附近,严密布防,完成与桂军的接防后,何键即要求部队既行停止。

就在蒋介石、何键等积极部署围堵红军方案时,红军正在湘江急进。突击前锋即是彭德怀的红三军团。如果不是何键估算有偏差,彭德怀、何键这对冤家将会在湘江上演又一幕对抗大剧,偏偏何键估算的决战地点,比红军实际突击地点偏北了50多公里。于是真正将与彭德怀红三军团正面对抗的不是何键的湘军,而是白崇禧的桂军,彭何湘江决战失之交臂。

何键是彭德怀军事生涯早期的主要对手之一,何键曾以优势兵力攻下过彭德怀驻守的井冈山,但也曾被彭德怀赶出过长沙城,彭德怀与何键的大战确切的说是信仰之战,信仰共产主义的彭德怀在历经千辛万苦后,最终实现了革命理想,开启了新中国的历史新纪元,而何键只能灰溜溜地败逃台湾,从这点上来讲,何键输得很彻底!

(责任编辑:徐嘉)

猜你喜欢

平江红四军彭德怀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核酸检测点上,有最可爱的平江人
彭德怀:一把扯下自己的画像
毛泽东为何特别关注平江惨案
游平江路
“平江晒书节”开启“24小时”不打烊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不愿照相的彭德怀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彭德怀不愿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