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间变特征的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一例
2019-10-23黄荟玉张勇程敬亮文萌萌
黄荟玉, 张勇, 程敬亮, 文萌萌
图1轴面T1WI示左侧小脑半球团块状混杂等T1信号影,病变边界欠清晰。 图2轴面T2WI示病变呈混杂长T2信号,边界清晰(箭)。 图3黑水像示病变呈高信号,边界清晰。 图4轴面DWI示病变扩散受限高信号。 图5轴面T1WI示病变呈不均匀强化。 图6病理图示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紧密排列,其间见大而圆、空泡状脂肪细胞灶(×200,HE)。
病例资料患者,女,62岁,3d前坐车后头晕伴恶心呕吐,休息后不能缓解,无头痛、乏力,视物不清等,当地医院MRI示左侧小脑占位,给予对症治疗,症状稍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门诊以“左侧小脑占位”收入院。自患病以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食欲、睡眠、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减轻。MRI检查:左侧小脑半球内团块状混杂等T1、长T2信号影(图1、2);黑水像呈高信号(图3);DWI呈扩散受限高信号(图4),增强示病变不均匀强化(图5),大小约为3.4 cm×3.9 cm×3.8 cm(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小脑蚓部受压,余未见明显异常强化。MRS示病变侧Lip/Cr、Cho/Cr、Lac/Cr比值较对侧升高。初步诊断:左侧小脑占位性病变,请结合病理及临床协诊。
手术及病理:取俯卧位枕项部后正中直切口,显露枕鳞部骨质及寰椎后弓并钻孔、游离骨瓣,见硬膜张力高,触之较韧。显微镜下放射状剪开硬脑膜,显露左侧小脑半球,见肿瘤位于其内侧,并向外膨隆,先切除膨隆的肿瘤组织,然后分块切除余瘤。肿瘤呈灰红色,球形,质软,血供异常丰富,边界清楚,包膜较完整,与小脑粘连明显,减压后全切肿瘤,组织标本送活检。肉眼见灰红灰黄组织一块,大小5.5 cm×5.0 cm×1.8 cm,切面灰红灰黄,质软中。镜下见圆形或卵圆形细胞紧密排列,其间见大而圆、空泡状脂肪细胞灶(图6)。免疫组化:GFAP(+),S-100(+),Oligo-2(-),LCA(-),CD34(-),INI-1(+),P53(约40%+),Ki-67(约10%+),IDH-1(-),NSE(+),Syn(+),Neu-N(-),AE1/AE3(-),EMA(-)。病理诊断: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伴间变特征。
讨论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cerebellar liponeurocytoma,CLN)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主要由灶性分布的脂肪细胞和肿瘤性神经细胞组成[1],好发于小脑半球,其次是小脑蚓部,发病高峰年龄为30~60岁。男性稍多见,男女比例为1.3∶1,生长缓慢,术后复发率高。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其归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胶质瘤[2]。该肿瘤临床特点不典型,以小脑症状和高颅压症状为主,如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物异常和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其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头痛头晕和行走不稳[3]。Börekci等[4]统计迄今国外有17篇文献报道了21例个案,而国内仅有12例。本例为62岁女性,坐车后头晕伴恶心呕吐,休息后不能缓解,无头痛、乏力,视物不清等,实属罕见。
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诊断具有挑战性[5]。文献报道MRI可表现为长T1稍长T2信号,也可为短T1长T2信号及混杂信号等,这与其内部脂肪组织占比不同及合并出血、坏死有关;常无瘤周水肿,但有文献报道个别肿瘤存在瘤周水肿环[3];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本例表现为左侧小脑半球团块状混杂等T1、长T2信号影,无瘤周水肿,不均匀强化,应与胶质瘤、淋巴瘤及髓母细胞瘤(MB)等相鉴别。
目前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的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本例符合其组织学特点(由神经细胞及灶性分布的成熟脂肪样细胞组成)和特征性免疫表型[NSE(+)、Syn(+)、S-100(+)、GFAP(+)]。综上,虽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罕见,病例资料极少,影像表现不典型,但当小脑肿瘤磁共振表现不明确,且呈推移性生长时,无论瘤周有无水肿,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